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双新”为舵,“跨科”作桨——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汕头)在汕头市实验学校举行语文美术跨学科课堂展示课

2023/5/24 11:43:12  阅读:171 发布者:

“双新”为舵  “跨科”作桨

为扎实推动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项目(汕头)走进基地学校开展专题研修活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与新教材实施,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3511日上午,汕头市实验学校举行了《诗情共画意,妙笔描丹青——<扬州慢>跨学科实践》的语文、美术跨学科课堂展示课。

本节课是语文学科和美术学科的跨学科尝试,意在让学生在综合运用中提高综合素养。语文学科选择了《扬州慢》这一首抒发黍离之悲的词作为鉴赏材料,美术学科选择了以此为题材的速写作画作为教授内容。

两位授课教师共同创设“咏诵经典诗篇·厚植爱国情怀”爱国诗歌朗诵比赛的学习情境来带领学生展开学习,在课堂导入阶段设置任务,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学科授课老师王爱璇老师以循循善诱的教法、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学生品诗情——《扬州慢》的情感美,通过朗诵排演的任务,驱动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感情,学会鉴赏作品。学生则根据先行性评价量规分组讨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现场进行成果展示。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诗词意象的内涵,体会词中“黍离之悲”,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美术学科授课老师杨耿老师带领学生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赏画意。杨老师将诗歌意象意境与绘画技法融合,以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了解树、石、屋、桥的简易表现法,为意境的表现提供支撑。学生在杨老师的引导下合理选择构图要素,对作品进行构图并创作,这一环节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绘画创作能力,而美术知识的学习和创作实践活动又反过来加深了学生对词的领悟。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通过前面两个环节的学习加深对词的理解和对绘画技巧的掌握,为接下来的合作展示打下坚实基础。课堂在学生分组合作展示中掀起高潮,三位学生合作展示串词、配乐朗诵、画作,其他学生在欣赏成果中完成量规自评、互评。

课例展示完毕,汕头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基地主要负责人林颖老师主持评课研讨活动,在场老师对本节跨学科实践活动课予以高度肯定。

汕头市第二中学李燕华老师高度评价这节课的跨学科融合性教学尝试,且针对课堂评价量规提出中肯的建议。

汕头市东方中学的蒋晓佳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诵表现赞许有加,与老师们共同探讨语文课堂上朗诵教学的落实。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龙湖附属中学林树莹副校长评价本课是“美的表达与创造”,也是关于师生“美的表达与创造”的探究与研讨,非常有创意。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联结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具有较高的融合度和生成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使用学生自评量规、组织多种评价方式来驱动和引导教学,有效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林副校长认为本课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有一定的成效,由于时间有限,课堂虽然力求综合培养素养,但是在必备知识、思维建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组织更充分的学习来引导学生深入揣摩意象、体味意境、准确把握图案的情感格调。对文本具有对比意味的意象,建议可以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概括,再挑选、运用到美术作品创作中,并以文字解说设计意图,在学科融创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理解“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艺术特色。

汕头市东厦中学姚静老师针对本节课的学科深度融合给予充分肯定,并就跨学科深度融合和语文朗诵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汕头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基地主要负责人林颖老师作总结发言,林老师充分肯定了几位评课老师的发言,认为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创意满满,将跨学科的理念落地实施。林老师强调在“双新”背景下,老师们要敢于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并跟老师们分享了经典的跨学科示范课例,最后,林老师建议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评课可以一起进行,更有利于思想碰撞。

“双新”为舵,“跨科”作桨,汕头市实验学校开展“双新”背景下的《诗情共画意,妙笔描丹青——<扬州慢>跨学科实践》课堂展示,为跨学科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也是在“双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美育之路的有效示范。

转自:“高中语文省级学科教研基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