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五月天,青梅立枝头。为了有效落实新课标理念,加强学科教学研究,提升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锡山区小学英语“雏鹰成长营”于5月19日在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举行第四次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以四年级下册Unit8 How are you?第三、第四课时的同课异构为切入点,包括课堂观摩、说课交流和评课反思三个环节。学员们在此系列活动中积极参与小组研讨,认真对待每一次培训,抓住每一次成长的机会,认真聆听其他学员的想法和来自导师们的专业指导。
聆听课堂
1. 李君君
来自张泾实验小学的李君君老师执教了四下Unit8 How are you?第三课时Rhyme time, Cartoon time& Sound time。课堂开始,李老师借助Speaking shadow这一游戏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入到打电话询问他人健康状况的课堂情境中。李老师以打电话用语为明线,提炼电话用途“call for care/fun/help”为暗线,首先让学生在Rhyme time中操练电话用语,同时让学生明白应该在朋友不舒服时打电话关心。接着在Cartoon time板块,李老师以问题为引导,促发学生思考,挖掘故事的幽默点,让学生明白打电话也可以用于交流有趣的事情。在Sound time 融合Fox hops这一绘本,不仅进一步让学生操练字母“o”在单词中的发音,还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依托绘本语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让Fox打电话寻求妈妈帮助找餐盒,进而让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可以打电话寻求帮助。
2. 张佳瑶
来自甘露实验小学的张佳瑶老师执教了四下Unit8 How are you?第三课时Rhyme time & Cartoon time。课堂初始,张老师以一段轻松明快的chant进行自我介绍开启第三课时的学习,接着借Story time的文本来描述另外两个书中人物的病症,引导学生理解针对不同的症状应给出恰当的建议。接着将dialogue进一步升级成telephone call,通过Rhyme板块的学习,增添了电话的倾诉功能。教授卡通板块时,通过看、猜、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证实了前面提到的电话不仅仅是用来请假和倾诉的,还能增进朋友间的友谊,并引导学生互相尊重,礼貌交往。最后通过卡通板块的
引出母亲节,借助给妈妈写贺卡的形式表达对母亲的关心,同时开拓思维,让学生能明白除了通过电话联系感情之外,还可以用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
3. 殷贺凡
来自查桥实验小学的殷贺凡老师执教了四下Unit 8 How are you? Revision。殷老师首先以绘本主情境作为语言复习与操练的依托,再次巩固疾病类词汇和电话用语,体悟“care”的同时,通过外国小孩Tom急切想去参加中国文化节,练习舞狮的共情,树立学生中华文化自信。然后借情境的两次续编使主题在本课得到推进:第一步:主人公Tom邀请同学周末一起去公园练习舞狮,这不仅丰富了语言,还拓展了电话的邀请功能;第二步:主人公Tom和同学在去公园练习的路上,遇到了摔倒的老人,可以使用自己的电话手表拨通紧急电话,拓展了电话的求助功能。整节课在逐步推进的情境链引导下,学生学习、操练、运用目标语言,实现了对主题意义的进阶式探究。
4. 薛静怡
来自厚桥实验小学的薛老师以care from teachers, friends, doctors and families为主线,体现本课时的主题“love and care”。在复习Story time的环节中,为学生提供语言框架进行复述,并请学生思考总结电话用语,以及如何打招呼、如何关心他人并提建议。并通过继续补充拓展相关的电话用语,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并加以运用体现语用价值。接着,通过创设杨玲邀请Amy去公园、Amy给Doctor Wu打电话等情境予以学生语言复习与操练的依托,巩固疾病类词汇和电话用语,与此同时感悟不同来源的care,进而导入绘本的学习。最后通过呈现学生生病,家人给予关心的相关
,引导学生感悟families’ care。最后与导入呼应,提醒孩子“这些关心都是这个世界给的礼物,我们也应当感谢这个世界”。整节课在“care”这一主线的引领下逐步推进,进行主题意义的探究。
小组合作说课
第一小组由来自张泾实验小学的唐依怡老师为代表进行说课,唐老师先从本单元的主题、板块解读入手,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堂设计进行解说:加深学习理解,关注课堂生成;丰富语言运用,启发创造思维;延伸主题语境,充实主题意义。最后,还就备课研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
第二小组说课老师是安镇实验小学的张沁奕老师。张老师首先分析了本单元的整体教学主题,并从三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定位“素养”目标,立主线,合资源;聚焦“主题”意义,设语境,助理解;回归“生活”本质,促实践,变美好。并根据课堂设置的五个场景对教学环节进行了解析,即学生能在生活化的连续相关的场景中,复习电话用语,感悟他人对自己的关怀,促发学生的真实实践,实现学科育人。
第三小组由来自查桥实验小学的陈天琦老师为代表进行说课,陈老师先由教材与学情的分析引入,接着从以下四个部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了细节亮点的解说:以主题为引领,落实学科育人;以语篇为依托,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融合课内外资源,联系实际夯实语言;科学设置语言任务,教学评齐发力。
第四小组的说课老师是甘露实验小学华蕾老师。华老师先对教材内容和学情进行了分析,并从英语学习活动观学习的角度来分析教学目标。最后她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在learn to care板块,引导学生复习巩固询问健康状态的核心句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给出合理建议,以此达到育人目的。在learn to call板块,教师充分利用课内
资源,创设情境来实现教学延伸,体现电话的交际和沟通功能。
导师指导
顾云导师
顾老师以“逻辑”为关键词对上午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她提出可以将主题线分为“明线”和“暗线”,在课堂环节中的总结应在情境中完成,并且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在课件中出示,这样会削弱师生之间的互动与联结。她借《认知天性》这本书中提到的关于记忆的部分,告诉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预测逻辑对文本进行补白。同时,她建议青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尤其是多个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前后逻辑。
吴智丹导师
吴老师针对今天的课堂提出了三个聚焦。首先,教师要聚焦备课思维模式。教师在备课时候的思维模式要跟着新课标走,聚焦主题意义进行探究。其次,教师要聚焦复习课中的三对关系。一是课时目标与单元总目标的关系,即课前应该理清自己的课时目标是什么,课后还要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二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即学生的输出应该多于教师的输入,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活动的真实有效。三是教师为学生总结和学生自己总结的关系。在最后,吴老师提出,青年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设置真实的课堂情境,在主题与话题的引领下指导学生的学习。
张心一导师
张老师针对上午两节课的亮点部分进行了分析,指出两节课都突出并拓展了打电话的交际功能,以及对主题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推进。但是她也提醒学员,要注意每个课时板块划分的合理性,关注如何在不同课时实现目标的推进与提升。在使用自然拼读绘本时要突出拼读方法的指导和拼读能力的提升,达到见词能读和听音能写的要求。接着,张老师以“温故知新”作为两节复习课的评课关键词,提醒学员在设计复习课要重点关注两个问题:复习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标?作为复习课,尤其是在家常课中要注意评价与反馈,可以设计一些当堂反馈的习题。最后,张老师还围绕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技能(听、说、看、读、写),建议青年教师要关注不同课时中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的提升。
最后在活动的尾声,张老师向成长营的学员们提出了三项建议:首先,学员们在假期之中可以整理本学期学习的课例和讲座,结合自己的思考去积极撰写案例,提炼物化成果。其次,寻找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通过教学实践、论文撰写或者课题研究继续进行研究。学员之间也可以合作,先从校级课题做起。最后,学员们要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这一学期的学习收获。
学员感悟
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
向欣雨
教以致学,研以共进。在今天也是本学期最后一次线下雏鹰成长营的研修活动中,上午两节Unit8 How are you?(Period3)的同课异构课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李君君老师的课让我对“整体教学”有了深刻体会。而张佳瑶老师的课则更让我感受到一个教师的个人魅力之于一堂课的重要意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应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李老师对于单元各板块的语言及功能教学能够基于Make a telephone call的主题串联,立足各板块语篇,从电话沟通的意义上切入,拓宽电话沟通的广度:call for care,call for fun和call for help,这样基于对主题意义的延伸处理,合理解决了各板块在语言或功能上有时相对割裂的问题,也给了我对于单元整体教学对各板块如何做出重组和关联的启发。张老师的课更多着眼于“人”,让我看到一个“心中有课,眼中有人”的活力型教师,她的课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性格优势和音乐节奏感,围绕主题设计全体学生参与的chant,助力学生乐学善学。同时张老师还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将教学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能对学生的回答追问、引导,如一个学生在给出病人建议时说出了watch TV,张老师并没有立刻否认他的回答,而是顺势趣味点评“You’re a naughty boy. Maybe you can watch TV. But you shouldn’t watch too much.”这样幽默而合理的临场互动在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可以看到在张老师的趣味引领下该班的学生们也从一开始的拘谨到完全投入进课堂。这样的一节课更让我意识到一个教师的课堂感染力和语言素养之于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下午两节复习课的授课教师薛静怡和殷贺凡两位老师则风格迥异,一动一静,但都思路开阔,大胆尝试。两节课的不同呈现给予了我诸多启示但也产生了一些对复习课的困惑。对于很多像我一样尚不成熟的青年教师,复习课宛如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复习课究竟该怎么上一直是个难题。对此,吴智丹老师和张心一两位导师则给我们指明了几个方向,比如我们在课时目标的制定中就要思考好其和单元总目标的关系。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温故”应与“知新”并举,在备课时要思考好复习什么和要教什么。两位老师都提到复习课中有关“评价与反馈”也就是“如何检测”的问题。以今天的复习课为例,在本课时中课堂检测应考虑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打电话关怀、邀约外,是否还能应对不同情况、场合、身份等做出灵活运用。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贵在定法,复习课仍然于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每一次教研活动于我都是一次新的成长,老师们在此相互学习,共同研讨,导师们指点迷津令我收获颇丰,我也期待着下一次活动与老师们的再一次研讨共进。
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
倪凯菁
李君君老师的课围绕How to call?和How to care?展开。我将从以下三点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资源融合,丰富教学内容
李老师充分融合了课内外各种资源,运用How are you?这首歌作为前置性资源,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拓展环节引入了语音绘本Fox hops,对Sound time进行了拓展,解决了我一直存在的疑问:单元二三课时与绘本的融合是否有可行性?李老师的选材非常到位,让我茅塞顿开。除了语音绘本,李老师还利用课内
进行了拓展设计Fox’s lunch box,让小狐狸和妈妈打电话寻求帮助。
二、寻找关联点,自然衔接板块
李老师能寻找到环节间细小的关联点,以此为依托,衔接巧妙,过渡自然。例如Revision,Rhyme, Cartoon环节,李老师都是以 “The phone
rings”为线索衔接。以“谁在打电话”这个问题展开。在Cartoon time适时提问:Why does Sam call
Bobby?用have a picnic, eat a hot dog衔接到Sound time。Sound time从单词hop引入绘本Fox hops。最后Where’s the fox’s lunch box?进入拓展环节,操练电话用语。
三、明线带暗线,提炼主题意义
本单元打电话是明线,主题意义是暗线。李老师将明线与暗线相结合,在各个板块逐步生成call for caring,call for fun,call for help,让学生认识到电话的用途。操练环节真正实现了让学生用英语去做事情。
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
黄玲琪、朱慧
四位老师围绕着打电话询问健康这一主题情境,将板块进行不同划分,多角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他们挖掘并融合课内外资源,结合生活实际,丰富课堂语用,使学习实现真正发生。
张佳瑶老师执教的第三课时紧密围绕how to call和why to call两方面,基于教材资源对本课内容进行补充与延伸,融合了教材中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板块的
,为学生完成对话练习提供语言输出素材。同时,张老师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卡通故事中主人公打电话的动机,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本节课中,张老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话练习,并贯穿始终。由一开始的填空完成对话,到对话补白,到最后的自由对话,学生经历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这三个学习过程,体现了螺旋式上升、循序渐进的英语学习活动观。除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利用
资源,我从张老师的教学中还发现了人文主义关怀和细节感,她在课中提出的“对症给意见”“朋友之间相互包容”等价值观,以及利用母亲节这一时间节点设计课后作业,在培养学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
殷贺凡老师执教的第四课时也引入课外绘本资源,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首先,呈现绘本中的主人公Tom,布置学生同桌间进行角色扮演,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打电话关心病情。在小组活动前,殷老师带领学生整体回顾打电话的语言结构,而后学生整合教材、绘本以及视听语篇中所学的电话用语、疾病词汇、关心话语等目标语言进行交流,在理解、实践和迁移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学生对本课语言知识的学习,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细致到位的引导,为学生最后的语言输出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框架,体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适当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并迁移知识。同时还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受欢迎现状,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体现文化意识。
无锡市勤新实验小学
蒋玲芳
今天,在东北塘实小开展了锡山区小学英语“雏鹰成长营”研修活动,有幸聆听四位老师带来的精彩的课,我获益匪浅。上午两位老师是U8 How are you?第三课时的教学,他们对教学板块的选择和教学设计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学习完以后,我的感受是以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到本课时还要关注到整个单元和整个教材的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只有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课后及时反思目标的达成情况,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所改进。在这两节课中结合chant的使用,对单词和诗歌进行学习,提升了英语教学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在张老师的课堂中,我感受到了她教学的松弛感,以对话为主要的练习方式贯穿始终。她设计围绕着语言交际的练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在学习和运用本单元的打电话的句型,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她在教学中能够分解难点、分步呈现、逐步拓展、层层深入。通过各种模仿和操练,使学生掌握新的语言形式。设计续编Cartoon time,拓展了打电话的真实情境,体现了使用电话的交际功能,注重语言的整体性。
殷老师和薛老师展示了两节不同风格的复习课。薛老师的课堂把育人功能镶嵌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打电话为主线进行情感的递进。在课堂中,基于主题意义引领下,学生对师生之间、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的关心和关爱有了更深的感悟,是一节很温暖的课。
本次研修我们看到了不同学员教学中的闪光点,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转自:“锡山区小学英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