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3高考冲刺:对立式二元思辨,高考命题新高地,满分技巧,学霸范文

2023/5/24 14:37:14  阅读:337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 ,作者风吹大洋

2023高考冲刺:对立式二元思辨,高考命题新高地,满分技巧,学霸范文

学习目标

1.通过矛盾对立关系概念的学习,辨明对立式二元要素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对立式二元思辨型作文的审题方法,快速明确写作方向;

3.掌握写好对立式二元思辨作文的写作技巧,明确对立式二元思辨满分作文的特征。

【辨析概念】

对立式二元思辨,对立统一关系

即构成题目的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例如:“简约与繁复”,繁复有简约构成,繁复可化为简约;“自由与约束”,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没有自由,约束也没有意义;“能言与讷言”,讷言不是不健谈,而是惜墨如金,是另一种能言。

【探究高考】

近三年二元思辨是高考重点。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2021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2022年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近三年对立式二元思辨是对一般二元思辨的升级,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新高地。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强与弱”,2022年上海卷“发问与结论”。

2023年教育部命制的四省联考“简约与繁复”已经发出强烈信号,2023高考作文命题的新高地是对立式二元思辨作文。

高考命题模板反思

模板一:革命文化材料+二元命题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强与弱”,以毛泽东主席文章《体育之研究》为情景载体,内嵌“强与弱”关键词。

模板二: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二元命题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社会热点抗击疫情为情景载体,内嵌“距离与联系”关键词。

模板三:革命文化材料+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二元命题

2021年全国甲卷以建党百年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为情景载体,内嵌“可为与有为”关键词。

模板四:个人成长材料+二元命题

2022年上海卷以个人成长材料为情景载体,内嵌“发问与结论”关键词。

高考备考提醒

注意作文材料训练的多元性和复合性。

【审题方法】

阅读情景材料,抓准关键词;阅读情景设置,紧扣情景任务来写。

典型习题

(四省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下,很多人倡导简约的理念,也有不少人肯定繁复的价值。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抓住关键词,明晰辩证关系

“简约与繁复”,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各有价值,要联系历史与现实情境下谈“简约”的价值,要联系中外情境下谈“繁复”的价值,要联系古今中外谈“简约与繁复”的辩证关系。

参考立意

①事繁人简:繁是社会常态,简是人生心态。

②繁简相生:于简见繁复,繁而返简约。

③繁复以享隆重,简约丰盈精神。

④繁简随君:可繁则繁,可简则简,各得奇妙。

高考提醒

辨析关键词的度,明白关键词适用的情景。

【满分技巧】

蕴含文化底蕴,展示青年担当,挖掘思维深度,站在时代高度。

经典习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体现了儒家的“人之生也直”;“技经肯綮之未尝”提现了道家的“曲则全”。

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社会现实与自身成长体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挖掘思维深度

“大雪”与“肯綮”象征困难与挑战;“直”是为人处世原则原则,是初心,不是固执;“曲”不是放弃原则委曲求全,是方法,是灵活变通;直是前提,曲是方法。

站在时代高度

要从社会与国家高度分析“直与曲”的价值。

如:我国科技领域芯片产业以成熟制式为突破口,然后实现10纳米为代表的最新技术的突破,以曲来保全,以曲达直。

蕴含文化底蕴

联系传统文化,使文章有文化底蕴,展示文化自信。

如: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恰恰体现直的价值。

展示青年担当

青年视角,站位时代,展示青年担当。

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应该不忘初心,以直为人;面对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青年应该有曲的方法,与时代共振,与民族同行,实现中国梦。

高考提醒

在相似比较中诠释二元思辨关键词内涵,在相反比较中把握二元思辨关键词的二元关系。

要有文化内涵,要有思维深度,要有时代高度。

【范文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苏轼在《赤壁赋》中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其实,一直处于“变”中的又岂止是天地:从积贫积弱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科技发展受制于人变为世界尖端科技领城的领跑者、从站起来一步一步变为强起来……在世界大舞台上,中华民族时刻在“变”,同时,中华民族无论如何“变”但有些东西却永远“不变”。

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社会现实,以“变与不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变则强,不变则刚

郑美好

苏轼在《赤壁赋》中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世界万物都在不停的变化中,而又像不变。中华民族亦是如此,它变则强,不变则刚。(联系材料,点出对立式二元思辨关系,提出中心论点。)

变是中华民族“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的逆袭。(内嵌名言式分论点,有文采。)

撒贝宁在《你好,生活》中提到:“无论是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还是崇山沃野、大江大河,我所站立的地方都是我最温暖的国。”中华民族走过百年征程,变化了很多。君可见,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经济第二大经济体;君可见,中华民族从科技发展受制于人到成为世界尖端科技的领跑者;君可见,中华民族从被人欺凌到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面小康、脱贫攻坚......都在使中华民族成功逆袭。(从宏大历史视角谈中华民族的巨大变化,三个维度构成排比。)

由此可知变是中华民族“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的逆袭,使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之林。

不变是中华民族“永葆初心,砥砺前行”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百年征程,惟有奋斗;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华民族在百年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君可见,“扶贫之花”黄文秀为中华民族的脱贫攻坚之战而奉献生命,扶贫初心不变;君可见;“敦煌女儿”樊锦诗数十年如一日深扎漠漠黄沙中,潜心研究,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初心不变;君可见,“大山妈妈”张桂梅,身患各种疾病,劝服大山女孩上学,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教育兴国初心不变。她们不忘党员初心,从始至今,一直未变。(从扶贫、教育、文化三个层面写国人的不变初心,事例典型,论证有力。)

不变是中华民族“永葆初心,砥砺前行”的责任担当,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变与不变是中华民族“国泰民安,幸福安宁“的关键。

余光中说过:“我的国家,仍然五岳向上,江河滚滚向前。“中华民族在变中也存在这不变的东西。君可见,疫情肆虐处,中国发展受到阻碍,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攻克时艰的精神不变;君可见,洪水泛滥处,人民生命受到威胁,但人民子弟兵,用身体筑成人形堤坝团结互助的习惯不变;君可见,友国需助时,中华民族抗美授朝,保家卫国,维护祖国权益的原则不变。因为这些不变,带来国家的繁荣;因为这些变化,让我们为国担当的初心永不变化。在变与不变处,中华民族找到了平衡,使中华民族国泰民安,山河皆宁。(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挖掘到了思维矿石,体现了思想性。)

变与不变是中华民族“国泰民安,幸福安宁”的关键,使中华民族山河皆宁。

席慕容在《外婆与鞋》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个年龄风月都好看,爱恨都浪漫。”是的,在这个年纪,我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变与不变,也认识到了中华民族变则强,不变则刚。让我们把握变与不变,实现民族复兴。

点评:引用名言,体现文化底蕴;运用热点素材,站在了时代高度;运用排比,展示了文采;以青年视角写“变与不变”,展示青年担当。

转自:“高中语文与考试”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