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3年高考模拟主题作文(九十五):以“小懒”成大事

2023/5/24 14:33:07  阅读:122 发布者:

2023年高考模拟主题作文(九十五):

“小懒”成大事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高津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说时,讲到了“懒蚂蚁”现象。在蚂蚁世界里,不管蚂蚁数量有多少,在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的蚂蚁背后,总有一批固定比例的蚂蚁不是窝着不动,就是在巢穴附近随意闲逛,人们称它们为“懒蚂蚁”。有意思的是,一旦整个蚂蚁王国即将陷入食物来源消失危机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观察到了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议论文;⑤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题

1.材料中有两种现象,一懒一勤。

2.材料中的角色理解:

平时,勤者,在寻找搬运食物;懒者,在趴窝、闲逛。

危机时,勤者,一筹莫展;懒者,挺身而出。

勤者,是大多数,做着基础工作,脚踏实地。

懒者,是少数,做着思考者、发现者的工作,仰望天空。

3. 角度虽自由,限制却明显。懒者与勤者。呼吁的是,对懒者的价值的认同。

请注意,从材料看,“懒”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少劳多得;“勤”不是知识短浅,不是死板,不是缺陷,而是需要完善。“懒”与“勤”的关系不是主角与配角,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它是取得成功的两个要素。如果对材料进行了“二次引申”,甚至随意“转换词语”,以致“探索=创新”、“未雨绸缪=智慧”“实现个人价值=责任”“合作=团结”而跑题、偏题。

生活中,我们看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从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懒蚂蚁是并非是“懒”,它们看似懒散,实则却是一个组织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在组织出现危机的时候,它们能够挺身而出,及时化解危机。放在生活中,也一样适用。

参考立意

首先,从“勤蚂蚁”的角度来看,材料启示我们:

1)踏实勤奋离不开正确思想的的指导(踏实勤奋不一定能成功)

2)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

3)苦干离不开巧干(苦干加巧干才能成功);

4)人要有忧患意识(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其次,从“懒蚂蚁”的角度来看,材料启示我们:

1)“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

2)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3)时势造英雄;

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成功因有准备而实现;

6)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

7)学会探索。

最后,从“懒蚂蚁”和“勤蚂蚁”的相互关系来看,材料启示我们:

1)团队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2)团队合作;

3)团队需要“懒”蚂蚁;

4)每个人发挥特长才能求得团队的发展;

5)个体要有所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偏题:积累、厚积薄发、探索的艰辛、知识的价值、少劳也可多得、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团结、责任、职责、创新。

擦边球:长远的眼光、全面看待事物。

  原创佳作

“小懒”成大事

懒蚂蚁真的懒吗?我看未必。

在工蚁勤勤恳恳、费尽周折搬食运粮时,懒蚂蚁坐享其成,是“小懒”——不拘小节、疏于杂务。而在其它成员倾心于工作时敏锐观察,懒蚂蚁悉心探索,是“大智”——未雨绸缪、高屋建瓴。“懒”蚂蚁有大智,于是成大事。由此可见“小懒”的重要性。

这样地宣扬“懒”似乎与当下倡导的艰苦奋斗背道而驰,实则不然。懒蚂蚁的“小懒”,恰是一种哲学,一种能力。此种“懒”,退一步便是倦怠消极,无论周遭人如何奋斗,自己始终无所事事,久之,肌肉松弛,思维退化,人终将会被绝望地缠入“无为”的绷带,木乃伊般让最后一滴血浆被榨干。此种“懒”,进一步则成为一种“动若火燎,不动如山”的稳重,平日里默默无闻,然而睿智的目光与高速运转的头脑从不停息。静坐中,观一叶而知秋,于无声处听惊雷,方能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率众化险为夷——这样的“懒”,是大智者的沉稳,是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机。懒蚂蚁正是将懒“进一步”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小懒”,怎不令人称道?

智者于“懒”中取胜。曾有人戏言,正是人的“懒”性构建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懒得浇水,发明筒车;懒得走路,发明汽车;懒得送信,发明互联网……仔细想来,其实也不无道理。有的“懒”只是一种表象,与单纯的放空头脑舒展四肢不可同日而语,它是沉淀下内心的躁动,张开思维的眼睛,将自己的观察力、思辨力、创造力变得锐利无比。躬身抬眼,像蛰伏于草莽中的猎豹一般凝神屏息,出手后既准又狠——于静坐处把握时局,通晓旧道新路。正是因为摈弃了简单的机械劳动,大智之人才能有全副精力投入到更高的思维精神领域,才能掌握全局。道家讲究静坐,看似偷小懒,其实打坐之人心神早已与万化冥合。

勤劳不好吗?当然不是,勤劳是一切种族繁衍生息的基本特性,如“懒蚂蚁”没有其他蚂蚁的食物供给,终日饥肠辘辘,形销骨立,焉能“目送千里”“心骛八极”?只是一味埋头犁地,而不抬头看天,却是对人类智慧大脑的一种饕餮!人们真正需要的是熙来攘往中、焚膏继晷时“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境界。懒于形而勤于心,懒于机械反复而勤于探索——这便能使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也可以在不至于过度劳乏的前提下事半功倍。小懒须有大智,懒中须有道。当下的工作者大致有两种:第一种被机械劳动拖得麻木倦怠,第二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虚度光阴。两种均是悲剧:前者失去了思维的力度,后者消沉了斗志的热情。泰山崩于前时,自然是无法“卒然临之而不惊”的了。形懒,如果辅之以心勤,让自己始终保持高度远见,成为世界大局中的弄潮儿。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自然有其封建糟粕,众生平等,劳力与劳心,社会分工不同而已,但亦启示我们从杂务中摆脱出来,去思考、发现、探索。智者,偷得“小懒”,用得大智,成得大事。

思而后行

洛克威尔曾说:“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诚然,生命历程不能缺乏勤奋,但行动前的思考却更为重要。

面对食物来源的突然断绝,只知一味蛮干的勤蚂蚁显得一筹莫展,而反观懒蚂蚁,平日“侦察”、“研究”,看似无所事事,实则从根本上找准了问题所在,成为蚁群生存的希望。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话虽短但旨意远。观察与思考是人生的基石,是人生旅途必备的智慧行囊。画家文同,在对竹子春夏秋冬的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后落笔,方有“胸有成竹”之千古美谈;作家狄更斯在空闲时尾随街上行人,记录下谈话内容作为素材,终于在文学创作上有了经久不息的生命力;科学家法布尔更是在充分利用眼睛长期观察昆虫后,写下了《昆虫记》。可见,观察是思考的基础,而思考是成功的保障。刻苦训练必不可少,但是不妨学会先思考而后行动。

探索思考,虽是简单的两个字,寄寓的却是无限的真知与憧憬,无论何时,都请你用洗尽铅华的心去发现尘世的馥丽。苏格拉底有言:“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开拓发掘的人。”人生需要有正确的前进方向,所以在选择方向时不如学学懒蚂蚁做些“侦察”与“研究”。思考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康多莉扎·赖斯是个黑人,她从小就显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在如愿考进丹佛音乐学院后,偶然参加的一次音乐节让她彻底改变了人生方向,在那里,她认识到真正的天才选手,于是她在缜密的思考后决心转学政治,投身国际关系学院,这次转变让她的人生展开新的篇章,也让她创造了美国黑人女性当政的历史。当你付出了太多努力却在困难面前茫然无措,在行动前就做好思考也好,在思考后做出转变也罢,可唯有思考,才能达到人生的高度与辉煌。

生命无须用浓墨重彩去描摹,只需懂得思考,那么人生的无限风光就尽在其中了。“懒蚂蚁”的智慧就在于保持对新事物的探索,在困难来临前做好思考和准备。立足于社会,就像你遇到了巨大的数字整理工作,立刻烦躁有压力地着手,倒不如学会比蛮干的人慢半拍,琢磨琢磨数字间的关系,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许多不经意的改变,都是始料未及的,保持几分冷静的态度,随着年轮的增长,理智地“侦察研究”后着手,去笃定地拥抱你更加成熟的未来。

转自:“高中语文教与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