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故事讲给谁听:“复述”到底怎么教怎么学——《大象的耳朵》观看记录与思考

2023/6/6 17:38:24  阅读:236 发布者:

/魏华 执教/李竹平

纵观统编教材内容,有关讲故事、复述的语文要素有:一年级提出“借助

阅读课文”,二年级上册提出“借助提示(图片、关键词句)讲故事”;二年级下册提出“借助提示(图片、关键词句、示意图、表格)讲故事”,三年级提出“详细复述(聚焦关键情节,内化语言)”;四年级提出“简要复述(理清脉络,培养概况能力)”,五年级提出“创造性复述(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由低到高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分析各阶段的重点,我们可以知道:讲故事所借助的提示,从

逐渐变为了关键词句、示意图和表格,从直观转为抽象,体现了思维的发展。

五个年级都有复述这一语文要素,也都具体提出了复述的策略和要求。可是为什么复述故事,复述故事给谁听,给不同的对象复述在内容和方式选择上一样吗?这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在年组教研中,被竹平老师提了出来。因此我们将第七单元的核心任务设计为:我把故事讲给_____

面对不同的听众,采用不同的复述策略,完成故事的讲述。不是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而是增强复述的实用性,让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面是竹平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大象的耳朵》的教学过程。

一、探秘“耳”字,趣味导入。

师:说一说带“耳”的字

生:闻

师:什么意思?

生:听

师:“闻”还有一种意思,用鼻子来嗅。古时候,用的是“臭”。为什么借“闻”代替“嗅”。古人知道感觉是相通的,看到菜,好像闻到了香味,视觉嗅觉想通,所以借“闻”代替“嗅”。

生:趣

师:趣是形声字,声旁是“取”字。取为什么有耳?“又”是一只手,用手捏着左耳朵。所以“取”是捏、拿的意思。

生:聊

师:这是一个形声字

生:聪

师:(写“聪”繁体字),繁体字才体现古人造字的智慧。“心”字上面是“囱”。这个“囱”既表形,又表音。烟囱的“囱”有通道,耳朵也有通道。有个词语叫耳聪目明,聪明就是耳朵会听,眼睛会看,脑袋会转。

生:耷

师:一开始这字,上面是人,人在上,耳朵在下,耳朵大,所以耷拉下来。

生:耸

师:这个字我们讲过了。

师:(写“联”繁体字),一开始指耳朵贴在脸颊边就是联,而且还画了些丝线,进一步告诉我们意思,联系在一起,联结在一起。

有两词我们这节课需要用到,那就是“聪明”“联系”,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大象的耳朵》,这节课看看,你是否聪明,是否会联系,会联系你就聪明。

体会:

导入部分生动有趣,找出带有“耳”的字,不但巧妙联系课题,而且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汉字造字本义的基础上,向学生渗透联系的思想。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奠定基础、提供策略。

二、问题驱动,理解文本,感悟道理。

师:五分钟时间练习读课文

读后思考:作家冰波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生:想让大家明白“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师:在故事里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大象

师:大象一开始就说了这话吗?它一开始说了什么呢?在故事中间他有没有想到这句话?为什么中间说的话和后面说的话意思差的很远很远?找出证据来。

生:一开始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师:跟谁说?(小兔子)这样是哪样?

生:生来耳朵就是耷拉着。

师:这是他第一次说,第二次说什么?

生: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师:为什么跟第一次说的变化这么大?第一次很肯定,第二次自言自语,他的心情?

生:怀疑,不自信。

生:第一次只有小兔子说,第二次小羊、小鹿.....都说他的耳朵有毛病。

生: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耷拉着,说它的耳朵出毛病了,大象不安了。

师:一个人说的时候没这么认为,很多人说就开始不安了。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经历?

生:有一个成语——三人成虎。

生:有一回回答问题,很多人都说我说错了,我自己也怀疑自己说错了。

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回答的到底是对还是错?大象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大象不安了,有毛病就得治,大象想了什么办法?

生:用竹竿支起。

师:最后是什么让他说出: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生:小虫子乱飞、跳舞,吵得它头疼心烦。

师:这只是表面的,他脑袋有没有思考?思考了什么?

生:要防虫子,我还是把耳朵放下来吧。他们竖着耳朵肯定有虫子进去,我可是天生的就不会让虫子靠近我的耳朵。这样想了,大象最后用坚定的语气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师:用坚定的语气说一遍。

生:人家说人家,我是我!

师:如果没有思考,能不能坚定地说?

生:不能。

师:大象一开始说,我的耳朵天生耷拉,算不算聪明的说法?

生:不算,因为没有思考。

师:当那么多动物怀疑他的耳朵是不是有毛病的时候,就不安,怀疑自己,你觉得算不算聪明?

生:不算,因为没有思考。

师:我们有时候仅仅自己用脑袋思考可能也想不明白,要经历很多事情,用心体验之后,可能才会真正分辨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怎么选择和行动。关于选择和行动我们在读什么书的时候思考过?

生:《一只乌龟一只猫》《浆果王》。

体会:

1.竹平老师抓住核心句子“人家还是人家,我是我”设计递进式问题,在问题驱动下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体会大象想法改变的原因。

2.在学习中注重引导学生联结自己生活。“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经历?”“关于选择和行动我们在读什么书的时候思考?”只有联系自己真实的经历,才会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深刻的道理。

三、交流复述要点。

师:这个故事作者写出来,想给什么样的人看?

生:对自己怀疑的人。

生: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

师:每个人都能读到这个故事吗?

生:不会。

师:可能别人不知道这个故事,我们要讲给需要的人,该怎么讲?把哪些内容要讲的清楚明白呢?

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讲给需要的人,需要把哪些内容突出出来,讲到别人心里去。

生:把道理讲明白。

生:把大象变化讲清楚。

师:如果你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或者讲给幼儿园小朋友,你也要告诉他道理吗?应该怎么讲?

生:讲好玩些,加上动作演一演。

师:讲给不同的人听,讲法不一样。这个单元四个故事学完,我们要像摸盲盒一样,摸到哪个故事,要讲给谁听,就先想好了,再根据听的人需要讲好这个故事。你有信心吗?

生:有!

体会:

1.设置情境,激发复述兴趣。“每个人都能读到这个故事吗?可能别人不知道,讲给需要的人,要怎么讲?”这里清晰交代了复述的原因,解决了“为什么复述”。复述故事不是单纯为了完成知识技能目标,而是跟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2.交流讨论,明确复述要点。交流中学生明确面对不同的倾听对象,要用不同方式讲故事。

总体感受:有智慧的老师设计有驱动力的问题,有驱动力的问题吸引有求知欲的学生,有求知欲的学生解决有挑战的任务,完成有挑战的任务才是既有趣又有用的语文学习!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