小升初复习,如何让学习变得有趣一些
2023/6/6 17:41:07 阅读:63 发布者:
文/王逸秋
小升初考试是学生小学阶段面临的第一次大考,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这次的考试都非常重视,进入五月之后,每个学科都进入到了紧锣密鼓的复习当中,那么这个阶段我们要如何开展学习活动呢,难道每天的就仅仅进行单一的学科复习吗,老师讲解,做题,再讲解,再做题这样循环反复吗?
为了调动孩子们复习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觉得不那么枯燥,我在复习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小组学习,引入竞争机制
在这学期开学,我就将班级原来“种田式”的座位模式改成了“小组形式”。这样的座位安排的好处就是方便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更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我也引入了竞争机制,将原来的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就拿诗歌复习举例,每一天都会在布置五首诗,让学生背诵并默写,那如果每天都是机械地考察背诵、默写,不单单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学生的复习的积极性也会降低,那怎么能让孩子愿意背诗歌,并且能够高效地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呢?
首先,完成任务要以小组为单位,并建立明确的积分机制。在分小组的时候要注意一点的就是,要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问题,各个小组的综合实力要差不太多。每一天的诗歌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在背诵环节中,累计三次小组第一名,小组每个成员将会加一分。全组完成背诵后,小组为单位进入默写环节,每天13:00之前小组默写全部过关,可以小组集体加0.5分。
其次,设立班级小老师,并采用跨组考核的方式。全班30名学生,如果每个学生都来找老师进行背诵,那么在背诵这个环节时间就会拉的非常长,因此每一小组到老师这里考核成功的第一位同学是当天的小老师,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到这位小老师这里进行背诵过关。要注意的是,小组中有小老师之后,小组成员才可以找其他的小老师进行考核,如果本组没有小老师,则不能进行背诵考核。
最后,遵循规则,形成习惯。《游戏的人》一书中提到“游戏受封闭、受限制。受时间、空间限制。游戏场所内,无条件、特有的秩序主宰一切。”分小组,引入竞争机制,并设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后,孩子们对这项复习任务并不排斥,甚至每一天都会觉得很有意思,早上都会自发去背诵诗歌,不想在诗歌考核中让自己的小组落后,这样的氛围就很符合“游戏”中“自愿行为”这一特征。那么我们在进行这项复习任务时,就要遵守我们已经设定好的规则,不能今天按照规则来,第二天又马上打破,这样是不利于活动进行的。只有每一次的诗歌复习都按照既定的规则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进而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将阅读进行到底
复习阶段就只能不停地复习再复习吗?我认为不是的,尤其是语文方面的学习,除了必要的书本知识方面的复习,阅读也是不能放弃的一个重要部分。那复习阶段,我是如何进行班级阅读的呢?
首先,在每天的作业布置上,一直会布置一个“星号作业”也就是“选做作业”,而这项作业就是读书。如果当天作业完成较快,那么就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
其次,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虽然复习阶段的时间比较紧张,但是我仍然愿意每周抽出一到两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在校进行阅读,课堂上不能写作业,大家就是拿出自己最近阅读的书,在教室里静静地读书,当然,老师也要参与其中,和学生一同阅读。
最后,布置个性化的作业。每周都会让学生根据每一周的阅读情况完成一份阅读成果,这份成果的形式不限,可以是小报,可以是手账,可以是思维导图,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是书评,可以是人物评论,甚至也可以是一个视频、一个好书分享的PPT,只要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自己本周的阅读成果即可。
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虽然是复习阶段,也不代表一切都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我们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再拿诗歌复习举例,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会背这首诗,而是在真正考试的时候想不起来,什么意思呢?如果在试卷当中让学生写一写描写“春天的诗句”,可能有的孩子就会想不起来,他不是不会背,而是不会分类。那么在复习的时候,我们就会给到学生一个复习的方法,即分类复习,但并不会直接将诗歌分好类直接给到学生,而是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完成诗歌的分类。
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的学习方法不单单解决了学生复习诗歌的思路问题,也教会了他们一种分析整合的学习方法,而这种方法甚至可以迁移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上。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