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基地|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举行福建省基础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基地校成果汇报会
2023/5/25 15:23:57 阅读:116 发布者:
相聚·研讨·成长
为了更好地发挥福建省基础教育小学心理健康学科教研基地校和苏巧妙小学心理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推动心理健康课教学改革创新,2023年5月19日在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举行福建省基础教育小学心理健康学科教研基地校培育单位成果验收暨课题“聚焦学习品质培养的阳光心理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结题汇报会。福建省教研室综合科主任、心理与特教教研员程奇老师、厦门市教学科学研究院教科室主任高思刚老师、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心理教研员郭学东老师三位专家莅临指导,金林湾实验学校校级领导、课题组主要成员、湖里区区属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出席汇报会。
心育学科融合展示
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一节,由纪玲玲老师带来了三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创设有趣的情景,并把绘本剧搬上课堂。依据绘本《十一只猫进口袋》故事,老师带领孩子们角色扮演,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入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和心理分析,并延伸到生活中。孩子们在活动“拯救饼干”中,尝试解决问题,学习如何遵守规则。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树立了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这节课中,纪老师尝试将心理咨询技术的短焦方法运用到道法课堂中。通过评价榜,给予学生学习习惯的正向反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智学有道 慧养品质”课堂教学展示
闪耀学习圈
第二节,来自集美区曾营小学的苏淑玲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闪耀学习圈》一课。苏老师采用教育戏剧游戏“走走停”作为暖身活动,让学生从身体的投入逐步走向心灵的投入。引用舒适区理论将学科学习分为三个区间,并在“学科三选一”“学科套圈”“学科序列”三个活动中层层递进,让学生看到自己目前所在的学科学习的状态,寻找资源,朝目标行动。
苏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套圈游戏、萨提亚的排列技术、短程焦点技术的问答技术进行师生之间的活动与对话。通过挖掘学生自身的外在资源,如积极体验、同伴经验、他人支持、自我坚定,帮助学生打破学生对学科学习的自我设限,建立学习效能感。苏老师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处理在学科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找到相应的资源和策略;将思维的过程具象化呈现,使学生更直接感受与体悟。
苏老师的课堂打破常规,移开桌椅,不用纸笔,席地而坐,走走停停,让我们看到了心理老师勇于走出舒适区,站在挑战区,延展困难区,勇于尝试,突破自我设限的教学勇气。
基地校课题成果汇报
苏巧妙老师结题汇报
福建省基础教育小学心理健康学科教研基地校课题主持人苏巧妙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福建省基础教育小学心理健康学科教研基地校届末成果汇报暨课题“聚焦学习品质培养的阳光心理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结题汇报。
苏老师为我们简要地梳理了课题的研究过程,展示了课题的主要成果:“学为中心·助力赋能”的心理学科教学模式、小学学习品质评价量表、《智学有道 慧养品质》优秀教学案例集、优秀阳光心理课堂实录、多篇相关论文及跨学科融合论文发表等。
随后,两位公开课执教者基于基地校研究课题,就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及运用的心理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达成等方面做了简要的阐释。
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心理教研员郭学东老师、厦门市教学科学研究院教科室主任高思刚老师和福建省教研室综合科主任、心理与特教教研员程奇老师等三位专家先后对今天的两节公开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给予基地校的课题的研究成果很高的评价。最后,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杨单女校长代表学校感谢专家的引领与支持,希望在基地校课题的持续探索中,让更多老师、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属地。
专家讲座
程奇老师专题讲座
下午,程奇老师为与会老师开设专题讲座《2.0版心理健康课怎么上——以“智学有道 慧养品质”学习心理品质培养专题心理健康课单元整体教学为例》。
讲座伊始,程老师以“2.0心理课是什么样的?”“2.0心理课的前提是什么?”等问题为导向,通过互动、对话等方式,激发教师思考与讨论,引导大家更好地将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技术运用到心理课堂上。
程老师同时结合教师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引导大家学会全身心投入此时此地的互动,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联系实际,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本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大家对心理课2.0中的团体动力场和课堂生成产生了更多的思考,也将目光转向对自身的成长议题的视角上,以看见和抱持自身情绪为基础,更多地关注此时此地,真正看到学生“此时此地”的需求。
转自:“湖里区小学心理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