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齐学红教授:带班育人故事解析

2023/5/18 16:05:02  阅读:96 发布者:

带班育人故事解析

南京师范大学齐学红教授

从班主任专业化视角来看,它是面向学生个体或集体开展的教育,将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和方法策略以

叙事的方式加以呈现,古显了班主任育人工作的情境性、丰富性,在细节处见精神;

考察的是班主任对于自己育人过程和方法策略的批判反思意识,以及对于教育问题的敏感与觉察,不是成功经验的简单介绍。

育人故事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

“案例素描——分析原因——方法策略”等构成要素。

在案例素描部分,应尽可能详细地呈现案例学生(个体或集体)的背景性知识,以及班主任对案例学生的认识与了解过程,不是心理学或医学诊断中的条目化罗列。

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特征与差异性的了解越充分,对学生问题的把握越准确,方法策略越有效。在分析原因部分,应体现学生问题形成的复杂性、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分析诊断的全面性;在方法策略层面,应体现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方法策略的针对性,不是泛泛而谈,空洞说教。

存在的问题:

1)程式化的故事和故事发展线索

在班主任的育人故事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式:在育人故事内容层面,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故事大多聚焦在“问题学生”或“学生问题”中,很少指向自己的育人理念或方法策略。

通常认为,中小学生中普遍存任着异性交往问题、学习焦虑问题、手机成瘾问题等,很少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在问题归因上,通常将学生问题简单归为家庭问题:即“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很少指向学校、班级育人环境或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2)简单化、程式化的处理方法

育人故事方法层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家庭结构甚至升学压力等因素引发的学生问题,班主任老师通常采取简单化、程式化的处理方法:

“个別淡活+家访+主題班会”的三段论式外理方式,故事结尾通常是“大团园”的结局,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在追求方法策略多样性的同时,很难聚焦某一种具体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及其教育细节,导致复杂问题的简单化处理。

“他向思维”转向“我向思维”,,将“事故〞、”事件”裝化力”教育故事”

。缺少育人故事讲述中的问题意识,一味地讲述一个个成功转化落后学生或问题学生的故事,缺少对于自己教育理念的觉察,方法策略的反思(爱的多重表达:理解、尊重、信任)。

为此,应加强班主任育人故事中的批判反思意识与能力,进而提升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表达的艺术:

标题:事情(事件)一一事理

内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教育智慧的体现〕

形式:关注细节和过程,在细节处见精神

转自:“荣老师的有光课堂”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