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学段目标
构筑朗读策略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
“朗读指导”主题研究活动
古人云:“声之至清者,读书声为最。”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作为一种大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作为感情传递的重要手段,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和获得思想熏陶。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言运用”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阅读与鉴赏的具体要求层面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贯穿在语文各个学段。
梳理学段目标
朗读属于“阅读”的目标和内容范畴,是有层阶的。从学段的纵向延伸看,由“学习朗读”到“朗读”再到“能朗读”,我们看到了朗读作为能力的渐次更新;从每个学段的横向延伸看,由“正确朗读”到“流利朗读”再到“有感情地朗读”,我们也看到了朗读作为技巧品质的不断提升。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下的首要功夫不是针对学生读出什么语气、什么节奏、什么感情来指导点拨,而是激活学生为什么想读、为什么要读、为什么去读的朗读意愿,及唤醒学生由“要我朗读”到“我要朗读”。朗读意愿的不断激活、长期觉醒,就有可能培植起浓厚的朗读兴趣,逐步养成朗读习惯。
朗读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这个转变的过程不是机械的声音呈现,而是对文字语言的再发现、再理解、再创造。朗读如果只是目击其字,却不能将文字还原成画面、场景、情境、细节等,朗读就失去了生命的气息和活力。这属于朗读体验的心理层次,我们称之为朗读的形象感。在形象体验的基础上,思索其人生意义、感悟其文化底蕴、觉察其生命智慧,从而将经典的文字作品读得声情并茂、心驰神往。这属于朗读体验的哲理层次,我们称之为朗读的意蕴感。
发音、调息、重音、停顿、节奏、基调等朗读技巧是朗读的基本功,需要扎实练习,如纪昌学射要练好眼力,梅兰芳学艺要练好眼神。成功的朗读不仅取决于技巧的娴熟,更取决于情感的真挚、生命的良善、心灵的美好,即真善美的精神体验和境界才是朗读的最高技巧。
构筑朗读策略
1
示范是朗读教学的根本策略
我们不能用琐碎的朗读分析教学生朗读,而是用优质的范读,给学生呈现完整的作品,给他们带去听的感受。会听的学生慢慢就会读,学生会在听到的感动中自主地回忆、模仿、琢磨,继而自然地掌握朗读的技巧。朗读指导不可面面俱到,不可蜻蜓点水,必须抓住文本语言的关键点、疑难点、规律点、突破点,有的放矢、重锤敲击。以部编版一年级第12课《荷叶圆圆》为例,朗读指导应着力于以下几个节点:第一,叠词和轻声的指导,如圆圆的、绿绿的;第二,动词的指导,如躺、眨着、立、蹲、游来游去;第三,读好对话,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在角色体验中读好句子。
每一次具体的朗读指导,都应该做到读前有尺度,读后有评点。即针对具体朗读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如朗读《童年的水墨画》,可以设计这样的朗读要求:
0
1
读好停顿
朗读儿歌和朗读课文有所不同,儿歌的停顿是有讲究的:“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读出音韵美
0
2
如“江上”押a韵,“林中”押ang韵,表达出舒畅,欢快,昂扬的情绪。“溪边”押ing韵,开口度没有那么大,读的时候比较舒缓,同时边读边想象。“一身清清爽爽”“一朵朵山花”“一串串雨珠”“一个个斗笠”词语的工整也富有韵律之美,要读出清爽之感。
0
3
读好关键词
如“扑通一声,人影碎了,蹦跳着”等词语,展现了当鱼钓上来时,溪里的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手忙脚乱的孩子要读的活泼欢快一些。
2
情感是朗读教学的核心灵魂
课例展示
浦外高新小学语文组5月10开展了“朗读指导”主题研究活动,呈现了两节朗读新授课例,分别是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和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两位老师通过梳理朗读目标,探究朗读策略,合理运用文本内容,最终达成了朗读教学的目标。
01
《荷叶圆圆》
李佩华老师执教《荷叶圆圆》,在范读的过程中,将《荷叶圆圆》中荷叶的特点以及小动物们对于荷叶的喜爱之情读得极富感染力,诵读之间,展现出一幅大自然清新淡雅、天然融合的美好画面。在指导孩子朗读的时候,李老师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通过做做动作、演一演,引导孩子在角色体验中读好句子,并体会小水珠和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02
《童年的水墨画》
张煜老师执教《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让学生身临其境。课上,张老师创设具体的情境,在引导学生品读《溪边》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变成了大自然中的小生灵,画面变得有声有色,课堂变得灵动而有趣,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溪边》的“美”和“趣”。
专家指导
两节课例后,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李洪祥校长,就如何将朗读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带来了专业指导。
首先,李校强调——好的朗读是对文本的细读,是透彻的理解,是有温度、有力度的情感,同时还是形象的再现。李校以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大象的耳朵》为例,一边范读一边细致分析,如“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中,“你的耳朵”后面要稍微停顿,因为小兔子要看看,哎,怎么回事?通过停顿,表示出小兔子的疑惑;读到“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时,李校重读了“生来”,读出大象的自信:我没问题,我还可以科普一下我的耳朵有哪些用途呢。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本着对文本的理解,即:内心的视像+内在的语言+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其次,李校对老师们进行了朗读技巧的培训。李校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向老师们生动形象地示范了“泣诉”的朗读技巧,以《荷叶圆圆》中的“笑嘻嘻地游来游去”解读了“笑语”等专业术语,除此之外还有“气音”、“喷口”等。李校强调到,好的朗读需要技巧,但技巧是为了理解,并通过理解来促进理解。好的朗读还充满了丰富的教学价值,并且给予素养付诸师生的共同成长。
李校还向我们分享了曾国藩家训中的一段至理名言“尔欲作五古七古,须熟读五古七古各数十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为诗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朗诵是诗意人生的组成,李校对浦外高新小学的语文老师们寄予了厚望,愿高新小学的语文老师们,借助朗读练习来提高自己对文字的感悟力、解读力和表现力,为语文教学积淀功力,能够凭借自身扎实过硬的基本功,用诗心去看待这个多彩的世界,让自己的教学生涯处处充满诗意!
专家示范
评课结束后,李校站起身,为老师们朗诵《江北汉子》。“一踏上江北的土地,你就会发现江北实在大呀!江北的汉子实在大,江北汉子的大脚实在大!”伴着李校那高亢嘹亮、富有气势的朗诵声,整个录播教室瞬间变得更加敞亮了,老师们的胸怀更加宽阔了,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
领导总结
最后,何雪副校长对本次研训活动作总结。何校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效果,并指出:朗读教学,首先要关注文体的特点,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很“自然”地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摒弃“矫情做作强调”。其次要关注方法的指导,老师先要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并在平时课堂中准确指导学生。第三关注朗读的时机,指导孩子读出文字里的意象,读出节奏和韵律,读出修辞和炼句,读出文本的结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常教学中时时注意、时时跟进。最后,期望各位老师能够继续磨炼自己的语言,磨练自己的课堂,让课文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使语言由心而生,让表达喷薄而出。
“口而诵,心而为,朝于斯,夕于斯。”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在语文课堂上,一切朗读教学都是立足于孩子,所有的教学活动是因孩子而生的,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激发所有孩子对文本的不同解读,是我们语文课堂所追求的。这次“朗读指导”专题研讨交流活动为一线教师的语文教学指明了一条更加鲜明的路,我们也一定会扎实地走下去!
转自:“浦外高新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