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语墨小语 ,作者小彭老师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指导课
【教学目标】
1.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教学流程】
板块一 词语激趣,学会找人物的特点
1.回顾课文,明确以事写人的基本方法。
2.读习作要求,明确可以写哪些人
同学、老师、家人……
3. 词语激趣,学找特点
(1)下面词语表现了怎样的特点
小书虫 乐天派 智多星 运动健将
能力 品质 性格 兴趣 爱好
故事大王 幽默王子 热心肠
昆虫迷 小问号
(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找人物的特点?
爱好、特长、性格、品质……
4. 选材练习
板块二 例文引路,习得方法
1.出示范文一
我的姑妈是个胖子,她很爱美。
有一天,姑妈穿上新裙子问我好不好看,我看那新裙子紧紧地裹在她身上,就说:“会不会绷坏?”姑妈的脸涨得通红,跑回房间,翻箱倒柜,重新找衣服,一边找还一边抱怨道:“我这么辛苦,却仍会这么胖,简直不公平!”隔了一会儿,姑妈又来了,她换了一条裙子,这条裙子更小,姑妈像是被裙子勒住了,而且裙摆也窄了,走路只能挪着小步走。我怕姑妈再去翻箱倒柜,再去抱怨,就说:“很好看。”她就兴高采烈地出门了。
(1)默读,思考:这段文字写了姑妈什么特点?用什么事例证明的?
(2)交流明确
2.出示范文二
姑妈的特点是脾气好,一天到晚笑眯眯的,就这一种表情。
姑妈干活时居然还哼着歌,好像那不是苦差事,而是一份奖赏。她生病吃中药,我以为喝那苦药汁时她会皱眉头,可是,她像喝鲜果汁那样,有滋有味地把一碗满满的药汁喝下去,还用舌头把碗底舔了舔,真把我看呆了。我很想让姑妈生气,在雪白的墙上用墨水画一艘海盗船;要么一次打碎三个碗;还在席梦思上跳迪斯科。可每次,姑妈都笑着说:“多顽皮的孩子!”她不但不生气,还高兴!
(1)默读,思考:这段文字写了姑妈什么特点?用什么事例证明的?
(2)交流明确,给文段取个题目,形成写作地图
3.对比交流,形成写作地图
(1)对比思考,两篇文本都写出了姑妈的特点,在事例的呈现上有什么不一样?
范文一只用了一个事例,范文二用了三个事例写特点
(2)出示两张写作地图,自己选择其中一个完成
(3)抽生交流写作地图
评价标准:
题目点明了人物的特点;
事例能够印证人物的特点
板块三 定时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讲评课
【教学目标】
1.认真倾听,学习他人如何选择与特点相符的事例。
2.学习在事例中添加适当的动作或语言描写。
【教学流程】
板块一 听文章,提建议
1. 出示两篇学生习作,默读,思考改进建议
2. 交流
主要问题一:事例不能很好表现人物的特点
主要问题二:细节描写缺乏,如动作、语言等。
板块二 听文章,学方法
听同学习作,思考:他写出人物的特点了吗?用了哪些事情表现人物特点?怎么把事情写清楚的。
习作一为动作描写突出的;习作二为语言描写突出的。
板块三 修改习作
要求:
三星及以下的同学按照老师标注的修改建议进行修改;
四星及以上的同学在事例当中添加合适的动作或语言描写。
【星光小品】
大吃货哥哥
文/邱瑭宇轩
我有一个大吃货哥哥,只要他看见自己想吃的,直接就往嘴里塞。每次吃饭时,他就像一头饿虎一样,跑来争抢食物。
有一次吃午饭,哇,糖醋排骨!还是一整盘!一阵阵香味不一会儿就充满了整个屋子。哥哥闻到了,直接放下手头的事儿,快速冲到饭桌前,连手都不洗,二话不说,直接夹起一块糖醋排骨,张开大嘴,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他那狼吞虎咽的样子,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有一次我们受邀去别人家吃饭,妈妈特别叮嘱哥哥不要调皮,可哥哥从来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到了别人家,哥哥一会儿摸这儿,一会儿摸那儿。到了吃饭的时候,他一口气吃下了三碗米饭,一整盘菜,还心满意足地打了个嗝,好像这些菜很符合他的胃口。
吃货怎么可能不吃零食呢?有一次爸爸从外面拎回来一大袋零食,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他偷偷把零食藏在了橱柜上。可他去看书后又回来时,发现袋子里的一包薯片不翼而飞。爸爸大发雷霆,气冲冲地来到客厅,发现哥哥正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吃薯片边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呢!爸爸“央求”哥哥说:“大吃货,别再吃了,你看家里的钱都快被你吃光了!”
这就是我的吃货哥哥。
作文原来不仅仅可以有画面,有动作,还可以有味道,有声音呢!小作者选取了三个镜头,在每个镜头中运用一连串动词,把哥哥爱吃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看了这段文字,不禁发出感叹:哥哥果然是个大吃货呢!
“小问号”应星怡
文/李芯瑶
看到这题目,别误会,这可不是提些让人厌烦又不难的问题的小问号,她可是一个一出问题就能让别人慢慢解释的小问号。
记得我们数学刚学面积时,数学老师告诉我们平方厘米可以用字母cm2来表示。这时她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cm后面要加个2呢?不能加3加4吗?”她挠着脑袋一脸疑惑。数学老师就喜欢这样爱提问题的孩子,于是慢慢地讲解:“我们后面还要学习其他的单位,到时它们后面要加其他的数字。”听她这么一问,老师这么一说,班上的同学都懂了。
她不只是在数学课上这么勇敢提问,在其他课上也不例外。在我们学《童年的水墨画》时,老师让我们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班上只有几个人举手了,我想可能大家都不敢说吧。这一次,她又举手了,“绿玉带和人影碎了不懂。”老师没有直接回答,带着我们继续上课,我们一边上一边就明白了。
这个小问号就是我们班的应星怡。不要害怕提问,像她这样反而能让老师更加喜欢呢!
孙中山不懂就要问,在芯瑶的眼中,咱们班的星怡也是如此。别人不敢问的,她问;别人不会问的,她问。这种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精神的确会让老师更加喜欢,芯瑶说了个大实话!简单的两个场景就把星怡爱问的特点表现出来了。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就是给自己的成长助力呢!
妹妹是个小问号
文/吴依宸
我的妹妹每天都有问不完的问题,真像个小问号。
有一次我们一家吃着午饭,妹妹问道:“人为什么要吃饭呀?”爸爸说:“因为不吃饭会饿肚子”“为什么不吃饭会饿肚子?”妹妹问。“因为这是一种人体上的感觉,饿肚子很难受的。”爸爸回答。妹妹又问:“什么是人体?人体为什么有感觉?”爸爸终于忍无可忍了,放下碗筷,皱着眉头说:“你能不能不要一天到晚总是提问?”妹妹又问:“为什么不能提问?”爸爸气得拍了一下桌子,把桌上的碗筷弄得叮咚响。爸爸回到卧室,想要自己静一下,可妹妹一直使劲敲门,爸爸死活不开门。
吃完饭,妹妹跑到房间找我,我正在为一道数学难题犯愁,并没有注意到妹妹。“姐姐!”妹妹大叫一声,把我吓了一大跳,我的思路完全被打断了。妹妹问我:“为什么要写作业?”我赶紧回答妹妹说:“因为这样才知道我们学得怎么样?”说完我赶紧把妹妹赶了出去,怕妹妹还问我无数问题。
我的妹妹可真像个小问号。
同样是写小问号,依宸的描写方法不一样,但特别适合。天真的妹妹总喜欢提问,而且还是连珠问,把大人都难住了!小作者在写人物语言时,关注了提示语的使用方式,富于变化的呈现,让语言的衔接自然而丰富。一问一答,一问接一问,用语言表现人物,这场景好像就呈现在了眼前。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