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定概念,明确发展目标
(一)“写清楚”与“写具体”的概念
在小学语文习作要求中,把作文“写具体”与“写清楚”是习作发展的两个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习作的要求有阶梯化设计,第二学段学生达到“写清楚”的标准,第三学段学习如何“写具体”。“写清楚”意味着习作内容写得顺序合理,讲述清楚,前后语言逻辑关系不混乱,让读者能读明白。“写具体”则意味着不仅仅把内容写得有言有序,读来明白,还要在该细致讲述之处加以强调,把重点内容细细讲来,通过合适的言语形式把个人的见闻感受表达得充分具体。
(二)“写清楚”与“写具体”的关系
“写清楚”是“写具体”的基础,“写具体”是“写清楚”的发展。统编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把习作要求分层次落实在每个单元的阅读理解、习作练习中。理解了“写具体”与“写清楚”的意义和关系,也就理解了统编教材不同年级习作要求的意思,能依据标准开展习作活动,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健康发展。
二、关联整体,把握设计思路
从五年级教材中各单元习作要求的内容来看,除了个别单元是学写应用文,其余的单元习作大多为叙事类作文的练习,尤其在“写具体”的要求上有细致的推进设计。(见下文表)
下表五年级各单元关于“写具体”的习作要求中,是分层次进行指导落实的。叙事类习作练习从人物描写、突出重点、事情经过发展变化等方面分层指导,而写景类习作则是通过写出景物变化体现具体描写的。叙事类习作设计次数多、指导要求细致,体现了习作内容来源于学生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点和习作发展的基础。
以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这一要求突出了第三学段的习作重点,延续了之前叙事、写人类习作的要求,是第三学段“写具体”的重要体现,教学上有前后关联性。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要求“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明确了要把握事情发展的具体过程,在具体事例中体现人物的特点。这是在三、四年级“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把人物特点写清楚”的基础之上,提升表达效果的习作设计。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开始学习把一件事情写出详略、突出重点。第四单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是把人物写具体的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习作单元进一步完善、熟练对人物描写技巧的运用,要求在细致的描绘中写出人物特点。以上习作要求具有层级变化特点,“写具体”落实体现层次递进。明确认识到这其中的前后关系,就能够清楚地把握习作目标,收到效果。
三、层级突破,提升指导效果
分层分步指导,不把整个单元习作的要求完全局限在一两节习作课中达成,是对教材、对学生的尊重。尤其在第三学段,学生需要完成篇章式习作,在习作情思、选择素材、具体描述等方面都要有思考和准备过程,才能用合适的材料和方式准确表达情意。五年级下册多个单元的习作要求都与“写具体”有关,分别从“事情过程、人物描写、感情感受”等方面提出了“写具体”的要求,这体现了指导“写具体”的有序推进。
(一)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习作主题聚焦事情的细节和重点,强调了要把握体现“长大”的瞬间,细致描写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在四年级习作中已经掌握了“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落实“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目标有良好的基础。教学中应该重视以下两个环节。
1. 确立表达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何为“长大”?什么情况下有“长大”的深刻感受?由此引发学生对“长大”的理解,并回忆自己的故事。结合教材所给的事例,进一步明确“长大”的故事就是自己生活、学习中发生的事。
2. 落实指导策略
本次习作的重点部分是话题中的“那一刻”,也就是让学生有深刻感受的那个过程。把素材当中产生深刻感受的那个片段具体化,就要回忆片段中人物的一举一动和自己的想法,详细地记叙下来,体现真实的感情。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呈现同一事例略与详的对比材料,给学生启示;还可以由学生现身说法,读一读自己的描写,相互说一说评议,通过多种活动,学习突出事情的重点,体现详略。
(二)把人物特点写具体
叙事性习作与人物描写息息相关。把事情写具体,离不开把人物写具体。从中年级开始,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感受人物描写的方法效果。进入五年级,阅读过程更强调体会人物的描写效果,同时,习作也开始设计用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特点,逐步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习作单元)都在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推动式设计。
以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习作要求中的关键词语“内心”,其含义是指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变化。相比以往,这是追求人物描写效果,也是学习用具体化、细致化的描写技巧提升表情达意效果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对学生习作发展的重视。细品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内心”是忍受手术中的痛苦,坚持做完手术的决心,是父亲对儿子的爱,是内心的辗转反侧、顾全大局,是面对各种威逼利诱的大义凛然等。尝试用描写方法具体表现人物内心,就是要求学生有目的地选择描写方法,用细致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内心变化。教学中要用好本单元课文、习作例文,帮助学生理解习作要求,在习作实践中模仿练习,初步运用描写方法体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到习作单元中,进一步加强具体地表现人物特点,这样层层递进,目标落实就有序有法了。
(三)把感受体会写具体
写具体,需要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有思想感情的基础。刘勰《文心雕龙·熔裁》中有关于行文思想感情的表述。用白话来说就是:行文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种内在的情思表达出来。
1. 情在文前
在把习作写具体的实践中,要明确写具体是为了体现什么,在哪里写具体能够体现表达的初衷,下笔之前就能依据思想感情牵引确定素材、突出重点,在行文过程中自觉执行表达意愿,不走弯路。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既要细致描写人物的举动,也要细致描绘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对事情重点部分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具体。这就需要学生思考清楚所选事例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成长变化,并将这种感受恰当地表述出来。
2. 情在文中
行文之前确立了思想感情,在具体语言表达过程中,就会依据感情选择和斟酌内容、词句,并自觉修饰言语,提高表情达意的效果。以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为具体写出人物特点,在选择人物描写方法上就需要思考和比较,用合适的方法表现最佳效果。虽说在本册教材的人物描写中没有特意强调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体现表达效果,但作为第三学段习作教学中的一部分,五年级习作实践中不能忽视这一点的学习。带领学生多加思考和评判,提高言语运用的准确度,逐步提高写具体的能力。(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教研室)
转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