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聚焦量感培养,提升核心素养——东阿县实验小学教师大讲堂(三十一)数学大教研活动纪实

2023/5/17 16:15:47  阅读:118 发布者:

聚焦量感培养,提升核心素养

东阿县实验小学教师大讲堂(三十一)

数学大教研活动纪实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

课堂引航,“研”路花香。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探讨教学艺术,我们开展了以“聚焦量感培养,提升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数学大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由一年级数学组承办,分为课例展示、教师说课、评课议课、领导总结四个环节。

课例展示

丁丹丹老师以动画片《阿福的新衣》导入新课,借助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动,切身去体验和感知1厘米。丁老师在课堂上创新性地引入了数学文化,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丁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李莹莹老师以帮助黑猫警长寻找丢失的珠宝为驱动问题,从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手指游戏“孔雀来了”,让学生建立1厘米表象。通过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出小棒的长度以及线段的长度。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认识了厘米,并帮助黑猫警长找到了珠宝。李老师本节课环环相扣,教态自然,对学生评价及时,能够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说课环节

丁丹丹老师着重分享了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得出统一标准的必要性。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通过“小鸟游戏”的方式来感知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做到了寓教于乐。

李莹莹老师就教学设计向大家做分享,本节课遵循的最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本节课设计了四个大的教学环节,在新授环节又设计了七个小的活动,学生在比一比、量一量、猜一猜的活动中,认识了直尺和长度单位厘米,并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

评课议课

冯盈盈老师指出两位老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容易,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更是比较大的挑战。此外,李老师整节课教态自然大方,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丁老师语言生动有亲和力,将导入和新授融为一体,以知识为主线,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

 张晓老师提到两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丁老师的课注重细节,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李老师的课对直尺的介绍更加具体,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裴佳圣子老师指出,丁老师的课每一个环节都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教学严谨,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王蓉老师指出两位老师语言亲切,条理清晰。根据孩子的特点,教学过程设计的趣味十足。丁老师全程关注每一个孩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李老师语言特别有感情,评价有针对性,善于在细微之处发现孩子优点。

领导总结

最后,崔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针对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她强调了以下几点:

一、“变”中提升,彰显实验小学团队的风采。变,执教老师在变,青年教师有干劲,不怕辛苦,两位老师展示出不一样的风采。

二、“趣”字当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两位老师以视频形式引入课堂,打开学生的思维,顺理成章地引入后期的学习,学生对数学充满浓浓的兴趣。

三、“新”字为辅,打破教学常规。“新”是创新,执教老师打破以往常规,敢于创新,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

四、紧抓重点,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 。两位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建立1厘米的表象。

活动最后,秦校长为两位老师颁发荣誉证书。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在展现教师风采的同时,更好地诠释了教无定法、学有规律的理念。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的机会,也为教师们创设了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教研的道路上,我们将不断钻研探索,携手并进,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行稳而致远!

转自:“东阿县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