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马厉兵,众志成城。大家好!《每日闯关》栏目又与大家见面了!
自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胶州市初中物理学科以“减负提质”为目标,扎实推进新课标理念落地落实,全面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进行作业改革,力求精简高效,依托“物理梦工厂”,布置实践性作业和实验作业,提升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胶州市初中物理学科的老师们潜心研究新课标和中考试题,精心设计制作每日课后作业。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同步在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公众平台《每日闯关》栏目中与大家见面,希望能对老师和同学们有所帮助!
主编王正文,胶州市初中物理教研员,青岛市教学能手、胶州市优秀教师。多次出示青岛市公开课、交流课、一师一优课以及胶州市公开课、示范课,并在青岛市和胶州市教研活动中进行经验交流。多次参加胶州市和青岛市优质课比赛,成绩优异。获得胶州市教学能手、青岛市教学能手和胶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区级市级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并参与了多个有关教学课题的研究。
人生格言:言力所能及之言,做力所能及之事,思力所不及之思!
一、声学实验
1、小明做钟罩实验,如图所示:
(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_;
(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__;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听到的声音越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 闹钟响铃的声音了;说明: 。
(4)若在月球上敲击右边的乙音叉,则左边靠在甲音叉的乒乓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跳起。
2、表中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声速的大小跟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答两种即可)。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海水的深度是 ___________。
(3)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 ___________。若用小锤分别重敲、轻敲与泡沫塑料球接触的音叉,会看到重敲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较 ___________,同时听到声音的 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较大。
(4)如图乙,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___________。
(5)如图丙所示是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___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 ___________。(均填写丙图中的序号)
二、热学实验
3、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2)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选填“左”或“右”)图;
(3)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______;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oC,由此判断此时的大气压要 大气压,小组的同学想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要吸热,接下来他们的做法
是 ;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
(5)在实验时,为了减少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操作是 。
4、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通过实验描绘了冰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本实验采用 法加热冰,其好处是 ;
(2)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小丽和同学交流时发现,冰熔化前升温快,熔化后升温慢,原因是 ;
(3)通过查找资料,小丽发现:为了表示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物理学中引入了物理量“熔化热”。冰的熔化热为3.35×105J/kg,其物理意义是“1kg、0℃的冰熔化成相同温度的水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J”。已知试管中冰的质量为100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假设在加热过程中水蒸发引起的质量变化可忽略不计,则试管中的冰从图像中的B点加热到D点吸收的热量为 。
【参考答案】
1、(1)减弱 (2)增强 (3) 小 听不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不能
2、(1)种类、温度;(2)3026m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大、 响度;
(4)能量 (5)①② 、 ②③
3、(1)B (2)左 (3)不变 99 低于 停止对水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 液化 (5)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
作者简介:宋一真,胶州市振华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师
教育格言:做快乐的老师,教学生快乐的学习;做幸福的老师,教学生幸福的生活。
转自:“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