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马厉兵,众志成城。大家好!《每日闯关》栏目又与大家见面了!
自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胶州市初中物理学科以“减负提质”为目标,扎实推进新课标理念落地落实,全面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进行作业改革,力求精简高效,依托“物理梦工厂”,布置实践性作业和实验作业,提升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胶州市初中物理学科的老师们潜心研究新课标和中考试题,精心设计制作每日课后作业。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同步在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公众平台《每日闯关》栏目中与大家见面,希望能对老师和同学们有所帮助!
主编王正文,胶州市初中物理教研员,青岛市教学能手、胶州市优秀教师。多次出示青岛市公开课、交流课、一师一优课以及胶州市公开课、示范课,并在青岛市和胶州市教研活动中进行经验交流。多次参加胶州市和青岛市优质课比赛,成绩优异。获得胶州市教学能手、青岛市教学能手和胶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区级市级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并参与了多个有关教学课题的研究。
人生格言:言力所能及之言,做力所能及之事,思力所不及之思!
力学计算专题
青岛胶州市瑞华实验初级中学 王晓丽
1.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最好方式之一、如图所示,是小亮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摄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的频闪照片。拍摄过程中汽车的总质量约为1.6t,所受阻力约为车重的0.3倍。搜集汽车信息得知车身长3m,静止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16m2.则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拍摄过程中汽车的输出功率是 。
2.如图甲所示,有一底面积为0.01m2,质量为3kg的正方体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拉力随时间变化、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已知物块在2~4s的运动距离为2m。则物块静止时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在2~4s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在前6s内,拉力F做的功为 。
3.小明家的屋顶上建有一个长方体蓄水池,池内装有长2m、宽1m、深0.5m的水。(g取10N/kg)
求:(1)水对池底产生的压强;
(2)水对池底产生的压力;
(3)将重50N、体积为6×10-3m3的某物体浸没在水中后放手,判断它的浮沉情况。
4.小华采用如下方法测量一物块(不溶于水)的密度:弹簧测力计悬挂物块静止时的示数为F1=3.0N(如图甲所示);将物块浸没在水中, 静止时弹墴测力计的示数为F2=2.0N(如图乙所示)。已知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
(1)物块的质量m;
(2)物块的体积V;
(3)物块的密度ρ。
5.2022年4月,一头质量为180kg的海豚在昌江棋子湾受伤搁浅,被救援人员送至科研基地治疗。救援过程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40s时间内,救援人员用500N的拉力拉动绳端,把轻质布兜内的海豚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2m。g取10N/kg,问,此过程中:
(1)滑轮组对海豚做的有用功有多大?
(2)拉力F做功的功率有多大?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多大?
答案:
1. 1×105Pa 5.76×104 W
2. 3×103Pa 6N 42J
3.(1)池底受到水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0.5m=5×103Pa
(2)池底面积S=ab=2m×1m=2m2
池底受到水的压力F=pS=5×103Pa×2m2=1×104N
(3)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V排=V=6×10-3m3
物体所受浮力F浮=G排=ρ水gV排=1.0×103kg/m3×10N/kg×6×10-3m3=60N
因为F浮>G,所以放手后物体将上浮。
4.(1)由图甲可知,G=F1=3.0N,
m=G/g=3.0N/10N/kg=0.3kg
(2)F浮=F1-F2=3.0N-2.0N=1.0N
V=V排=F浮/ρ水g=1.0N/1.0×103kg/m3×10N/kg=1.0×10-4m3
(3)ρ=m/v=0.3kg/1.0×10-4m3=3×103kg/m3
5. (1)W有用=Gh=mgh=180kg×10N/kg×2m=3600J
(2)n=4, s=nh=4×2m=8m
W总=Fs=500N×8m=4000J
拉力F做功的功率P=W总/t=4000J/40s=100W
(3)η=W有用/W总×100%=3600J/4000J×100%=90%
作者简介:王晓丽,胶州市瑞华实验初级中学物理教师
教育格言:什么都可以重来,教育不能重来!
转自:“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