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融创新实践——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数学组主题教研活动
2023/6/6 14:35:43 阅读:85 发布者:
聚焦新课标
融创新实践
研学方致远,向新万里行。为进一步加强数学新课标的研读,提升教师概率与统计板块的教学能力,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数学组特邀滨江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顾志能特级教师定点教研指导,开展“理解概念本质,提升数据意识”主题研讨活动。
精彩课堂显风采
第一节课是刘悦老师带来的《平均数》一课。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刘老师充分把握学情,从学生刚经历的30秒记数字挑战引入,让数据来源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并借助学生的疑问,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平均数是怎么来的,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的价值。
第二节课是由来益红老师和409班的孩子共同演绎的《可能性》。来老师从一个真实事件导入—“朱鹮”数量减少的材料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朱鹮的命运到底会如何”,开启了这节课。学生在猜测朱鹮命运的不同可能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事件发生的两种可能性,初步体会到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操作环节来老师设计了模拟朱鹮生态环境的活动,学生创设出不同的生态环境,在对比体验中感受到存活可能性大小和环境中的因素数量有关。在辩证中体会到了生态环境中的不同可能性,从而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课的最后,来老师让学生从顾客和经理两个不同角度去设计转盘,再一次体验到可能性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生活中处处充满可能,在数学中体会真实,在体验中感受可能。
观点汇报展思考
两节课精彩演绎之后,两个磨课团队分别进行了观点汇报。
四年级的陈慧韬老师对《平均数》这节课备课思考进行了阐述,汇报的主题是《聚焦学科本质 促进概念形成》,她分析了教材和学情,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且从情境引入、问题设计、呈现方式、拓展应用这四个方面解读了课堂背后的设计思考。
五年级的章芬云老师就《可能性》一课展开以《融学习,上好课》为主题的观点汇报。磨课团队基于白马湖好课范式以及学校融学习理念,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用以保护朱鹮行动为背景展开教学。章老师从“以问导学——保持真学习”、“以研促思——达成深学习”、“以辩促学——成就融学习”“以用固学——实现会学习”四个方面阐述了团队对这节课的思考和研究,处处凸显了白马湖好课基因特征以及学校特色。
专家引领促发展
听完两位老师的汇报后,顾特对滨实小数团队的教研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四位老师的精心准备表示充分肯定。上课老师具有较好的教学素养,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两节课还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人无完人,课无完课。顾特也对两节课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他从关注知识本质特征,放大知识形成过程的角度对第一节课的设计进行了改进。针对第二节课,顾特建议设计一些更有意思的练习增强本节课的数学味,加深学生对可能性的量化感知。
顾特切实可行的建议启发着老师们对概率与统计课型的认知,帮助老师们从“浅显”与“模糊”,逐渐走向“清晰”与“深刻”。
教有所得,研有所获。本次活动给滨实的老师们指明了“数据意识”培养的方向,提炼了“概率与统计”教学的经验,全体与会老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研新课标,赋能新课堂,努力凸显教学核心目标,发展数据意识,让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生根发芽!
转自:“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