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道 | 杭州余杭:科学教学,走出教室天地宽——余杭区小学科学“场馆中的科学课”专题研讨活动
2023/5/25 10:17:01 阅读:86 发布者:
科学教学,走出教室天地宽
——余杭区小学科学“场馆中的科学课”专题研讨活动
导语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为了更好地提高基于校本场馆资源的小学科学学习活动的质量,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课堂教学新样态。5月17日,余杭区小学科学“场馆中的科学课”专题研讨活动在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举行。杭州师范大学来文教授、余杭区小学科学教研员胡国伟老师莅临指导,区内40多名小学科学教师参加活动。
【课例展示有主题】
“蛋”对海创小学的孩子非常熟悉。海创孵化场,海创动物园两个场馆里每天都有各种蛋在诞生或孵化。三节课例基于真实生活情境,围绕“蛋”这个主题进行设计,内容涵盖生命知识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带着孩子们进行深度学习。
杨林浩老师执教《“海创学习蛋”大揭秘》
杨老师对三年级下册《认识其他动物的卵》进行重新设计。由于上课的学生为二年级的学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简化了原教材中有关和其他动物卵比较的过程以及气室、壳上小孔等结构的内容,围绕“保护”这一条主要线索展开,从鸡妈妈怎么保护小鸡,到鸡妈妈如何保护鸡卵,再到鸡卵如何保护它自身,从外到内,层层深入对鸡卵的研究,最终,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推测发现鸡卵一直在保护的是鸡卵中间的胚盘,从而建立起学生对于鸡卵的整体认识,并在课中联系人类母亲以及怀胎十月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伟大。
吴烁老师执教《动物的繁殖》
吴老师《动物的繁殖》这节课是在真实的情境中,从儿童的立场出发,用心选取素材,以有趣的任务驱动,在两次“找妈妈”的活动中,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认识动物的胎生和卵生,感受胎生动物刚出生时和上一代的性状相似。学生观察“海创动物家园”的动物,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动物的繁殖方式进行分类描述,不断迁移学习。本节课借助动物的繁殖这一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神奇生命现象的好奇心,萌发乐学善学的意识与动机,明白人类应该和自然和谐相处。
谢李陈老师执教《“蛋不怕”收纳盒》
怎么发明“蛋不怕”收纳盒来保存学习蛋呢?谢老师运用反转课堂的理念,前置评价量规,结合周末亲子实验活动,在项目手册的指导下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试错时间,从而在作品的反复迭代设计中,体验工程实践的流程。课堂上则用来做测评、交流和反思。课堂现场,孩子们有序测评,积极互动,项目的反思环节尤为生动:谢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孩子总结材料和结构的共同点,更新对工程师工作性质的认识,修正对“设计”环节的重要性的理解。我们看到了科学素养在课堂上拔节生长的影子。
【小小导游有热情】
“海创小导游”是海创小学的品牌课程之一。午饭后,302班的全体同学担任海创小导游的工作,带着客人老师们逛场馆,给客人老师介绍场馆和场馆的课程学习活动。热情真诚,大方灵动的解说赢得了客人老师的连连夸赞。
【经验介绍有干货】
海创场馆和场馆课程给客人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海创小学办公室主任姜文老师为余杭区小学科学老师们作了《“海创场馆课”:在真实学习情境中获得迅速成长》的讲座。姜老师为大家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动物园场馆的前世今生,描述了海创小学在场馆课程中付出的努力、“真实学习情境”的认识误区、真实场景中的学习活动设计、学校设计中真实场景创设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等内容,让老师们直观的感到海创小学场馆课程的发展,从零散活动走向了一系列的场馆课程。
【互动议课有碰撞】
教后说课老师
主题评课老师
每一次研讨都是一次思维碰撞。课后,三位上课老师重点从“学情分析、教材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反思”四个方面,一一进行了说课。听课教师代表海创小学任强老师、良渚实验学校翁钊晔老师、云会小学申艳玲老师也分别对三节课叙述了自己的所思所得。
【专家引领有高度】
杭师大来文教授首先表达了一天活动下来的感动之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小导游的接待,走在校园场馆中,迎面而来的孩子的笑脸问好,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孩子作为校园主人翁该有的状态。来教授指出当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时,他能够被信任,充分实施自己的权力和责任。来教授高度评价海创小学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海创小学看到了学校办学,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期待的新样态,这是一所面对未来,实践教育理想的学校。校长的情怀和理念让她对海创的孩子和教师的未来发展都充满期待。来教授还对上午的三节课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点评,海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基于儿童立场,在选择场馆中的教学素材的时候,能结合儿童喜欢的事物,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为孩子的玩中学,学中思提供了各类适切的支持。这样的儿童观和课程观下的科学课堂,能扎实地促进孩子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活动总结有提升】
活动最后,余杭区小学科学教研员胡国伟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胡老师提出海创小学“场馆中的科学课”实际上是科学学科‘校本化·特色化’建设的一种新样式。海创小学“场馆中的科学课”,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像科学家那样去经历科学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突出学生科学实践,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是我们科学教学的理想境界。
【结语】
科学教学,走出教室天地宽。本次小学科学“场馆中的科学课”专题研讨活动,充分满足了学生对周围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2017版小学科学课标指出不要把科学教室当作学生科学学习的唯一场所,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学生科学学习的开始和结束,场馆中的科学课提供了更多让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引发了老师们关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思考。在浓郁的教研氛围中,老师们更加明确了教学方向。今后,余杭科学教师团队将不断学习,砥砺前行,为“城市新中心,余杭好教育”贡献学科力量!
来源:杭州市余杭区小学科学团队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