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道 | 杭嘉湖:共研共学共成长 同心同行同向前——记杭嘉湖“三地四室”小学科学教师联谊活动
2023/6/6 9:49:00 阅读:84 发布者:
共研共学共成长
同心同行同向前
杭嘉湖“三地四室”小学科学教师联谊活动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了促进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加强小学科学教学交流互动,2023年5月25日,嘉兴南湖区小学科学工作坊、湖州吴兴区徐莉莎工作室、杭州钱塘区杨君工作室、董银萍工作室举行“三地四室”小学科学教师联谊活动。
课堂展示 智慧碰撞
杨君工作室吴禧辰老师执教《八大行星》,吴老师一开始出示了一张八大行星的照片,并提出了一个要点“本图不代表天体大小和距离的实际比例关系”,那真实的行星之间的距离时怎么样的呢?吴老师让孩子们通过行星的公转周期不同去发现关键点,讨论出解决方案。然后吴老师出示了一张行星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周期数据表,让孩子们通过缩小比例,进行有效的建模,感受行星间距离的不均匀。通过探究和学习,孩子们对宇宙充满了好奇,激发了探索宇宙的兴趣。
徐莉莎工作室杨扬老师执教展示课《产生气体的变化》,杨老师通过厨房场景带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小苏打、白醋、食盐和水,两两混合,仔细观察哪些混合有新物质产生,并记录。学生通过实验后,都发现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化学变化,生成气体等。接着杨老师有提出“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物质?”问题后,在让孩子们讨论解决的办法,并通过实验去验证他们的想法。杨老师准备了气体收集装置、点火枪、蜡烛等实验材料并给予学生较长的时间进行有效探究,最后再进行交流反馈,使学生真正进行深度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湖区小学科学工作坊张宇老师执教《种子的秘密》一课。首先张老师带领孩子们仔细观察蚕豆并将发现用关键词记录下来,然后小组合作将记录下来的信息整理和分类,展示在KT板上,最后根据展示评选观察之星和整理之星。孩子们通过观察及整理信息的活动,体会到观察对于信息提取的重要性、并初步学习如何分类才能让信息更清晰更有条理等。
讲座交流 经验共享
杨君工作室陈锡冰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用丰富的活动、生动的案例,围绕“什么是支持性工具”“如何在项目化学习中有效开发和运用支持性工具”“思考与展望”三部分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陈老师从不同教学支架,在教学设计的运用,对有效开发和运用支持性工具进行阐述,在项目式学习中通过支架推动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工作室导师徐莉莎老师进行题为《素养导向下小学科学指向核心概念的螺旋式进阶课堂实践》的讲座分享。徐老师别出心裁先以一段介绍热门人工智能ChatGPT视频为引入,吸引大家的目光与注意力。接着,她从国家育人方向和新课标育人要求等大背景出发,讲述对“素养导向”“核心概念”“螺旋式进阶”这三个关键词的理解。并结合三节课例表达自己“一核三化四度”的观点,“一核”指向课标要求的内核螺旋进阶;“三化”指向教学策略的螺旋进阶,分别是可视化螺旋进阶、结构化螺旋进阶、建构化螺旋进阶;“四度”指向教学理念的螺旋进阶,分别是有深度的教学理念、有高度的教学理念、有跨度的教学理念、有厚度的教学理念。徐老师的观点新颖有深度,大量的实例介绍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什么是螺旋式的课堂进阶,使大家耳目一新,获益匪浅。
南湖区小学科学工作坊杨海群老师进行《学生提问能力的评价与研究》讲座。她分析了小学生在科学提问的现状,发现很多科学实践活动过于追求内容的丰富度和趣味性,缺少对学生“问学意识”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薄弱,提问能力水平不高。她结合实践经验分享一些培养学生问学意识的方法,即能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并以此确定学习目标、开展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对实践活动的长程设计,合理规划科学实践活动环节并递进式地推进学生逐步深入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实现以问促学、以问延学。
活动总结
钱塘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杨君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教师要精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坚持带领学生开展有深度的学习探究,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学会创新。
来源:杨君名师学堂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