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本教学解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雨果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遇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故事,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运用言行描写、对比、环境烘托等写法,成功塑造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
首先,课文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品质。如“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顿到根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船长站在驾驶室里,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照例”是指按照以前的惯例,说明哈尔威船长走这条航线已经很多次了,对这条航线很熟悉,但即便如此,哈尔威船长仍旧“小心翼翼”,体现了他的严谨负责的品质。“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哈尔威船长的训话简洁清晰,说明他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头脑清醒,沉着冷静。“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把克莱芒救出去!”文中说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这些语言描写突出了哈尔威船长关爱弱小的品质。
其次,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要特色。作者把哈尔威船长与乘客作了对比——“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而“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片呼号和嘈杂”。疯了似的人群和冷静的船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船员作对比——“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然而现场却‘乱得不可开交’”。“‘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和一名女服务员,还有三十一名乘客。”当船长哈尔威对奥克勒福大副下达“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他”的命令后,“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通过对比船长和船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更能凸显船长的专业能力和判断果敢的品质。
最后,课文多次描写到雾和黑夜,如“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隐约可辨。”“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这些景物描写,既交代了事故发生的天气情况和时间,也预示着悲惨的结局,交代人物心情,烘托了哈尔威船长黑色雕像一般的高大形象。
根据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 运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会写“行驶、凌晨”等10个词语。
2. 运用学过的方法,梳理课文脉络,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能抓住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关键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
3. 能在感悟人物品质的基础上,结合描写哈尔威船长英雄壮举的具体语句,尝试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二、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新课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 缘题质疑,形成阅读期待。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诺曼底号”为什么加引号,“诺曼底号”是什么?“诺曼底号”为什么会遇难?
(2) 分类梳理,扫清阅读障碍。
这篇课文是一篇外国文学作品,其中一些人名、地名,大家可能会感觉陌生,比如这些(出示PPT),请你出声读一读。
外国人名:哈尔威船长、奥克勒福大副、洛克机械师、克莱芒见习水手
外国地名:南开普敦、根西岛、英伦海峡、埃居伊山脉、敖德萨
外国船名:玛丽号、诺曼底号
2. 运用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1) 联结经验,方法指导。
这篇课文比较长。关于长文章,上学期我们学过“抓关键人物和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学期我们学过“列小标题”的方法。请你默读课文,运用之前我们学过的方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自主阅读,把握内容。
默读时,请你圈画出关键的外国人名和地名,默读完,小组内交流自己运用的方法,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外国文学作品,其中涉及的人名、地名,学生可能会感觉陌生,难以理解。教学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在初读时进行分类梳理,扫清他们的阅读障碍,有利于他们快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四上六单元的方法是“抓主要人物和事件”,四下六单元是“列小标题”,教学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回忆这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板块二 聚焦言行 感悟形象
1. 自主阅读,圈画批注,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请你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圈画出关键语句,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旁边。
预设:
(1)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2)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3)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4)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2. 交流讨论,抓关键语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1) 抓对比感受形象。
要点:学生关注“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这句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自主发现乘客与哈尔威船长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从而更深入地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的品质。
(2) 抓对话感受形象。
要点:学生关注“简短有力”的对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句式的特点(句式短,每句话就是一个段落,提示音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渲染紧张的气氛。)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如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体会哈尔威船长镇定果断的品质。
(3) 抓动作感受形象。
要点:学生关注“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时,能自主发现“纹丝不动”等描写哈尔威船长动作的词语,体会船长视死如归的品质。
【设计意图:课后第二题“‘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师要紧扣文本中的相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批注有关语句,写出阅读感受;然后小组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语句,建议从抓对比、抓对话、抓动作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品质,理解文章主旨。】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