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任务驱动扬革命文化 多元评价读红色经典——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系列教研活动(十一)

2023/5/24 16:55:44  阅读:105 发布者:

任务驱动扬革命文化  

多元评价读红色经典

“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是习总书记对于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批示。为进一步把红色基因植入青少年的心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语文课程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展现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坚持革命文化内容教学的本真,恪守语文课程的本质,彰显其无可替代的育人本色?值得深入地探讨。为此,2023511日上午,海韵学校和宝安中学(集团)海天学校两个会场分别主持开展了以“任务驱动扬革命文化,多元评价读红色经典”为主题的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小学语文研训活动。

海韵学校分会场

海韵学校主会场的活动由小学语文科组长毛丹仪主持,海韵学校王学优副校长、教学处曾颂玲主任、曾锦花副主任以及语文科组全体老师全程参与,湖光学校、翻身小学、天骄小学等兄弟学校的同仁到场交流,研学共进。全程以研讨课展示、专题讲座、主题评课、校间交流、教研员线上指导等形式落实研训内容。

课例:多重激励 品读落地

刘灿老师执教四下《小英雄雨来(节选)》第一课时,展现了鲜明的个人教学风格,在重点指导“整本书阅读”方法后,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朗读感悟、跨时空对话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联系“还乡河”的环境描写设计板书并在特制芦花卡片上书写对雨来的感恩之情等精巧环节,全程以学生为主体,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丰富的奖励形式,激励学生深入主题的学习,课例亮点颇多。刘老师对本节课做了以下深度思考:革命文化主题文学离学生的生活年代相差甚远,课文篇幅长,因此可用几个策略关照学生与文本的联系,让英雄的故事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将英雄精神代代相传——长文短读,梳理整本书阅读法以促进红色文学的阅读;朗读品味,拉近与文本的距离,铭记英雄形象;创设情境,让雨来回到现代社会,看看祖国的变化,感恩先烈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评课:夯实要素 传承精神

与刘灿老师同年级的青年教师曾湘润从两个方面对这节研讨课进行了点评,即“围绕整本书阅读方法设计环节,提供长文短教的新思路”、“找准红色革命题材的语文要素和育人要素的‘交切点’,丰富教学形式”,肯定了刘灿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与激励在结合语文课堂与弘扬革命文化相结合的探索中,也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最后,曾老师提出传承革命文化的同时,要体现整体的、融通的语文教育观。

讲座:任务驱动 提升素养

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容量有限,因此,活动特设置了两个微型讲座,从不同角度探讨革命文化教学的可行策略与路径,以尽可能多地提供实践范式参考。

陈秀雯老师作题为“语文课堂谈经典,革命文化在心中——谈如何在语文课程中提升学生优秀的革命传统素养”的讲座。重点借助《手术台就是阵地》和《十六年前的回忆》两个单篇课例,从以下三条实施策略进行细致讲述:一是落实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关注语言,品味语言;二是创设情境,强化情感体验;三是联系实际,优化实践活动。对单篇阅读教学的实践具有鲜明的参考价值。

毛丹仪老师接着作题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下革命文化教学的策略初探”的讲座。主要从学习任务群的驱动、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的主路径,联系低、中、高学段近十篇课文与主题单元,分享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设计策略。如,文学阅读任务可以通过“基于课文的朗读体验”和“相关材料的系统联读”两条路径去落实;创意表达任务则可通过细化“讲述革命故事”、“演讲多元评价”和“写作指向责任”三个方面的设计去实践。讲座中包涵丰富的图表、课例设计节选等实例,注重对“文道统一”原则的坚持,引用并遵循崔允漷教授的关于“语文学习任务需要涉及要做什么、做成什么、与谁一起做、何时何地、用什么做和有什么用六个要素”的指导理念,给了现场参会老师们多面的启发。

校间交流:真诚交互 研学并进

活动前几个环节主要是由海韵学校老师分享实践与思考,而现场几所学校同仁们共聚于此,就是为了就革命文化这个内容进行有效教学的共同探讨,广开思路,研学并进。所以,本活动特地设置了校间自由交流环节,老师们自由分享自己教学这个主题内容时有过的思考和实施效果良好的经验。

湖光学校卢铭老师结合对课例和讲座的思考,谈到自己在课堂上曾通过辩论会、引入抗美援朝志愿军阵亡数据与通讯报道、开展故事会和影视文学赏析会等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英雄人物的血性与爱国精神;翻身小学詹燕苗老师则重点谈了研讨课中“邀请雨来来到我们的时代,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这一以芦花留言的环节,特别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发深层的感动与感恩之情;天骄小学郭宏瑜老师认为海韵学校语文教学有个特点是注重评价,如刘灿老师的课堂中有层出不穷的“小奖励”,和毛老师讲座提供的多样化评价量表,她还提出陈老师的讲座中呈现了全面的六个年级课文篇目梳理,对于一线教师的参考作用很大,最后也发出了关于第一学段的革命文化教学如何有效落实的疑惑;海韵学校任教二年级的徐纤老师对此分享了创意表达、多动动手的做法,让学生在课内外通过动手制作英雄纪念卡、英雄勋章、跟家长讲述雷锋故事等形式,在孩子们心中撒播红色精神的种子。

海韵学校其他老师也打开思路,纷纷发言,熊馨老师特别提出红色文化也要根植于本土,深圳有近十个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基地和纪念馆,教师可布置周末实地观摩学习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与本土的革命英雄事迹拉近时空距离;陈昌德老师将视野放在当前严峻的国家与国际时事中,提出爱国主义革命文化的教育刻不容缓,并建议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多对学生讲述相关的历史、引述丰富的图文史料,只有先让学生明确那个时代的民族危亡形势、敌人面目的可憎可恨,继而才能真正敬仰民族英雄保家卫国、勇于抗争的伟大精神。

此环节,老师们开诚布公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达成了“百花齐放”的效果,自由发言恰恰补白了课例和讲座未曾涉及的部分,真正将教研分享落到实处,获得在场所有老师的一致认可。

专家点评:高屋建瓴 抽丝剥茧

十分荣幸,宝安区教研员陈国富老师在百忙之中指导了海韵分会场研训活动,但因外出行程冲突,故不能莅临现场点评,令老师们颇为感动的是,国富老师仍录制了44分钟的讲座,为本次活动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远程总结。

国富老师以“基于任务群的革命文化教学策略研讨”为主题,首先指出《新课标》关注“三大文化”之一的革命文化,第一学段注重兴趣、第二学段注重内容、第三学段注重综合与整体。继而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本质是教学顺序的改变,即从“学以致用”转向“用以促学”,接着重点谈教学策略。国富老师充分肯定刘灿老师的三大任务设置,聚焦文学阅读方法梳理与创意表达的板书复现设计,注重“过程性、表现性”的学习评价,同时也提出“输出先行,前置表达”的新思路,引导学生训练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再进行有效传递信息、满足班级、家庭、社会弘扬的多面需求,以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在评毛老师讲座时,国富老师重点肯定了其对于文学阅读任务中“系统联读”的构想,在创意表达任务板块则尤其点评了“角色代入法”及“情境设置法”对于落实“在真实语境中训练语言文字表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总结了三个学段对于讲述故事的递进要求,并指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对于“审美”层次的要求也要在课堂中体现,即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实现审美创造。讲座后半程,国富老师补充了《新课标》其他学习任务群关于革命文化的指导内容,强调示范引领、情感体验、逻辑表达,在革命文化教学中亦同样重要。以此收束主题研讨,抽丝剥茧地阐明了《新课标》学习任务群在革命文化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至此,海韵分会场此次研训活动创新性地尝试了线上与线下联动、既定形式与自由研讨交互的模式,极具实效性地圆满结束,获得了专家和校内外领导老师们的高度肯定。

新课标,是为教学航向;任务群,可作课堂载体。只要我们能在多一分创新的同时,多一分“落地”,少一些形式主义和“空谈”,相信我们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多彩,我们的课堂将会成为学生向往的学习殿堂,在一方小语杏坛,开出一树芬芳。

海天学校分会场

宝安中学(集团) 海天学校分会场以公开课展示、专题讲座、主题评课等形式开展研讨、交流,重点开展以“任务驱动”、“多元评价”为路径的革命文化教学方式转变的探究,力争在语文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课例展示

海天学校陈美婷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陈老师以“黄继光为什么能被评为特级英雄”这一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圈画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关键语句,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形成阅读感受。

在学生掌握了人物的品质以及通过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后,增加小练笔,加深对写作手法的掌握,为本单元的写作打好基础。最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阅读链接,去感受和平年代的英雄形象,让学生对“英雄”这一形象有新的认识。

评课交流

中国百年伟大历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语文新课标已把革命文化作为一项主要的课程内容。教研课后,海天学校开展了评课与讲座的主题研讨。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范国强老师和我校朱叙霖老师和针对《黄继光》一课进行了点评。

范老师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满意。范老师认为本节课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方法,并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学内容还融入了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让学生们不仅满足于课程,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陈老师的教学方法创新,帮助学生实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思考,也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革命文化。

朱老师认为,本课主线任务清晰,整节课由一张泛黄的奖状开始,围绕“黄继光为什么能被评为特级英雄”进行研学。层层递进,讲练结合,重难点突出。陈老师尤其注重小组合作探讨,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

讲座分享

革命文化是思政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像《黄继光》这样的课文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材料,那么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应如何融合呢?对此,我校黄健华副书记进行《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意识与策略》讲座,在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方面明晰了方向,回答了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问题。

语文学科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程,在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下,该如何将革命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呢?

我校吴舒莹副校长用一场讲座——《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路与路径》回答了这个问题。吴校长提出,在进行相关教学时,教师要格外留意人物背景、人物形象和文化传承,“培根铸魂”,在语文教学的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民族精神。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行,通过上述教研活动,我们在思索中感悟课堂艺术,在交流中升华教育思想。未来我们将会中课堂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本次活动体现了宝安中学(集团)海天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团队精神,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教师团队将继续努力创新,不断进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转自:“宝安区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