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设计关联学习任务 促进知识主动建构” ——一年级数学校级教研活动

2023/5/31 10:56:20  阅读:77 发布者:

五月,春未尽,夏初临

繁华似锦,绿荫如海。518日,富春七小数学组开展了主题为“设计关联学习任务,促进知识主动建构”的数学教研活动。高琳老师和一(1)班的孩子们共同探究“解决问题中的同数连加和连减同数”, 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拓展课。

01 微论坛

课前,舒林锋老师从单元整体视角入手,作了题为《借真实场域·历有效操作·促素养发展》的微论坛报告。从报告中,舒老师从解读单元主题、定位单元核心、设计关联任务三方面展开,如何让学生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02磨课

组内教师深度磨课,参阅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学生进行了前测摸底,进行轮番车轮转体验课堂的生成。

《解决问题(同数连加、连减同数)》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单元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计算能力后,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节课如何让学生感悟同数连加和连减同数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三次磨课

板书设计

03 课堂展示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没有主动建模的能力。同数连加、连减同数解决问题在方法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将两节课放在统一的现实情境中,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等操作活动,建构各种方法之间的桥梁,掌握同数连加、连减同数算式的本质,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初步感知模型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04  观点报告

课后,赵涵菲老师就本课历程及教研想法作观点报告,针对本节课的核心思路和设计理念做了详尽的注解,诠释了数学课需要一步步建立模型,落到实处。

05  评课交流

听完课,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于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对课堂的一些环节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徐青瑛老师

高老师的这节课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整个教学环节紧紧围绕美食节素材,通过剥蚕豆、装蚕豆、运蚕豆、煮蚕豆来展开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同数连加、连减同数问题;注重活动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中去架构方法间的桥梁,理解问题本质;注重算法多样化,在解决“一共剥了多少几个豆荚?”这个问题,学生解决的方法多样,有画图、有摆小棒、有列算式,并比较哪种方法更简洁。

郑春华老师

高琳老师课堂活动与情境设计有整体性、有梯度、且结构化。完美契合教研主题:设计关联学习任务,促进知识主动建构。将“同数连加,连减同数”融入剥蚕豆、装蚕豆、运蚕豆、煮蚕豆这一身边经历的农事活动中,生动且有趣。探讨:经历了同数连加、连减同数后,有必要进行联系和对比,进一步巩固与理解加或减了“几个几”这个核心知识点,也为后续的新知乘法学习埋下伏笔,打好基础。

裘群老师

本节课以学校美食节中的蚕豆问题为主线展开,整节课都围绕孩子们亲身经历剥、装、运、煮蚕豆等一系列活动而设计,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等操作活动,建构各种方法之间的桥梁,掌握同数连加,连减同数算式的本质。

方意琴老师

听了高老师的课,看了后测,真心佩服一年级小朋友的数学素养。对于本节课有几个疑问:

1.教材中都是3数连加,为什么今天都是4数或更多数的连加?

2.解决问题的目标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在本节课中,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给出的,学生没有经历提出问题的过程。

3.模型意识?这里的模型是指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还是同数连加、连减同数这两类问题的模型?

孙海雅老师

本节课高老师围绕学校美食节活动中蚕豆问题,设置四个活动情景:“剥豆——装豆——运豆——煮豆”,很好把两个例题和练习串在一起,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问题。

一点建议:解决问题检验的方法指导时,可让学生根据圈一圈、画一画,图式结合来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且检验方法也不唯一。

薛群老师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同数连加连减内容比较抽象,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高老师设计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很好的帮助学生在情景中建立概念。本节课活动形式多样化,算法多样化,图式表征让孩子很好的理解了算理。老师充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06  结语反思

关注认知需求,让元素整体关联,延伸远方,凸显系统结构,让思维进阶,素养提升。且待五月春更浓,结构教学遍七小!

转自:“杭州富春七小”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