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场地激发大活力,助推体育项目实施
2023/6/6 10:31:35 阅读:84 发布者:
小场地激发大活力
助推体育项目实施
——记广州市第五届“羊城学校体育节”之小场地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及推广交流活动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将“教会、勤练、常赛”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落到实处,助推广州市学校体育诊断提升项目实施,广州市第五届“羊城学校体育节”之小场地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及推广交流活动于5月26日在广州市第七中学实验学校拉开帷幕。来自省、市、区教研部门的体育教研员、广州市十一个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代表团及校长代表们约1000人参加了此次线下活动。
参与本次活动的增城区教师代表团
本次活动是广州市羊城学校体育节系列活动之一,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展示与交流,也有身体力行的实践,主要包括墙报展板交流、开幕式、课例展示评比、总结交流等多个异彩纷呈的内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报展板交流环节,约四十幅大型展板展示了全市各区体育工作突出学校的工作成绩及个人事迹,交流了各区小场地体育教学的模式,其中我区感动校园体育老师的墙报引人注目。
(一)墙报展板交流
增城区感动校园教师
(二)开幕式
广州市第七中学实验学校女子足球队技能展示
广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副处长蔡恭良宣布活动开幕
(三)“小”场地,“大智慧”-课例展示评比
随后,由广州市11个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代表分别进行1节20分钟的小场地浓缩展示课,各授课教师们最大限度发挥场地资源,巧妙使用体育器材,创设良好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增城区小学、中学课例展示
1. 杨振威老师课例展示(小学体育课堂)
增城区荔城街中心小学杨振威老师执教的《小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讲解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双手传接球的动作技术并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其次,巧用自创教学辅助教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动作技术,并且分组练习让学生掌握传接球技术配合的同时学会懂欣赏与评价同伴,把“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贯穿整个课堂中;最后通过激烈篮球比赛,将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技术得以在实战中应用并与结构化知识与技能学习相融合,给体育课堂带来了乐趣。
2. 袁素珍老师课例展示(初中体育课堂)
增城区新塘镇天伦学校袁素珍老师执教的《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示范讲解、游戏竞赛等方法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团队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前变向运球技术。在循序渐进的学练环节中,袁老师能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融入口诀的学练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技能学习。最后,通过接力比赛,活跃课堂氛围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突破自我的体育精神。
(四)总结交流
1.四区校长代表介绍小场地体育教学经验
在校长代表的体育工作交流环节,广州市第七中学实验学校陈东强校长以《体育,从未如此重要》、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朱能干校长以《小场地大作为——体育工作创新》、先烈东小学王阳阳副校长以《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后乐园街小学黄俊校长以《小小乐园球童筑梦 雏鹰翱翔海阔天空》就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考、实践及效果进行交流发言,几位校长的经验分享都体现了小场地发挥大作用,充分提高了学生体育的水平,让在座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2.广东省教研员肖建忠教授指导点评
在专家指导与点评环节,广东省体育教研员肖建忠教授代表评委组团队对二十二节课例进行点评,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如何上好小场地体育课进行了理论指导及实施方法的介绍,希望老师们能合理利用好小场地,发挥大作为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提升课堂效果。
最后广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副处长蔡恭良做总结发言,期望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交流与研讨,帮助广州市学校体育收获小场地体育教学的智慧,进一步提升广州学校体育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和专业水平。
增城区教师代表合照
结语
本次交流研讨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实践的展示,教育情感的熏陶。未来,我们将继续利用“小场地”发挥大作用,因地制宜地让每一个孩子热爱体育运动,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进一步为助推我区学校体育诊断的质量提升夯实基础。
转自:“增城区中小学体育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