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专题研讨,助力中考——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宝安区大单元整体教学备课活动暨中考专题复习课程资源设计研讨活动(第7场)

2023/5/24 9:16:19  阅读:115 发布者:

2023510日,唐云波省、区名师工作室、莫璇区名师工作室联合举行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初中化学系列活动暨中考专题复习课程资源设计研讨活动(第二学期第七场)。参会成员包括唐云波名师工作室成员、莫璇名师工作室学员、汕头市潮南区35名初中化学骨干教师、肇庆市44名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宝安区全体初三化学教师。

本次会议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主题为"中考专题复习资料的编辑与使用",共7位老师参与分享,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李言萍老师、官田学校郭艳艳老师、宝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刘国豪老师、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罗柳珊老师、宝安区文汇学校梁小琼老师、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占多辉老师、宝安区福永中学夏兰老师参与分享。

第二阶段主题为"第二轮专题复习课例设计",共4位老师参与说课,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文明老师、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刘桂芬老师、沙井中学彭敏老师、沙井中学曾裕兰老师参与说课。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杨利文老师、宝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刘国豪老师、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莫璇老师进行精彩点评。

深圳中考选择题1-4

李言萍老师小组负责整理的选择题1-4题,涉及到的考点内容为化学与STS、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信息、化学用语、化学式的意义及相关计算,同时也是深圳中考的必考基础内容。组员在编写的过程中首先需明确所负责小题在2022年版课标中的主题位置,阅读并对比相关内容在2011年版课标和2022年版课标中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从而编制出题目的双向细目表。

为提高复习效率,并且贴近下一轮需“回顾基础”的复习特点,在命题过程中尽量做到:①整合、归纳、精简但覆盖全面;②每个选择专题,不超过12小题③关注时事热点、科技前沿,更新题目情境素材;同时建议在使用时,可打印出来,限时训练,核对答案后给学生时间订正反思,从而真正解决学生的易错问题。

深圳中考选择题5-8

郭艳艳老师从课标分析、内容要求、学业要求、试题分析和使用建议这五个角度,对于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元素化合物知识、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等四种选择题的二轮复习资料整理思路进行展示,对四种选择题分别进行了类别解析,提出了每种选择题应抓住的核心问题,且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宏微符三重表征”化学观念的建构。

深圳中考选择题9-12

刘国豪老师对于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检验鉴别及除杂、化学实验方案、综合图像等四种选择题的二轮复习资料整理思路进行展示,该内容的整体思路是:紧靠课标,回归课本,注重课后习题的二度开发;注重变式、重视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新情境,尽可能结合学生一轮复习的常错问题,充分暴露他们存在的低级错误。并给出了一些使用建议:限时训练效果更佳、开发校本化复习资料、控制试题的难度、注重教材中例题和习题的二度开发等。

深圳中考13题:气体制备

罗柳珊老师小组将气体制备专题类的试题由易到难进行编排,该专题考点简单,试题结构明确。建议使用者根据学情进行第三轮备课;控制好习题的数量和时间;注重教材习题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先做题,然后总结解题思路和认识思路,比如多角度看物质和变化、多角度看不同类型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模型。

深圳中考14题:实验探究

梁小琼老师从课标分析、内容要求、命题方向和使用建议这四个角度,对实验探究题进行了整理分析,本着以教材和课程标准为本的原则,重视基础、突出探究、借用情境,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思维的提升。针对实验探究题的复习,梁老师注重对不同类型的题目的思维模型的建立,也注重了从典例到及时反馈的延伸和拓展,还提出了针对学生对表格数据处理、数字化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的提升的一些建议。

深圳中考15题:工艺流程

占多辉老师围绕“新课标、新中考、新策略”对”物质转化流程“专题资料的编辑与使用进行了详实说明:一方面,按照“新课标分析——编制细目表——中考真题分析——编辑试题”汇报了试题编辑思路;另一方面,对于试题情境分析,强调应引导学生运用“物质制备”与“物质除杂”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来分析与解决物质转化流程题中的实际问题,并列举了一些出常见考点与可行性的解题思路方法。

深圳中考16题:性质变化计算

本节课创设真实情境,以合适的素材为载体进行知识复习本节课围绕空间站、天宫课堂、泡腾片等情境,展开复习教学活动,将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进行有效迁移,有效地突破了该考点学生的障碍点。

大概念统领,落实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这一主题的大概念是化学科学本质,化学科学的本质就是制备新物质,本节课紧紧围绕气体制备,环环相扣,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多次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科学探究与实践精神,科学思维素养和科学态度与责任观念。

0

1

第二轮专题复习课例设计

基于大概念的主题式复习策略

——以常见的气体制取与探究二轮复习(1)为例

文明 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

本节课创设真实情境,以合适的素材为载体进行知识复习本节课围绕空间站、天宫课堂、泡腾片等情境,展开复习教学活动,将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进行有效迁移,有效地突破了该考点学生的障碍点。

大概念统领,落实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这一主题的大概念是化学科学本质,化学科学的本质就是制备新物质,本节课紧紧围绕气体制备,环环相扣,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多次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科学探究与实践精神,科学思维素养和科学态度与责任观念。

基于模型建构与应用复习策略

——以常见的气体制取与探究二轮复习(2)为例

刘桂芬 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

刘桂芬老师以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出现的意外为情境,一条线贯穿多个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构建气体干燥、除杂的一般思路。

本节课的亮点:①复习课的难在于情境的创设,本节课情境的创设源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意外,能很好激发学生对情境问题的好奇心,继而引发探索欲望;②复习课的难在于变学生的被动刷题为主动探究,学生沿着情境问题,二氧化碳性质检验的意外,猜想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分,进而设计实验检验、除杂,完善、巩固模型,最后应用迁移至神秘气体的检验及分离。很好地诊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水平以及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③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生成学生的疑难点,本节课给足了学生思考和设计的空间,教师便能从中捕捉生成的问题,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基于“情景导学,数据变换”的初三化学复习课

——化学计算二轮复习(1)

彭敏 沙井中学

彭敏老师结合二轮复习课的课型特色,针对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审题的疏忽,以及解题策略的缺失,创设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情境,选取一个学生熟悉且典型的情景化,生活化的题目(整节课围绕这一道题目进行深度学习),通过学生的自评和小组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展示,建构初中化学计算题审题的一般思路;注重培养必备知识的学习掌握和操作运用素养、问题研究的探索和思维方法素养、生活情境的联系和社会价值观念素养。同时打破了传统精讲多练刷题式的教学怪圈,让学生跳出了题海,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化学计算二轮复习(第二课时)

曾裕兰 沙井中学

本节课在第一课时已建立化学计算解题一般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升华,重在综合性归纳三分出题方向,总结备考方案。补充固固、气液、气固、液液典型反应的数据分析,其中液液分析提供三个坐标图像供学生进行编写,以突破图像难点。通过编题也让学生暴露错误、认识错误,及时纠正错误,培养学生解决一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同时通过编前三分题,关注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发展。

0

3

组长点评

杨利文老师点评:

彭敏老师的计算课非常贴近新课标的要求,注重计算题一般思路和方法模型的构建,利用真实的情境,通过“我会做-我会评-我会用-我会变-我会总结”一步步地递进,将学生的思路外显,并高效解决问题。建议:在进行高阶应用时可以采取分层教学。

曾裕兰老师分享的第二课时以中考题为基础,让学生归纳出题结构和命题方向,并将综合题型分为四个类别,展示出的学业要求能够让学生的命题和编题有一定的方向。建议:在分类中可以增加实验流程类。

刘国豪老师点评:

文明老师和刘桂芬老师分享的是气体制备与探究实验的二轮复习的两个课时,从历年中考来说,该类题目的难度都不会太大,两位老师对于整体思路的构建做了非常好的示范。

文明老师本节节课的特点是情境新颖、契合新课标、符合国之重器,而且能够将情境里面的知识进行充分挖掘。建议1:可以将前测进行精简;建议2:能够将电解水和泡腾片两个情境更好的融合;建议3:要求学生画出仪器图有些超出课标的要求。

刘桂芬老师的本节课围绕二氧化碳进行一系列的探究,在情境中突破物质检验与除杂的模型,并进行模型应用。建议1:没有提到验满的问题;建议2:在模型中应增加除杂和检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莫璇老师点评:

老师们的展示课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象,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对之后的复习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对于复习资料的分析设计,组长们也非常注重在之后的复习当中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

转自:“唐云波教科研专家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