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落实《滨州市普通中小学强课提质行动实施方案》,推进我县“双语一数”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根据《全县提升小学生“运算能力”系列活动通知》要求,5月10日,惠民县教学研究室开展了全县小学数学基于“前测+后测”的高效课堂模式观摩研讨会。
本次活动由惠民县教研室主办,孙武街道中心小学承办。活动在高敏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本次会议有五项议程:一、课例展示;二、课例解读和前后测分析;三、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分享;四、学区教研成果展示;五、会议总结。
一
课例展示——素养导向显高效
优秀的老师带着对课的思考,共展示了四节优秀课例,老师们在深刻研读新课标基础之上,紧扣核心概念,竭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让我们一睹四位老师的课堂风采。
课例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来自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心小学的郭雅鑫老师为大家演绎了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上课伊始,郭老师通过家乡美丽风景的视频导入,与垃圾满地的
形成强烈对比,在环境治理中开启本节课的学习。接着,以4月份空气质量状况为素材,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与算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让学生算一算、数形结合的方法体会统一分数单位的重要性。通过交流、思辨,厘清通分的意义和本质。在这样的过程中,既看到“数”的变化,又看到“形”的变换,以形助数,以数辅形。学生学的轻松,学习效果显著。
课例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来自惠民县第三实验学校的李娜娜老师执教课例为《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连续退位减法》。李老师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导入,串联整节课堂,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创设种白菜的情境,发现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借此回顾连续进位的注意内容。接着提出减法问题,列竖式计算,引导学生借助小棒厘清算理,明白算法。然后突破难点:十位为什么最忙?整堂课营造了浓厚的讲题说理的氛围,学生学的明白,讲的清楚!
课例三《小数点搬家》
来自皂户李镇吕家小学的商慧燕老师执教《小数点搬家》一课。商老师以游戏“超级变变变”导入,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数的大小并猜测其中的规律。接下来验证以上猜想,通过小组合作,拿数字卡片动手移一移,观察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找到小数点左移和右移的规律,并揭示其本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了计数单位的变化。接着应用规律,提升了同学们的认知。最后总结盘点,孩子们可谓收获满满。
课例四《平均数》
来自清河镇中心小学的孙焕晴老师执教《平均数》一课。用套圈游戏导入,以选取哪一队参加比赛这个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学生开始寻找“数据代表”的思考之旅,从而产生学习的动机,通过“形——移多补少”和“算——先合后分”,逐步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本质,引导学生将思考聚焦于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体会平均数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在应用巩固环节,习题即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又挖掘了平均数丰富的内涵,帮助学生生成立体的认知。
二
课例与“前后测”分析——聚力前行蕴芬芳
前测可以诊断学生的学习难点,后测能有效监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掌握程度,而前测与后测的对比分析则对于教学的实施与改进存在重要的意义。来自孙武街道、三实、皂户李、清河镇这四个小学数学团队分别进行课例解读和前后测分析,通过前测更易找到学生的新知生长点,后测评价反馈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见“前测+后测”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易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打造高效课堂。
孙武街道中心小学数学团队
01
孙武街道中心小学数学团队就“聚焦运算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以及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数的运算实践研究谈了团队的实践和思考。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例,从“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课标要求”、“课程实践”4个方面展开分析,进行课例解读。并对《连续退位减法》这节课进行前、后测分析,首先是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学生的正确率由前测的83.3%提高到后测的93.3%,其次是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学生的正确率由33.3%提高到90%,再就是算理题,正确率由30%提高到90%。由此可见,后几道题的正确率有明显提高,也充分说明了这节课上的很有意义,是一节高效课。
三实小学数学团队
02
三实小学数学团队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例,进行了前测、后测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中显示:前测中三道题的正确率分别是43.3%、23.3%、76.7%,后测中正确率分别为93.3%、80.0%、86.7%,这三道题正确率分别提高了50%、56.7%,10%。结合前、后两次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在算理,还是在算法上,学生都有很大的进步。接着以《连续退位减法》为例,做了题为《数形结合,法理相融提升运算能力》的课例解读。
皂户李小学数学团队
03
皂户李小学数学团队首先以《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为例做了题为《掌握核心概念,感悟运算一致性》的课例解读。并对《平均数》这一节课进行现场测评分析:例如第二题前测正确率已高达90%,这也就说明此题相关知识点并不是难点,前测能够更加精准指导教学。其他题目的正确率均有较大提高,通过前测和后测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重难点得到突破,是一节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
清河镇小学数学团队
04
清河镇小学数学团队首先就《平均数》这一节课做了题为《在探“理”寻“法”中深度学习》的课例解读。并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这节课进行现场测评分析,数据显示:例如第一题口算前测正确率分别为83.3%、73.3%、43.3%、63.3%,后测达标率达到100%、93.3%、83.3%、86.7%。再如第四题列式计算和第五题解决问题,前测正确率只有6%和0%,而后测达标率达到66.7%和70%。可见正确率有明显提高。
三
专题发言——名师经验齐分享
01
来自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的王忠霞老师做了题为《我和我的“教”“学”“评”一致性》的专题报告,王老师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自己的理解与实践:①精准命题,明确方向;②研读教材,精准把握教学内容,做好“教”;③注重实践,精心设计活动,突出“学”;④宽严相济,一个也不能少,注重对学生的“评”。
D/R/P/W/N
02
来自清河镇中心小学的梅宝静老师做了题为《让“教和学”在双向奔赴中真实发生》的专题报告,梅老师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交流。①主动参与教研,在教研中感受教研的价值;②我的教书育人观。
D/R/P/W/N
四
学区分享——优质教研结硕果
魏集镇小学生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自魏集学区的李守永老师针对学生计算错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享。①积极开展计算教研活动,提升计算教学水平;②开展错例研究,查找原因;③采取有效策略,让计算学习充满魅力;④计算教学成就感。
基于核心素养,探寻有“根”的教研
来自惠民县第二实验学校的樊文娟老师展示了基于核心素养,探寻有“根”的教研成果,分为以下三个方面:①聚焦新课标,探索大单元;②立足核心素养,落实以生为本——两语一数实施;③立足核心素养,落实以生为本——探究性作业设计。
提升运算能力的一点尝试
来自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的冯文彩老师展示了《提升运算能力的一点尝试》的教研成果,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①提升运算能力的研究背景;②基于数据的错因分析;③课例展示及测评分析;④我们的做法与尝试。
五
会议总结——专家引领明方向
遇见美好
基于“双语一数”工作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
县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路老师做了题为《基于“双语一数”工作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的专题报告。刘老师详细分析教学现状,结合市抽测题目和新课标,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教育,既要抬头看远方,又得低头回望来路,在及时的反思、调整中,才能走的更快。相信在刘路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小数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小学的数学教学质量一定会再上新台阶,取得新进步。
精业笃行
本次观摩研讨活动扎实落实县“双语一数”工作,对于全面提升我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小学生“运算能力”具有重要示范和指导作用。
首夏尤清和,芳草亦未歇。希望我县小数老师们勤耕不辍,精业笃行。夯实耕耘结硕果,潜心教研花自开,数学教学,道阻且长,一路追寻,一路成长。
转自:“惠民县小学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