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
2023/5/18 16:56:01 阅读:80 发布者:
作者:SEEKer 团队
近年来,“大概念”“核心素养”“大单元”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对于教师来说在真实教学场景中难以落地。如何将学科中的大概念应用到单元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本文将从大概念与教学评一体化两方面探讨如何设计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
一、从大概念出发
学科中零散的知识点由学科的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牵连成线,进而连接成知识网络。而在这样的知识网络中,必定有一个核心的概念牵引着不同的知识点——这就是学科的大概念。日常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教材中的单元顺序直接授课,而以大概念为中心,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更需要关注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本单元所学知识点体现了哪些学科思想?具有相同学科思想的其他知识点有哪些”等问题都是教师需要在单元教学设计前需要考虑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首先思考单元大概念是什么,然后由这一概念联系不同的知识点、相关的数学思想进行具体的单元教学设计。
二、注意教学评的一致性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决定着教学活动整体的脉络,在一个单元、一个课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目标也应与评价目标相呼应,即评价任务、评价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以评价为导向开展逆向教学设计,由此才能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图1 教学评一致性[1]
教学评一体化中,评价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每一个课时进行评价,能够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评估学生学习目标、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等加以调整。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反馈、评价工具等方面进行评估。其中,学习目标应该有分层内容,学习过程应有达成的阶梯层次,学习反馈应有分层目标,评价工具则应包括评价指标、记录工具、评价方法等。另外,在评价体系建构中,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比如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结构等,特别是教师行为是否能够激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否能够对不同学生间的差异给予不同的评价,是否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还要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体系的构建,让学生从评价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评价活动的主体之一,这不仅能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并从中获得进步和激励,增强自信,还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反馈,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
图2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的教学[2]
总体来说,进行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需要以单元隶属的大概念统领单元课程内容,以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思想支撑,系统性、整体性地进行单元教学目标分析、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单元课时安排设计和单元教学反思六个环节。单元教学设计应与课时教学设计紧密相连,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各课时的教学目标,由单元的核心任务引领开展各课时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胡晓敏,张维忠.指向结构化的小学数学单元设计:大概念的视角[J/OL].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2023-04-30].DOI:10.16218/j.issn.1001-5051.2023.039.
[2]马劲.新课标下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考[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04):83-86.
转自:“迷恋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