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期先做一两个大单元试试……”
2023/5/25 17:55:15 阅读:72 发布者:
听不少专家这样谈大单元教学:一个学期先做一两个试试,都用大单元不实际,时间不允许。
听一位学校里带着老师们探索大单元教学的中层说:我们老师水平有限,学生也都一般,做大单元教学,老师也累,学生也累,但我们觉得这条路是对的,我们不怕累。
听一位一线老师说:教研室组织课赛,要求用大单元教学展示一堂整本书阅读教学,我实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早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之前,就有很多一线教师在探索和实践大单元教学,也有很多专家教授在宣传大单元教学,甚至进行冠以“大单元教学”之名的培训。如今,更是有很多地方的教研部门在推行大单元教学。
可是,似乎很多“做大单元”的,并不真的清楚什么是大单元教学。
提出“一个学期做一两个大单元试试……”的,大体以为大单元是相对于一般的教材单元在体量上更大的单元,再加上连带出“大情境”“大任务”等以“大”开头的概念,就想当然地认为,把一个教材单元“变成”大单元,就是在教材单元基础上,加上更多的学习内容,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单元教与学的任务。窃以为,持这种认识的,并不真的懂得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就一定要什么都“大且多”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将几个教材单元叠加起来,是不是就是一个大大的大单元了呢?
大单元教学,首先应该是一种教学理念。这一教学理念,以追求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度理解,即大概念的理解为目标,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单元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评价等,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获得持久理解和强大的迁移能力。也就是说,大单元教学相对我们大家熟悉的单元整体教学而言,并不是单元学习内容更多了,而是目标追求更有深度了,更注重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具有整合力和驱动力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建构更加清晰的学习体验。情境并不需要有多“大”,任务也不以“大”为追求,学习的内容,也不一定要突破教材单元本身的内容。所以,在教与学的时间上,根本不需要“更多”。相反,因为学生能够带着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经由具有整合力和驱动力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建构语文学习体验,反而学得更加轻松有趣了。这样看来,“一个学期先做一两个大单元试试……”的看法,就不能是针对“大”得连时间都不够而言了,除非是因为考虑到老师们还不熟悉,需要慢慢摸索理解。
其次,大单元教学可以看做是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基本遵循的是“逆向教学设计”的原则,追求教学评一体化。它要求教师以目标导向明晰评价证据,围绕评价证据的产出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层次递进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安排,帮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习得的基础上实现概念性理解。这进一步告诉我们,真正的大单元教学,教师有可能需要更深厚的专业素养,可能在单元解读和学习任务、活动的设计上需要更多智力和精力的付出,但于学生而言,应该学得更轻松才对。
那么,如果有教师觉得进行大单元教学,教师累,学生也累,这一定是走错了路,实施的并不是真正的大单元教学。
那么,如果连教研员自己也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大单元教学,更不知道怎么做大单元教学的情况下,就要求老师们“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那是不负责任的。
大单元教学值不值得做,只有在真正理解什么是大单元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过实实在在实践探索的老师们,才有真正的发言权——基于学生学得怎么样的发言权。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