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同课”出精彩 “异构”助成长——锡山区小学英语“雏鹰成长营”研修侧记

2023/5/25 14:50:43  阅读:77 发布者:

五月的初夏,石榴花开,微风和煦。为了有效落实新课标理念,加强学科教学研究,提升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锡山区小学英语“雏鹰成长营”于510日在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文润校区)举行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课堂观摩、说课交流和评课反思三个环节。在课堂观摩阶段,各小组对四年级下册Unit8 How are you?的第一、第二课时进行了同课异构。说课交流阶段,采用小组说课的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思路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分享。最后的评课反思阶段,学员和导师从课堂出发,聚焦亮点和问题,对新课标下的有效课堂进行了研讨。

聆听课堂

1. 徐丹凤

锡山实小徐丹凤老师执教的内容是第一课时Story time。徐老师以歌曲导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猜一猜歌名从而导入课题。在处理课文第一段杨玲给老师请假的第一个电话中,徐老师用听一听、猜一猜、读一读、找一找、演一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电话用语和表达关心的短语,学习疾病类新词汇。在教学第二部分李老师给杨玲的回访电话时,徐老师直接用猜一猜、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运用电话用语。接着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李老师的问题,再通过师生对话示范等方式操练句型。最后融合绘本,延续情境,让杨玲给舞狮社的朋友打电话,让学生进行语言的迁移与运用。

2. 张雨凡

柏庄实验小学张雨凡老师同样执教第一课时Story time,她的课堂教学设计新颖有趣,活动情境真实多样,充分发挥了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她首先立足文本中的两个电话,带领学生学习电话用语、如何用英语请病假和教师关心学生,拓展了Mike关心杨玲的问候电话,延续了故事情境,促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自然运用核心语言。她还关注道具对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她用躺椅替代故事里的床,营造病人卧病在床的一种氛围感,两个电话机和餐巾纸的使用,吸引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3. 朱慧

来自东北塘实验小学的朱慧老师执教了第二课时Fun time &Rhyme time板块。朱老师以“关爱他人”为主线,设置师生关爱、朋友关爱的情境,呈现杨玲和老师、杨玲和朋友语言交流的多个文本。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应到学生进行单元核心语言的学习理解、巩固应用和迁移创新。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文本内容,能够联系学生实际整合教材,融合课外绘本May I speak to Judie?,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用电话如何与人沟通,当面对他人生病时如何问候,传递温暖,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复习、巩固和拓展相关语言。

4. 曹彤彤

曹彤彤老师执教了第二课时Fun time &Checkout板块。曹彤彤老师依托Story TimeYang Ling生病的“境”,挖掘Care关心主题的“情”,设计子话题:师生关爱、朋友关爱、父母关爱。通过呈现Yang Ling用电话和老师,朋友交流的多个文本,采用不同的阅读任务进行单元核心语言的学习理解、运用巩固和迁移创新。通过问题“Who takes care of sick children at home?”引导学生发现体会父母关爱,达成本课从他人关心自己中学会给予他人关爱的育人目标。课堂中采用多模态的教学途径,学生在多感官参与中体验英语学习乐趣,掌握疾病的表达和使用英语问候他人的能力,同时拓展学习为病人给出建议和关怀,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尊重学生主体,体现英语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价值和育人属性。

小组合作说课

第一小组由东北塘实验小学的戴佳烨老师代表说课。她从单元主题、话题功能、教学目标进行了说课分析,接着在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这三个方面重点说明了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二小组说课老师是柏庄实验小学唐弋琇老师,她根据新课标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从学习理解、实践运用、迁移创新这几个角度,分析单元内容、单元主题、课时分配,以及本课时教学活动。课堂以四个电话为线索展开教学,前两个书本上的电话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感悟,体现“由扶到放”故事阅读原则,第三、四个电话为创设情境,是课文语境的自然延续,体现了朋友和亲人之间的关心,深度理解主题意义,运用所学进行对话和交流。

第三组由来自八士实验小学的陈香老师为代表进行说课。陈老师先由教材与学情的分析引入,从以主题为引领,落实学科育人;以语篇为依托,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融合课内外资源,实现教学延伸,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了细节解说。最后还将组内备课过程中遇到的有关绘本引入的相关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助力团队共同前行。

     第四小组说课老师是锡山实验小学顾晨晔老师,她根据新课标从What, Why, How三个方面分析教学内容;从学习理解,实践运用,迁移创新三个方面分析教学目标;以How to call? 这一线索阐述如何教授打电话的核心句型,如何从文本到绘本操练核心句型;利用How to care?这一线索阐述如何教授疾病类新单词,如何添加关心时能够说的话,达到育人目标。

导师点评

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杨敏导师对四位老师的课都给予了肯定与鼓励,也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意见。同时,她还指导学员们如何看课、评课。杨老师强调,在进行课堂观摩时,不仅要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还要关注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在课堂中教师要会观察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不仅仅只是给予评价,还要与学生进行真交流,真沟通,做一个走心的老师。在课堂巡视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走过场,要真正的进行个别示范与指导,做到眼中有学生。对于课堂上比较常用的Review环节,杨敏导师提出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也可利用思维导图、

等,要充分利用板书,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retell。最后作业的布置也要进行分层设计,不能忽略笔头练习。

顾云导师围绕 “真实”“整体” “正好”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真”: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走入社会与现实。“整”:要整进整出,就是“思维”与“认知”的整合,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思考如何将所要教学的内容,贴近或者练习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将已有知识与新学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设置些思维含量高一些的问题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正”就是just right,要融情入境,老师的示范要到位,沉浸其中。“如何融,如何融得自然?”对于这个问题顾云导师给予了学员们一些思考的方向。

张心一导师对于第二课时的两节课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主题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异同分析,并指出了相关的问题。主题内容方面,教师要关注既要关注核心语言也要关注主题意义,对于四下Unit8 How are you? 这一单元来说,主题意义是如何给予关心,打电话只是给予关心的一种途径。要突出板块功能,譬如曹彤彤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做纸杯电话就很好地体现了Fun time的活动要求,也是一种学科融合的形式。在点评Chant的设计时,她提出了我们不能只关注语言,也要关注情境,要将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对于教学中学生语言内容的拓展,她提出,如果教师课堂中有了语言的输入,那么就要要引导学生尝试输出,学以致用。对于绘本的选择,要明确选择的目的,是倾向于核心话题功能还是主题。

吴智丹导师向学员们强调,教学设计融情入境的同时也要关注情境的“真实性”。例如徐老师资源融合中舞狮视频与时令不符,可以将情景设计为dress party或是fruit salad等来引出绘本人物。

学员感悟

甘露实验小学

张佳瑶

有效的教学必须面对学生真实的起点,本次研修活动展示的四位老师“以生为本,活化教材"。他们结合教学实际批判性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拘泥于现成的课程产品,开展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以改善大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窘状。徐丹凤老师带领同学以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作为前置性资源,复习巩固前面所学内容。中途用本校舞狮视频作为嵌入性资源,串联起课文与绘本之间的联系。最后使用小男孩Tom的绘本作为后置性资源。拓展文本内容,使学生将核心句型再次操练,并将打电话时say hello care aboutsay goodbye三个部分在情境中运用。第二节课的张雨凡老师合理使用课内资源以Which season does Yang Ling like What subjects does she like?呈现出杨玲活跃的形象,以旧知唤新知,带领学生思维检索前面所学内容并顺利引入今日课堂。第三节课的朱慧老师引入小猪Judie作为课外拓展资源。以看,听,说,练的方式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并揭示本课主题: love and care。第四节课的曹彤彤老师也是使用了后置性资源,引入绘本,升华本课情感,拓展到了parentscare,使同学们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付出与关心。四位老师选择绘本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但都尽力挑选或改编了贴合学生语力、契合单元话题、吻合目标语言、符合课时容量的绘本。使教材文本“1”延伸到多个“X”文本中,实现1+X融读,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学生在接触、理解、操练、运用的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实现了语言知识的内化并于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本次研修是雏鹰成长营的学员们勇敢的尝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方向。

东亭实验小学

蒋琰

今天的四节课都扎扎实实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教学,给我们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我们今后的课堂实践。

学思结合,促进学习理解。四节课都以主题为导向,问题为引领,激发学生的思维。对于语篇处理的结构和方式也是多元化,比如第一节课老师对于语篇处理手段为新颖的“分—总”,第二节课的老师为“总—分”, 手法不同,但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理解。

学用结合,体验式实践应用。四位老师都创设了生动的情景,丰富的道具,实现具身教学。尤其是第四节课,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制作纸杯电话的方法和乐趣,让劳动教育融入英语课堂,实现学科融合。同时,四节课的老师们都将实践应用嵌入各个环节,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体验式的语言实操,巩固内化结构化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学创结合,推进迁移创新。第一和三四节课,都巧妙的融合了不同的绘本,且形式多样,各有新意与用意。尤其是第三节课老师引入的绘本,在主题和语言上都与课时内容十分契合,不仅给予了学生丰富的语言实操空间,助力他们进行更深入的语言实践,还拓宽了使用电话的广宽度,不仅仅可以传递关心,还有其他的生活意义,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第二节课,老师迁移创新至学生生活,基于不同的主体,如朋友、家人、老师...…等提供不同的场景选择,同样打开了关心的宽度,学生学会关心身边更多的人,指导生活。同时,四位老师都在“给予关心”的基础上,上升到了“给予建议”的环节,让新旧知识有效融合,“care”更丰满又落地。

感谢这次活动,让我们新老师收获满满,导师引领,团队共前进!

柏庄实验小学

唐弋琇

今天,在锡山实验小学开展了锡山区小学英语“雏鹰成长营”研修活动。我全程参与聆听了活动,获益匪浅。其中,徐丹凤老师和张雨凡老师执教了U8 How are you?Story time,朱慧老师和曹彤彤老师执教了U8 How are you?的第二课时。本单元延续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主题是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范畴,教会学生询问健康状况,引出家人和老师的关心。徐丹凤老师和张雨凡老师的课充分利用道具,情境创设真实,拓展延伸绘本,丰富课外资源,自然生成,过程衔接自然,主题意义把握到位,从真实和寻证角度,充分运用书本资源,借用书中

作为证据,体现整体教学观,对于不同水平的孩子要及时发现,根据孩子水平采取不同的任务,水平强的孩子们要拔高难度,对于基础薄弱的孩子们,问题设置跳一跳可以摘得到。朱慧老师和曹彤彤老师的课深刻体现主题意义探究,在拓展阅读部分,新授的方式多样化,以及情境创设的非常自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单位,灵活操练,体现迁移创新、内化育人的重要性。

东湖塘实验小学

陈于蓝

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雏鹰成长营四位老师对于四下Unit8How are you第一和第二课时的同课异构展示课,这让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上得到了许多启发。

首先,执教第一课时的两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学习理念:学思结合——老师让学生在看完视频或

后分享自己的看法;学用结合——对文本的分析判断、内化运用,并将文章内容结构化;学创结合——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自身实际相结合,达到知识的迁移。

其次,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我们要努力延伸主题语境,充实主题意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是充分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带领学生在理解语篇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并通过role play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在学生整体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以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精细理解主题语篇的关键语句信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深度探究主题意义。

同时我认识到,拓展环节设置编对话的形式,拓展文本外的其他场景操练句型,能贴近学生生活,也能做到随学随练。在此过程中可以拓展许多有关生活实际的内容,让教学内容更具有人文性和真实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学会照顾自己,到学会关心他人这两种意识,成为对新课标中人与社会这一话题目标的靠拢。

最后,我认为英语的学习要注重细节,英语课带给学生的绝不是表面的热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放手,给学生多点时间进行思维的交流碰撞,展示的时候才会更自如、自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转自:“锡山区小学英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