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思考的问题
1.针对第一问中修订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样修订?
2.这一部分内容要是我来写,我怎么写?
3.读完这一部分我的收获是什么(明白了什么问题)?
01
郑东新区河南大学附属学校
徐海燕
认真学习了“第一问,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感触颇深。身边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是在课题研究中成长的:研读课标教材,实践中学会反思,凝练自身的实践性教学智慧;研究问题学生,观察沟通学习,找寻合适转变策略,在学生的成长转变中能看得见“研”“思”“行”的力量;参与校本研修,在不断暴露问题,共商共研,解决困惑中逐步锻造成一束光,照亮着自己和同行者前行的路......聚焦真问题、扎根真课堂,开展真研究,学中思、思中行、行中悟,成长着,幸福着并快乐着。而如果仅凭经验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以上所谈皆为虚无。所以,本章节的描述就像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与一线教师娓娓道来,引领教师愿意走进研究,学会做研究。
如果要提一点点建议的话,不知文中的第二部分“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和第三部分“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能否进行整合,一是第二部分的1、2、3、4小点均为“教师职业成长方面”,与5、6描述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感觉不应在一个层级。二是这两大部分有交叉重复的观点描述。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还望各位专家老师指点。
02
巩义市教师发展中心
陈虹
在这个美好的三月,同读一本书活动正式开启。本周我们共读《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方法篇)》第一问。课题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三两句话说不清,但分解成十八个子课题来研究分析,就可以说的比较清楚了。
今天阅读十八问之第一问: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
初读明白了三个问题:一、什么是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二、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三、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再读重点关注张主任标出新旧版变化,读后我认为新版书中首先强调了进行课题研究对教师、学校及其学生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新增的部分内容与2022版新课标中提到的保持一致。如在阐述教育教学研究的特点之方向性中,提出了教育教学研究要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少年。其次在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这一问题的叙述中,反复提到对课标、教材的研究。由此看出研读新课标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口和方向,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语文而言,如基于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学业质量的评价与实施研究、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地?如何立足现行教材,落实新课标理念等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内容。最后新增的部分强调了课题研究要有创新性,并注重理论与方法的结合。
总之,感觉此书并不是生涩的理论,而是有温度有趣味的表达,让你在读中还能丰富对语言的积累。如: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课题研究能够使教师胸中有丘壑,学生脚下有山水。
吾日三省吾身。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坚持在阅读中反思,反思中实践,实践中提升。
03
巩义市芝田镇中心小学,王聪鸽
读了这本书的第一问,读了几遍,无奈自身愚钝,也没有高深的见解,大家见笑。
这本书为什么这样修订?我觉得:
1.添加的内容与新的课程标准更贴近,例如加入了“国家”“课标”“素养培育”等有字眼。
2.添加的内容与学校实际教学工作更贴近。例如“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惑,大多可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到解决,而用科学严谨的课题研究来梳理出解决问题方案、形成成果、得以推广的则相对较少。”“基于学校,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切口要小,立意要真,选题要实。”“来源、生成于教育教学实践,服务、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乃教学研究之主旨。”浅显易懂的内容,贴近一线生活的描述,更容易一线老师接受。
3.通过阅读,我更加清楚了做课题研究是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明确了如何来进行课题选题和确定题目。“课题不应仅是个名称,它应体现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展示研究的目的、意义。”平时确定课题题目对一线老师来说是比较难的,这个内容让我知道选题的方法,至少不会偏差太多。
一点粗浅的收获,期待大家的分享。
04
巩义市芝田镇中心小学
朱亚娟
读完第一问,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怎么定课题的名字了。以前也做过课题,定名字的时候只是大概知道自己要干啥,然后看着别人的课题名称依葫芦画瓢就行了。读完,才知道课题不应仅是个名称,一个好的课题应体现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展示研究的目的、意义。一个名称也是大有讲究的。以后再做课题的时候,定名字这一点我就有法可依了。
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以前都是需要评职称了才赶紧做个课题,感觉课题是多么的高大上,根本就用不到平时的教学中。现在才知道可以开展“草根式”研究,如何分析学情、如何设置教学环节、如何设计板书,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这些都可以作为课题去研究。当意识到这一点,瞬间就觉得原来课题研究也这样的亲切可爱。
书中讲到对待课题的态度,要执着,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怀着浓厚的兴趣,比别人多想一点儿,多做一点儿,多记录一点儿,多坚持一点儿。说实话,这些对我的触动很大。以前怀着功利心去做课题时,一想到它就头疼,逼到没有办法了才动手,对它怎么也爱不起来。这样造成整个过程是被动的,一点儿也不美好。换一种心态,主动接受,把研究当成一种乐趣,把学习融入生活,让自己的教师生涯有汩汩的春水流淌,有浓浓的绿意萌发。
05
巩义市第二小学
柴利辉
仔细对比阅读后,发现修订后的版本内容更完善,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更接轨,尤其是加入了新课标的理念,更加倡导研究为教学实践服务,更加倡导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角色转变,更加明确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
如果我来写,感觉需要读更多的专业书籍,充实自身关于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否则又怎么转化输出为更系统的知识呢?对教师这个职业来说,专业性才是我们能获得职业尊严的前提。课题研究面前,我还是个小白,不敢妄论。
读完这一部分,我对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概念更清晰了:
教育教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教育教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探寻教育规律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这一概念直接指出了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专业性。惟其专业,所以需要静下心观察周围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撑;因其指向于一个个教育问题的解决,促使教师掌握更多教育规律,能更好服务于教育实践,所以必要。去年跟着陈老师一直在做习作教学研究,初衷就是希望探索出一条习作教学改革之路,希望经由自己的课堂改变,突破自身专业瓶颈,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带着学生感受写作的美好,爱上写作。一辈子那么长,如果自己的学生能够拥有一颗敏感的心,借助记录生活点滴,爱上生活,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所以,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沉下心,立足于自己的课堂,依托单元设计,一步步行走在课改之路上。马上面临结项,感觉再提起习作,内心不恐慌了,也能把一路的积累与收获整理汇总出来了。最最关键的是,课堂改变的同时,我们也收获着自身的职业幸福。这不就是从事课题研究的意义吗?
06
巩义市子美小学
张田
修订后的《课题十八问》更贴近当前的教育教学,体现了与时俱进,引领着我读进去并能思考我自己的教学。
通过此次阅读,对课题有了更广的认识。一直都知道问题即课题,对课题的研究范围只知其二:(1)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直接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找来很多,不管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但总以为问题太小没有研究的必要性,现在回想,应该是发现、解决这些问题时太肤浅,只就表面解决,没有从根本上探究;(2)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这类问题又感觉太专业了,究其原因是理论学得太少,不能将理论与教学联系起来。课题的第三种类型:反思性问题,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和反思所发现的问题,这个是我的短板。
今后我应在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上多下功夫,比别人多想一点儿,多做一点儿,多记录一点儿,多坚持一点儿,多提高一点儿自己的能力。
我的困惑是: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要具有推广性,已经有那么多研究出来的的课题,如何让它的研究让我或其他更多的老师受益?途径是进入知网阅读然后实践吗?
07
河南省实验中学
焦秋洪
感谢张老师提供的读书学习平台,静下心来读书、沉淀和思考真的是我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以下是我的粗浅的认识。
1.为什么这样修订?
修改后的更能够贴近时代的发展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启迪教师思考,帮助教师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2.这一部分内容要是我来写,我怎么写?
第一部分的逻辑思路什么是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这三部分。如果是我来写,我会调整一下思路,什么是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为什么要开展课题研究和开展课题研究应具有的正确态度,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实都是围绕开展课题研究的原因,把正确态度单独整理成第三部分,具体是第一,研究真问题;第二,扎实做研究;第三,解决真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读完这一部分我的收获是什么(明白了什么问题)?
第一,课题不应仅是个名称,它应体现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展示研究的目的、意义。明白了课题名称的重要性,课题名称中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一个高质量的课题名称决定了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方法,也决定了整个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行动。所以老师做课题研究一定要把课题名称慎重斟酌清楚,把核心概念界定明晰。
第二,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这是对我最有触动的一句话,教师劳动是重复单调的,要想让劳动富有创造性,必须得多思考多研究,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第三,课题研究的正确态度。由初期功利性的目的到现在越来越体会到潜心研究的重要性,突破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期主要靠读书和思考,但每一个人都有惰性,长期坚持读书和思考其实真不容易。现在这个团队有一个引领者,还有一群爱学习和勤思考的小伙伴,很有幸在这个团队里。“教师要做课题研究,就要比别人多想一点儿,多做一点儿,多记录一点儿,多坚持一点儿。这样,就会多积累一点儿经验,多提高一点儿能力,离问题的解决、成果的丰硕就更近一点儿。“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课题研究尤其应当如此。”在做课题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在提升中总结。来源:张建甫名师工作室
转自:“科研课题”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