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挥丽水市小学科学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基于课堂教学实践探索,聚焦义务教育新课标实践落地,引导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方向,2023年5月11-12日“丽水市小学科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在莲都区大洋路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举行,丽水市小学科学教研员、丽水各县区的小学科学教研员及骨干教师、莲都区小学科学2021届青年教师学习团队以及线上的众多丽水市小学科学教师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分成三个板块:名师课堂展示、专家观点报告、艾莱依科技馆和数字工厂实地考察,整个活动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为主题,把握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五育”结合,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
开幕式
“我已记不清,那天火箭有没有真的飞上太空,但是我的梦想已随着火箭,生出了翅膀,向高空翱翔”、“我想告诉年少的自己,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不要害怕特立独行,为了梦想,飞翔吧,少年!”,11号上午活动在戏剧节目《想飞的孩子》中拉开了序幕。大洋路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聂建芬校长致欢迎词,浙江省特级教师、丽水市教研员陈志强老师宣布活动开始。
课堂展示
第一节课《热在水中的传递》,由莲都区大洋路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吕亚萍老师执教。吕老师通过复习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快速聚焦到本课研究的主题“热在水中的传递”,通过画图的方式表示自己的猜想,充分暴露学生前概念的同时实现了思维的可视化。利用感温粉末和高锰酸钾的特征设计实验,实现了实验过程的可视化。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认知的易错点,有意识地创设了促使学生不断产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在充分观察与深入研讨中逐步构建出热对流的概念。
第二节课《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由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沈巧燕老师执教。沈老师从变色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利用灵敏温度计连续9分钟测量并记录冷水和热水的变化,用数据说明实验结论。整节课中,沈老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乐于分析,善于表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
第三节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由遂昌县育才小学蓝建云老师执教。蓝老师巧妙地设计了“煮一碗蛋花汤”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看、闻、煮、尝的一系列亲身经历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不同,自然而然地构建起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然后充分利用材料,引导学生把本节课所有用到的材料用刚刚学到的科学概念进行分析应用,做到及时反馈、学习致用。最后,蓝老师布置再煮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蛋花汤为拓展作业,将课内延伸至课外,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科学课与劳动实践巧妙地结合再一起。
第四节《美丽的化学变化》,由景宁畲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小学蓝娟老师执教。蓝老师以挑战用紫甘蓝染一块彩色的方巾为任务驱动孩子开展科学探究,整节课围绕“美丽”的化学变化展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课堂上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强的探究兴趣,亲自利用紫甘蓝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调配出不同颜色,制作并展示小组独一无二的方巾,交流总结紫甘蓝与不同物质反应的现象。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了化学变化的魅力,了解了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不禁感慨一块小小方巾里竟藏有这么多的科学知识!
第五节《八颗行星》,由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龚艳萍老师执教。龚老师的课堂围绕着建立八颗行星的大小模型这一项目挑战展开,孩子们开动脑筋利用橡皮泥、牙签和泡沫板进行建模。为解决等比例缩小后行星直径测量的难题,龚老师自制了行星直径大小测量器,大大提高了模型制作的精确度,提高了课堂制作效率。交流过程中孩子们各抒己见,在评价和反思中明确了模型下一步的改进方向与模型制作的重要意义。
第六节《八颗行星》,由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林爱娟老师执教。林老师以学生对八颗行星的前概念为课堂切入点,自然地提出任务:建立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模型。林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建模材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开展长时探究。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八颗行星,通过建立模型,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宇宙的庞大。最后林老师还借助信息技术,把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看作太阳,进行八颗行星的建模,加深了孩子们对八颗行星模型的理解。
专题讲座
5月12日上午,首先由青田县城东少年宫校区的孙青青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用好学习单,让学生思维有迹可循》的精彩讲座。孙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如何有效利用学习单,让它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工具。孙老师介绍了学习单的类型,分别有学习前测单、活动记录单、科学阅读单、课堂练习单,用好学习单能帮助教师了解前知、指导探究、帮助学生记录过程、发展思维。
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叶蓓蕾老师带来讲座《巧设学习进阶活动,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叶老师从学习进阶、科学思维以及巧设与发展展开讲座,结合课例提出了自己的基于学习进阶活动的科学教学模式。她希望老师们在平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将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有机整合,设定学习进阶活动,形成有序结构,帮助学生的思维在活动得到发展。
“大人出去旅游看到的是风景,而孩子出去旅游,看到的是屁股。”缙云县凝碧小学校长尹一青老师从真实的情境出发,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教师往往只是站着自己的视角去教学,而忽视了儿童这个学习的主体。尹老师的讲座《站在儿童视角教科学》由“从儿童的真实生活出发”、“从儿童的心理活动出发”、“从儿童的思维过程出发”三方面进行展开,强调我们教师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会什么,会干什么,会怎么干这样去设计教学才会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整个活动过程中,线上线下的的老师都认真听课,并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最后,由省特级教师、丽水市小学科学教研员陈志强老师作总结性发言,陈老师表示本次6节研讨课和3个教学点评与观点报告质量较高,老师们创造性的教材处理,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优化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同时陈特还指出在研讨交流过程中,老师要勇于放手,把更多的空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
下午,参会老师来到了COOL科技馆和艾莱依数字工厂参观交流,COOL科技馆打破了传统科普馆的参观模式,注重“探索性”和“参与感”,让老师们印象深刻:COOL科技馆作为丽水青少年少年科普教育的展教平台,是科学知识传播的桥梁,是拓展青少年创新思维、开拓青少年想象空间的实践基地;走进艾莱依数字工厂,近距离了解衣服的制作流程和科技应用,体验感满满。
庆元县小学科学教研员姚小荣老师为本次活动作诗一首,我们一起再来细细品味一番:
古有万户飞天梦,今有城西飞少年;
聂校上午首报告,素养导向小科行;
留足空间长探究,小组合作体验多;
师生思辨引共鸣,适时追问促提升;
用好四张学习单,勾勒思维可视化;
螺旋思维巧进阶,学生创新必自成;
儿童立场教科学,学以致用大方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真义要躬行;
END
来源:丽水市小学科学团队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