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雅升平 | 学科教研】聚焦课堂教学 引导阅读思辨——语文科“和雅•优质思辨性阅读课”教学大比武(二年级组)
2023/5/18 17:56:25 阅读:115 发布者:
聚焦课堂教学 引导阅读思辨
——语文科“和雅•优质思辨性阅读课”教学大比武(二年级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其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学习任务群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亮点,也是教师实际教学的难点。需要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践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何透彻理解这一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其有效落实,是值得一线教师迫切厘清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二年级语文教研团队在备课组长的引领指导下,深入研读新课标,以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为研究范本,深入解读教材,以学习任务助推单元教学,根据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在语文要素落实、比较阅读、综合实践、“教学评”的一致性等方面做了深入思考和科学合理的设计,经过精心准备与研磨,做到有“研”在先,有“备”先行。
蒋瑞钿老师和李欣然老师执教的《小马过河》,扎实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根据提示语体会人物心情”。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做动作、联系生活等方法,让学生明白提示语所表达的人物心情。接着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体会人物心情。最后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讲讲故事,采用评分的办法,让听的同学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由读、同桌讨论、小组汇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何柏连老师和韩月冰老师执教的《小毛虫》,内容丰富有趣,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成蝶的变化过程,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接着写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为了使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明白小寓言中的大道理,两位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一个“读”字。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受了文章的有趣,渲染气氛,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孩子们读课文,让他们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相交融。
陈茹玉老师执教的《揠苗助长》通过四个学习任务,扎实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图片、组词、换近义词、归类识字、随文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拓展与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的部分相连接形成大单元教学思路。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开火车读、同桌合作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心情变化。邓金佩老师执教的《画杨桃》,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通过对“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和“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整合推动实施建构,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周婉霞老师执教的《蜘蛛开店》,这个故事篇幅虽然较长,但是采用反复式结构,三个情节相似,学生们在读故事中,能快速提取主要的信息,即蜘蛛卖了什么,分别来了哪些顾客,结果怎么样,建立对应关系。三个故事情节,周老师选择“卖口罩”这个情节细读,梳理出一条故事线索:想要卖什么、开店挂招牌、顾客来了谁、结果怎么样,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支架。蓝美华老师执教的《青蛙卖泥塘》,以“小青蛙”的角色贯穿始终。从第一轮的“我会读”(正确认读生字,读准课文),第二轮的“我会写”(练写生字“卖”),到第三轮的“我会说”(学习委婉的提意见的方法、看板书复述课文内容),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精彩纷呈。汪孝专老师执教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立足字词作为切入点,以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为抓手,带领孩子们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探讨在野外迷路时的解决方法。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是素质教育下的明确要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备能力,我们将继续探索,这不仅关乎教师的教学质量,更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转自:“中山市小榄镇升平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