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转益多思——《野望》教学反思

2023/5/24 15:01:23  阅读:137 发布者:

《野望》教学反思

✔ 教学回顾

PART01

本节课讲的是王绩的《野望》,整首诗的基调比较低沉和抑郁,是其为数不多留存的五言律诗。因此,我选择用诗歌源远流长这样的词汇,作为导入语。当我在黑板的正中央板书完题目及作者后,首先从作者王绩入手,抓住题目,使学生解释并质疑。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正式开始学习诗歌内容之前,我让学生边读诗歌边思考问题(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原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我让同学们试着口头表述问题的答案,同时,进一步追问诗歌的画面和内容,其次围绕诗歌突出的写作手法进行对比赏析,然后让同学们尝试概括出全诗的思想感情,谈收获,最后进行拓展训练和作业的布置。

PART02

在整个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教《野望》这首诗时紧扣“望”字而教,由“望”到了怎样的景,上升到“望”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再拓展到“望”到了怎样的自己。按这样的环节教学不仅能步步深入,同时能引导学生全面地反思自己,展望自己,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2.质疑环节恰如其分的融入。对于古诗,学生初读可能不太理解,这会造成质疑环节的执行不畅。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诗也不例外,所以我从释题入手,让学生进行思考对题目的认识。由此,使得学生在下一环节的读诗中更加专注。

3.拓展延伸环节。通过总结,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独特入微的描写。学生读完自写小片段之后,出示范文自读。这样使学生有练习、有分享、有对比、有收获。

PART03

课堂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在我的整个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导入不够精彩。对于导入部分,简短有力的用一段几十秒的文字来进行,总感觉新意不够,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欠佳。

2.对于朗读不够生动贴切,情感指导不到位。初读部分,我进行了六遍不同形式的朗读。归纳之前,也进行了一次齐读。但是,在画面出来之后,却忽略了再读。对于古诗朗读,作者孤寂愁苦之情如何由文本迁移至写作的指导做得不够。

3.导纲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偏难,对学生回答的正向反馈不够。同时出现两联进行赏析,学生会有畏难情绪,对于写作顺序,写作手法,部分同学可能不熟悉;对于答题的语言组织也是一个难点。

✔ 再教设计

重新教这首诗歌时,我会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针对之前教学中出现的不足,要做以下方面的改进:1.导入采用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确保在课堂开始就让学生饶有兴趣,津津有味地被带入。比如可以采用歌曲、字谜、作者人名、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2.在诗歌解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朗读法的作用,使朗读贯穿课堂的始终。通过反复的自读、齐读、分角色读、范读、跟读与文本对话,品味诗歌的韵律美、画面美、哲思美。读通、读熟、读透之后,结合炼字与情感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审美体验。

✔ 其他组员

张宇同学讲了高中文言文《师说》,采用了一种新颖的表现方式,从标题入手,从学生的思考角度出发而不是按照正常的结构顺序进行授课。用十分钟的时间讲述作者韩愈写这篇文章的原因表现三方面。同时,仪表体态落落大方,节奏缓和亲和力很好。

李媛媛同学试讲前,先让大家观看了一段古风舞蹈——《丽人行》,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课堂活跃起来,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接着通过朗读与探讨分析,体会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马嵬之变。通过对比与反复的方法,引导大家体会文章的语言叙述特色。这样的课堂流程舒缓有节奏,不紧不慢掌握了课堂的节奏。

田子怡同学的示范朗读,感情饱满,调动课堂气氛。颜秋滢同学试讲《桃花源记》,以问题“想象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是怎么样的”进行教学,顺利的进入文章品读,全程舒缓平整,把控力较强。以师生互问互答的方式逐步引导大家体会与感受。张洁同学以PPT展示芦苇

引入情境,从而联系到古人称为蒹葭的语言,将《蒹葭》引入课堂。接下来让学生分享感受以体会景色描写的特色,最后步步引导出重章叠咏的表现手法。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总之,小组成员试讲各有特色,值得我学习借鉴,在以后的教学课堂中合理利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THE  END

作者:雒姝雯

来源: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转自:“语文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