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标
探索新课堂
-2023年-
人间五月春意浓,科学教研展新颜。为了深入理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的精神,准确把握和领会新课标理念和要求,并落实到课堂中,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促进科学教学质量提升,淳安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于2023年5月11日和12日在千岛湖镇第一小学举行淳安县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选(决赛)活动。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副校长李霞特级老师,淳安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章荣华特级老师,淳安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方立安老师,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郑之翔老师,杭州市钱塘区听涛小学林波老师,杭州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张国华老师,杭州市文海凌云小学徐玉红老师等多位专家老师莅临指导。全县小学科学教师通过网络直播或亲临现场观摩了本次活动。
章特致词做引领
活动伊始,淳安县教研中心副主任章荣华特级教师对钱塘区李霞特级教师工作室老师们的到来表达了欢迎与感谢。章特介绍了县教研中心“基于新课标的种子教师研修行动”,通过“微讲坛、壹课例、小研究”等路径培养淳安沃土上传播新课标思想的典范。章特希望全县科学教师要致力于新课标研究,借助这次教学评选活动认真聆听专家指导,激活科研内驱力,推进新课标理念学习的落地,在新课标研究中建立自己的主张。
缤纷课堂展风采
01
俞方明 《影子的秘密》
俞方明老师执教的是《影子的秘密》一课。俞老师从说说你认为的影子,玩一玩影子游戏,逛一逛影子的秘密游园会三个板块展开。俞老师创造性地设计了游园活动,精心安排了五个不同的挑战,并配上游园册与集章活动,让同学们在游园的活动中自主体验影子的形成和影子的不同变化。在游园的过程中,同学们兴趣浓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影子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得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02
李江 《影子的秘密》
李江老师和学生一起从龟兔赛跑的皮影戏引入,带领学生开启影子秘密的探索之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影子产生的条件,再进行龟兔影子变变变的任务挑战,从任务挑战活动中学生发现了影子大小、长短、方向、形状变化的规律以及产生的原因。之后,李老师通过生活实际当中无影灯的运用,帮助学生思维进阶。整节课李老师都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强调问题从学生生活中来,激发学生有意向的学习心向,让学习具有增量,同时基于儿童立场和科学本质有机融合的想法下,通过科学巧妙地设计实验教具和记录单,让经验、情境、实践来达成学生的科学素养。
03
李露佳《月相变化的规律》
李露佳老师以让学生寻找自己农历生日当天的月相为主线任务,以制作月相手帐为项目化学习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对上半月的典型月相初步整理排序,暴露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前概念的同时引导学生想办法对自己的推测进行论证,及时进行观点的反思改进。学生根据已经得到的上半月规律推测下半月的规律。并鼓励课后通过观察记录获取更多证据来支持自己的想法,并完善美化自己的月相手帐。通过打造可视化论证的学习空间,搭建可视化脚手架,建立可视化展示台,让学生经历科学论证的形成和联结过程,深挖科学内涵,发展学生科学论证的关键能力,提升核心素养,促成学生的社会性交往真实发生。
04
方洁飞《月相变化的规律》
方洁飞老师执教的《月相的变化规律》从“认识常见月相”“用月相多米诺骨牌给月相排排队”“3D全息投影技术再现月相的变化过程”“用超轻粘土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日月相”四个板块入手,引导学生完成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图,在建模中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在探究中提升科学思维,并联结起自己的农历生日,让孩子们学以致用,将科学观念迁移运用于真实情景中。这一堂课让每一个孩子都全身心浸润于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索中,在科学小游戏中建构出新的科学认知体系。
05
徐锦善《月球——地球的卫星》
徐锦善老师执教的《月球—地球的卫星》一课先通过高清
展示月球表面的地形和环形山的特点,然后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制造出不同的环形山,最后通过阅读发现更多关于月球的知识,意识到月球不适合人类生存。整个教学中,以学习单引领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制造、反思等过程,注重表现性评价在课堂中的运用。
06
徐芳草《月球——地球的卫星》
徐芳草老师执教的《月球—地球的卫星》从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导入本课,以勘察月球为目的,对月球进行了一番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月球
、模拟实验和阅读月球翻翻书,多方式了解月球表面的特点,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月球的兴趣,更是点燃了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自豪感。
07
徐明凤《地球的形状》
徐明凤老师执教的《地球的形状》这一课从学生回顾对地球的认识出发,引出学生对地球的形状的了解。让学生仰望天空想象看到的天空是怎样的,并联系学生实际感受,产生认知感受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对待事情的批判性思维。根据古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索了解过程做了三个模拟实验:远处驶来的帆船、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一步一步证明地球的形状,再通过卫星拍到的照片让学生直观看到地球的形状。让学生再次仰望天空,介绍宇宙中还有很多和地球一样形状的星球,介绍太阳系的8颗行星,了解地球也是一颗行星,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与发散思维。
08
朱莉超《地球的形状》
朱莉超老师执教的《地球的形状》,朱老师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准备了丰富的教具,结合时间线的板书,将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体会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认知过程,注重对学生科学史的普及。朱老师立足科学课核心素养,通过小组合作,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的探索历程,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朱老师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在活动中创造思维碰撞的机会,引领学生在实践和思考中获取知识的升华。
专家领航添锦绣
李霞
《新课标解读》
李霞特级教师围绕新课标的内容逻辑和如何基于新课标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两方面对新课标展开解读。李特谈到课程性质明确了课程的定义、性质和价值,课程理念明确了五个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由13个核心概念贯通,制定了学业标准,加强了教学建议、考试命题指导、教学案例的经典性。并通过解读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告诉各位科学教师如何围绕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李特的解读多角度、用实例、重细节,为老师们研习新课标明确了方向,让大家深受启发!
郑之翔
《教有尺学有痕思有展》
郑老师结合《影子的秘密》一课,强调教师要从分析教学内容、聚焦核心概念、明确教学目标等方法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度剖析,指出要在前概念、现象、方法、建模等学习路径上留下学生的学习痕迹,并提出通过“基于真实情境、观察分析现象、优化操作材料、如实记录结果、注重迁移应用”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徐玉红
《基于高阶科学思维培养的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徐老师从人工智能背景出发,提出科技飞速发展时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思维、决策思维和高阶思维。并结合科学课程实施内容展开具体设计方法与实践要求,帮助学生在探究科学问题和科学学习过程中,顺利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行科学决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徐老师充满教学实例的讲座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张国华
《小学科学跨学科学
习活动设计与实践》
张老师对《月相变化的规律》一课做了精彩点评,并结合自己《幸福鸡妈妈》科学实践项目,生动有趣地介绍了孵蛋、建家园、喂食问题、让小鸡安心生活等项目内容。整个项目进行精细化项目设计,以“怎么给小鸡一个温暖的家”等问题驱动,融合了科学、劳动技术、数学、美术和音乐等学科,设计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给孩子们带来幸福愉悦的情感体验和科学综合素养。
林波
《科学课中的信息交流》
林老师结合《月球——地球的卫星》一课,提出科学课的本质是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并结合科学课堂信息交流现状提出不同类型的课堂信息交流的处理方式。指出科学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内容,并根据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吴丽霞
《地球的形状》点评
吴老师提到两位老师都让学生亲历了模拟实验的过程,徐明凤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整节课都是在学生观察现象--提出猜想--获取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行的。朱莉超老师紧紧围绕“古人探索地球形状的足迹”这条线索开展教学活动,在模拟实验中朱老师给孩子提供了各种形状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排除不可能的观点,亲历科学探索中证伪的过程,然后再提供新的学习支架让学生逐步形成一致的观点。两堂课不仅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活动总结展未来
活动最后,方立安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与展望。方老师对章特和李霞特级工作室专家们的莅临指导表示了感谢,对八位青年教师的课堂给予肯定与鼓励,对评委老师和一小团队的工作表达了感谢。随后方老师对小学科学教师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希望每位老师都能抓住一切的学习机会积极学习,努力将所学到新课标新理念运用到课堂实践中。
本次淳安县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选活动,不仅促进了科学教师们齐研共进,更好理解和应用新课标,也助力老师们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相信本次活动之后,老师们定会将收获的感悟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砥砺深耕,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做有情怀的科学教师!
来源:淳安小学科学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