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体验引领课堂,实践促进成长——深圳市初中物理同课异构暨物理教学实践专题教研活动(罗湖&盐田)(二九二)

2023/5/23 17:51:13  阅读:138 发布者:

体验引领课堂,实践促进成长

——深圳市初中物理同课异构暨

物理教学实践专题教研活动(罗湖&盐田)

导语

为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促使“双减”政策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511日下午,翠园东晓教育集团联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了深圳市初中物理同课异构暨物理教学实践专题教研活动(罗湖&盐田)。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深圳市物理教研员姚中化老师、深圳市外国语学校物理科组长杨明老师、罗湖区初中物理教研员谭振兴老师、翠园东晓创新学校尉书楼副校长、翠园东晓中学吴舒科主任以及罗湖区和盐田区各学校初中物理教师。

深学APP对此次活动做出报道,识别下方二维码,详细浏览报告内容。

1

课堂观摩

活动第一项,《压强》同课异构。

第一课执教的是来自翠园东晓中学的殷杰老师。殷老师通过设计“极限挑战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站在螺丝桩上的疼痛,在体验中提出问题,形成猜想,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紧接着引导学生利用任务单,组中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探究,收集实验证据,自主研讨并进行分享。合作探究建构压强的概念,通过估算中学生对地面和螺丝桩的压强大小,分析“极限挑战游戏”中站上单根螺丝桩失败的原因,科学解释生活生产现象,同时提出赶海时脚陷入滩涂的实际困难,学生积极给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应用改造的能力。整个课堂通过生态化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动手、总结归纳和解释应用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体验,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教育魅力。

殷杰老师课堂实录

第二课执教的是来自盐田区实验学校的刘亚玲老师。刘老师通过演示“胸口碎大石”的实验,抛出“人为什么没有受伤?”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开展教学。在物理概念的建构上层层递进,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压力的概念。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时,刘老师为学生提供多种器材,让学生分组围绕“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这两个问题,自主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并完成实验,分享结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之后,刘老师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揭示“胸口碎大石”的秘密,并进一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其他现象。刘老师的课堂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注重物理概念的建构,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刘亚玲老师课堂实录

两节示范课充分展示了深圳市初中物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殷老师的生态化体验式课堂和刘老师的生活情境创设课堂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通过任务设计、探究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

主题讲座

活动第二项,罗湖区初中物理教研员谭振兴老师分享了《基于体验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的主题讲座。

体验式课堂理念引领

谭老师首先强调了“体验式课堂”教学的必要性。现今各版本教材都强调内容的情境化,而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并提倡“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此外,《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内容》也着重测验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了让学习过程更有效、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参与并有思维上的提升,我们在课堂上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结合眼观、耳听、手触、体感等多种感官,通过手脑结合,体验和亲身参与学习的过程。这种“体验式课堂”教学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体验式课堂实施路径

谭老师进一步解释了实施“体验课堂”理念的具体方法,以促进课堂变革。项目教研是其中的关键之一,这种教研分为阶段性教研和常态性教研两种,以满足不同教研方式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体验课堂项目组也相应地分为课例研究项目组和微课教研项目组两种形式。课例研究项目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效果,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质量。微课教研项目组则注重提升课程的交互性和实用性,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目前,微课教研项目组已经成功地创建了一个基于人教版5分钟微课程的完整构建体系,通过制定技术规范和标准来确保微课制作的质量。这个体系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微课程来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课堂实践探索

最后,谭老师介绍了基于体验课堂的物理公众号——格物教研。这个公众号可以扮演引领的角色,促进老师们去亲身制作实验、制作和创作,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践。谭老师强调,这样的实践体验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他还提到,格物教研公众号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制作和创作教学资源,还支持教师们在线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相信这将为教师们带来很大的帮助。谭老师鼓励所有在场的老师们积极关注并参与到格物教研公众号的建设中来,共同推进物理课堂的变革和发展。

小结

谭老师基于体验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的分享,为与会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他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谭老师的分享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谭老师的实践经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推进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

评课议课

活动第三项,市外科组长杨明老师对本次的同课异构活动进行了点评。

杨老师指出:殷杰老师和刘亚玲老师的课程设计和授课非常出色,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愉悦的学习体验。

体验式课堂

殷杰老师通过融入steam元素,让学生在感受中探究压强的意义,从而深入理解了这个概念。他在课程设计中巧妙地利用刻度尺进行半定量的改进,符合新课标下初高中衔接的教学理念。在授课环节中,殷杰老师让学生通过复盘课堂导入的问题来学以致用。在课后作业中,他设计了跨学科综合的问题,这种综合性的设计十分契合新课标的理念。

情境化课堂

刘亚玲老师整节课的课程结构非常完整,教学细节处理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深入学习的机会。她的开放性实验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多种器材,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实验人员的分工上十分到位,在实验过程中也对学生实验进行了很好的把控。刘老师在授课环节中也像殷杰老师一样,让学生通过复盘课堂导入的问题来深入学习。而课后作业中的“人踩纸杯”更是一个亮点,这种跨学科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在多个学科中学习,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小结

杨老师对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点评非常详细全面,可以说是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他不仅对每位老师的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分析,而且还对学生的反应、学习效果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在给出建议和改进措施时,杨老师也是非常具体和实用的,他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方案和建议,既能够帮助老师们改进课程,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活动总结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顺利举行,为深圳市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教师们的共同探讨和交流,更多的优秀教学方法和经验得以分享和传递,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与提升。同时,本次活动也展示了深圳市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度和专业性,为未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相信在这样的交流和合作氛围下,深圳市初中物理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会得到更好的推动和促进,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转自:“格物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