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风采 真教研 共成长——“乔艳青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发展共同体小学数学研讨活动
2023/5/31 11:23:15 阅读:67 发布者:
展风采 真教研 共成长
“乔艳青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发展共同体小学数学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乔艳青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课程改革,促进成员校共同体齐发展,实现各校资源互补,充分发挥名校长工作室的辐射和带头作用,在这个繁花似锦,绿荫如海的美好时节,张红娜老师、局领导们、鄢陵县实验小学全体数学老师们、还有成员校以及集团校的老师们在2023年5月17日齐聚一堂,进行今天的研讨活动。
今天的活动有以下三项议程:
一、由鄢陵县五位教师分别展示课堂教学,并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二、由许昌市教研室张红娜老师点评、总结。
三、张红娜老师专题讲座。
活动第一项:
首先是由来自鄢陵县陈化店镇东明义小学的张妮老师带来的二年级的课程——《角的初步认识》。
课堂中张老师用心关爱学生,试图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二年级学生虽然有着丰富的生活“角”的经验,但对于数学上的“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角与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不一样,它不是封闭图形,它的大小也较抽象,不像封闭图形那么直观。所以,张老师在本节课上做好了两件事:一是落实角的特征,将数学上“角”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加以区分;二是淡化角的大小的抽象性,使其动态化、显性化、具体化。
接下来是由鄢陵县柏梁镇六湾小学毛娟霞老师为我们带来三年级课程《小数的初步认识》。
毛老师以猜棒棒糖的价格入手,用真实的生活情景,调动孩子已有的认知,唤醒小数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孩子们找生活中的小数,培养他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在突破小数意义这个环节,毛老师借助人民币、长方形、圆、米尺、千克,让学生在多种具体情境中将小数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关联,抓住了数学本质,让数学课堂有了内涵。
接下来是由鄢陵县实验小学赵心宁老师为我们展示四年级课程——《乘法分配律》。
赵老师通过计算结果、融入事例、借图理解、分析意义四个探究环节帮助学生总结梳理形成结构化知识,并从中发现贯穿几册的知识点其实就是几个几。正如吴正宪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打通“隔断墙”,建好“承重墙。”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有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间的关系;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积累丰富的四则运算活动经验;三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法及算法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四是帮助学生唤醒已有的认知经验,在归纳总结中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
然后是由鄢陵县人民路小学王亚琳老师为我们带来五年级课程——《分数的意义》。
课堂中,王老师注重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总结收获。课后的1生万数,以“1”为基本单位,通过“1”的不断累加得到了数不尽的整数,通过“1”的均分就得到数不尽的分数,而分数又是小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一个“1”把整数、分数、小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一条数轴成功地沟通了数系间的联系,最后的德育体现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使得本堂课得以升华。
最后是由鄢陵县马栏镇实验小学的程纪伟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五年级课程《分数的意义》。
课堂上程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想去说,理解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通过课本中一盒糖果分成若干份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理解单位“1”的意义,并在之基础上认识分数单位,培养数感。通过练习对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及总结,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
活动第二项:张红娜专家点评指导
张老师分别针对这五节课做出了精彩点评与指导。师引一条路,烛照万里程,张老师的点评是一种诊断,更是一种鼓励,感谢张老师的指点迷津,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专题讲座环节,张红娜老师鼓励老师们把每节课都上成公开课,只有多磨课才会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磨课的过程既是磨炼自己人品修养的过程,更是催促自己成长的动力。她还强调注重探索大单元教学,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进而发展核心素养。
感谢——张红娜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点评和讲座;
感悟——数学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感动——建设集团老师们认真的倾听和学习。
相信趁着“学校发展共同体研讨活动”的东风,我们的课程改革一定会乘风破浪、芝麻开花,一天更比一天好!让我们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坚定信心,快干真干,为办好学生喜欢的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贡献!
转自:“鄢陵县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