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王秋梅,济阳街道中心小学高级教师,毕业于济南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后进修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自参加工作27年来一直从事英语教学任务,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领导及同事的肯定,先后获得市区镇级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
对英语课程内容中“主题”要素的认识
新 课 标 感 悟
本学期通过自己对新课标的学习研读,结合我区进行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我对英语课程内容中的“主题”要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英语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体整体”,并且把主题放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这一重要性我们可以从“英语课程内容的结构示意图”看出。
一、为什么把“主题”提到比较重要的位置?
从大的层面来说,主题回应了整个课程的培养目标。英语课程和其他所有课程一样,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德树人”的目标在英语课程中的具体落实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的。
二、为什么要提炼主题?
英语学科提出要提炼“主题”这一理念的根源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具体到课堂中我们就要尽量从教材中发现有意义的教育主题并提炼出来,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帮助孩子在认识主题的过程中建立他们正确的“三观”。
三、什么是主题?
在示意图中,主题这一要素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具有统帅作用的“主题”是从“接地气”的语篇中提炼出来的。新课标指出:“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了语境范畴。”就主题的语境范畴,新课标给出了三大类: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主题下有主题群,主题群中包含子主题,以上内容新课程标准中都有详细的解说,子主题是很重要的提炼“主题”的参考依据。
在提炼主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分清主题与话题及标题的区别。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标题: Meet my family
话题:Family
主题:Know your family and love your family
其实,标题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但我们有时会把话题和主题混淆,因此我们在主题和话题的运用时要学会辨别。
话题是文本内容(What is the text about?),可以在文本中直接获取,而主题是文本的写作意图(Why is the text written?)是指作者透过文章所有材料和表现形式表达出来的思想。也可以说,话题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文章的主题。主题的意义是否与文化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如果相关就是一个主题的提炼。因此主题要经过思维加工,考验教师的语篇研读能力。
四、如何提炼主题呢?
下面结合自己学习研读新课标谈一下我的几点认识。
(一)对照课标主题,深入解读语篇意义
1.对照课标主题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解读语篇意义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课标中的“主题”板块(《英语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14页)对我们提炼主题有非常具体的指导作用,但课标中的主题内容涵盖还是有限的,我们还需要从课标中的主题出发,对照语篇,界定一个更具体、更小的切入口,这样提炼出来的主题才会更适合学生。
2.其次我们还要从教材语篇出发,自下而上的去解读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对学生的意义是什么。新课标在如何进行语篇研读中给了教师具体的策略:“开展语篇研读,教师要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分析;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教学主线。”
依据新课标建议,做好语篇研读教师要落实以下三个问题:
(1) What 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
(2)Why 语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说话人或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等;
(3) How 语篇具有什么样的问题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其传递何种意义或具有何种功能。
另外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口语语篇的研读我们也不能忽略。口语语篇不仅要关注其呈现形式,还要关注其语境的正式程度、语言表达方式及语用功能等因素。教师还应注意到,关于Why和How的问题,因受教育背景、生活阅历、认知方式等的影响,一般没有唯一的答案,所以要注意与其他老师交流研讨,相互学习,力求与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价值靠近。
(二)分析学生需求,提炼适切主题。
教材文本对学生的意义在哪里?这个年级段的学生需要老师从哪些方面对他们的“三观”进行引导?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提炼主题的学生因素,这一因素至关重要。
(三)结合文化元素,培育文化自信。
人教版教材中更多的渗透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教材的编写中很关注文化自信的培养。如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张鹏教他的外国笔友学唱中国歌曲《茉莉花》Jasmine flower,这就是在传播中国文化。教师可以从这个策略去考虑提炼主题,会有不同的效果。
(四)联系单元内容,准确定位主题。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依据单元育人蓝图实施教学,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准确定位单元主题,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学生的能力,形成学生素养。
五、如何发挥主题在的统领作用?
新课标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以下与大家分享一下新课标中的三点建议。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围绕语篇主题意义设计逻辑关联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围绕主题,依托语篇,设计体验、模仿、理解、应用等体现逻辑关联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借助课堂任务单和板书,采用问答、描述和表演等活动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制作展板或海报、创编故事,以及表演等活动,用英语交流和表达新的认知,体现对主题的理解。
通过以上分享我们可以知道,如何通过研读语篇找到主题,提炼出适切的主题,并且在教学中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落实下来,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体验、理解、感悟,进而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受到熏陶,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人生价值判断,这就是英语课程最重要的教育价值所在,即通过英语教学最终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转自:“济阳小学英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