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详案 | 一等奖教师基于“新课标”这样设计小学英语单元整体分层素养作业!

2023/5/16 16:22:49  阅读:95 发布者:

摘要

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单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关联性、综合性、递进性。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增强不同课时之间的结构性、衔接性、递进性,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落实核心素养。作业是保证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领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核心抓手,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途径。单元作业更加聚焦单元主题,助于学生实现“主题化”学习,实现单元“主题化”。

同时单元作业加强课时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实现内容知识“结构化”,整体设计在不同课时里逐层递进落实单元素养。此外单元作业设计有助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形成合力,助力核心素养的落实。综合实践类作业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实现学以致思,学以致用,学以创新。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巩固、运用学习内容,在实践中感悟和驾驭语言,在动手动脑中提高发散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

[关键词] 单元主题意义 小学英语  实践创新  素养类作业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22)》提出,我们要基于真实情境,围绕真实问题,参与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序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践行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理念。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机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业重构》中提到单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关联性、综合性、递进性。单元作业,是体现课程视域作业观的具体操作载体。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作业整体设计,可以增强不同课时作业之间的结构性、衔接性、递进性,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落实核心素养。

同时,作业作为课程的一个环节,与教学是一致和互补关系。作业与学习内容的联系程度对于作业效果有较大影响。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单元整体产出的任务是检验单元整体教学效果以及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

单元整体设计说明

01

素养立意的单元作业设计基本流程

制定完善出素养立意的单元作业设计基本流程。以课标为引领,在研读教材、了解学情基础上,加强单元教学整体性,围绕单元主题,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构建由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逐步建构起对单元主题意义的完整认知,同时结合作业实施过程,不断调整完善,实现作业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02

单元教材分析

结合四课时学习内容,我们将单元主题概括为:Different weather, different fun.情境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中,“自然生态 ”这一主题群,涉及一级子主题:

1.天气与日常生活;

2.季节的特征与变化,季节与生活。围绕单元主题“多样天气,别样乐趣”涉及到的语篇内容为3个新授对话,1节复习课,1节诗歌课。

子主题分别为:Weather and activitiesWeather and clothesWeather in different placesWeather in our lifeBeauty of four seasons

结合单元主题、语篇内容确定5课时教学目标为:

从了解天气,选择活动到适应天气,搭配服装再到探究天气,发现乐趣,最终享受自然,分享乐趣,感受四季,愉悦生活。每课时的学习任务一一对应为其服务。

最终实现:以四季为载体,以天气为主线,用所学语言能够谈论不同天气下选择合适的活动和服装,了解天气,适应天气,探究天气,积极生活,学会调节心情,才能享受自然,愉悦生活,分享乐趣的育人价值。

03

学情分析

1.认知特点:三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可塑性强,擅长模仿,好奇心强,勇于尝试新事物,对背诵诗歌、听故事绕口令等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2.语言基础:天气话题曾经在二年级的小韵文中出现过,一年级上册和下册分别学过关于衣服类的词汇,二年级下册学过询问和描述喜爱季节。

3.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在生活中缺乏根据天气、温度变化选择合适服装、适当活动等方面的生活经验。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等原因,他们对其他城市或国家的天气、气候特点并不是非常了解。

4.跨学科分析:一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三年级的《美术》、《科学》中,涉及学习了季节与天气话题。

04

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

在研读课标、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对天气季节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从不同天气中发现更多的生活乐趣,笔者增加了一个诗歌拓展课时。围绕单元主题意义,整合课内课外资源,深化单元主题认知。

05

学习目标与作业目标的关系

                 

   

学习目标与作业目标的关系

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关联性、发展性作业目标。具体来看一下:学习目标与作业目标的关系。如上图所示:教师根据学情,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支撑,制定设计作业目标,基于学习进阶的理论,作业目标应体现一定的“生长点和进阶性”。同时,根据作业目标完成情况,会反拨和指导学习目标,两者互为补充。

 

如图所示:学习目标+生长点=作业目标。

举例说明:本单元学习目标1+对应生长点1,生成对应的作业目标1。最终生成单元视野下不同课时的递进性作业设计目标图。

06

作业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与作用

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核心素养目标的高度看,作业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前置准备和后置延伸。高质量的前置作业,可以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从而有效支撑课中的深度学习。

高质量的后置作业,可以将课堂教学引向更深、更广的理解与应用,引发更有意义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还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课堂教学发生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内,不得不考虑所有学生的共性要求。而作业的优势在于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场所的多样化,在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满足,在于最大可能地支持学生的各种实践性、探究性学习活动。

比如开展长周期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充分显示了作业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管理、动手实践等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的形成过程。对学生而言,作业变成了体现自己才智与情怀的学习产品,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产品与学习成果,是希望与老师、同学以至亲友或更多人分享的成果。作业贴近学生成长实际,贴近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富有挑战性,能让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意义,让学生在作业活动中体验到成就与尊严,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单元大任务及实践创新素养类作业设计、实施和评价

01

单元大任务

结合单元主题意义,多样天气,别样乐趣,创设情境,设计单元大任务,北京四季知多少。我们整合设计了5个关联性、递进性、发展性的子任务。

分别为:了解天气、选择活动;适应天气、搭配服装;探究天气、发现乐趣;享受自然、分享乐趣;感受四季、愉悦生活。

如图所示:从了解气温变化,选择合适活动,到适应天气,搭配合适服装,再到探究天气,获取不同地区的气象知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多角度感受主题意义。

02

各课时实践创新素养类作业设计和实施

单个课时作业结构纵向来看,由基础巩固到拓展延伸再到综合实践。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教学活动一脉相承,与课堂教学构成一个整体,践行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理念,服务主题意义,实现立意统领、作业助力。

 

各课时实践性作业,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借助思维导图,搭建学生生长点,课上教学课后作业一脉相承,整合关联一体化设计。

层次要求和面向群体:思维导图绘制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提供思维导图模板,有余力自己绘制的小朋友可以创造完成自己的个性化作品。

完成时间及方式:此项长周期实践作业,分解到每一个课时,需要一个单元的新授时间。教师整合前三课时知识,板书示范,每课时完成一个子任务,在思维导图添加对应的1-2个分支,学生不断建构丰满思维导图,多层次,多角度,逐步建构对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

 

前三课时实践性作业内容横向来看:以主题为引领,创设情境,开展单元任务。整合前三课时知识,从了解天气、选择活动,到适应天气、搭配服装,再到探究天气、发现乐趣,不断建构丰满思维导图。实现关联单元主题,关联学生生活,多层次,多角度,逐步深化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实现提升语言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育人目标。同时为复习课开展口语交际实践活动,搭建思维框架,实现思维导图的再利用。

 

接下来走进复习课的实践创新作业和拓展课时诗歌课的素养类作业。

 

Task A:语言表达支架(个人展示) Task B:语言表达支架和词汇支撑(访谈对话)

  

借助课上所学,利用前三课时形成的思维导图,让知识结构化,为口语表达提供支架,做好铺垫。开展个人展示和合作访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表现力,体验成就感,让世人感受中国文化的热情,培养世界公民意识,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民族形象。

层次要求和面向群体:口语交际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提供语言支架,有余力的小朋友可以在基础上添加创编更多的内容。

完成时间及方式:完成此项作业,需要5-10分钟。

*学生借助学习任务单的语言表达支架,二选一,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录制表演作品并分享。

*结合学习任务单上给的作业评价表,从loudly, fluently, vividly三方面,自己画笑脸表情,先自评。

依托单元主题,课程视域下的教学理念指导,为了让学生对四季有更深刻的感受,拓展课时,补充诗歌:A Poem for All Seasons,体现了整合课内课外资源,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新课标理念。课上原创诗歌视频教材,延伸到课后作业再利用。通过跟读诗歌视频,学生朗诵表演,或者借助耳熟能详的旋律吟唱诗歌,用诗歌浸润心灵,用音乐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感受四季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关于个性化创新素养类作业。通过词尾押韵词的反复再现和诵读       让学生习得韵脚,感受诗歌韵律美,培养观察与发现,推理与判断,内化与应用的思维品质。教师提供rhyming wordsrhyming sentences语句支撑,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创编诗句,发展语言能力。实现迁移创新,知识内化与应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在思考创编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 创造美,同时图文并茂的作品,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这份作业设计体现的是整合性、关联性。诗歌课的作业三,说一说、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季节,训练学生的表达性技能。作业内容横向关联本册书前4个单元的月份知识点,纵向关联二下季节主题内容,体现了作业设计的整合性、关联性。

03

各课时实践创新素养类作业评价

1.思维导图作品成果

 

教师的批与评:

学生完成长周期拓展类作业Draw a mind map.”第三课时的作业后,教师综合三课时的内容,进行批阅。为了不破坏思维导图整体的美观性,老师用号标注错误的地方。给出总体评价和等级:A+(非常优秀)、A(优秀)、B(良好)、C(合格)等级,并给优秀作品盖上印章。

    

学生互评、互赞

利用前三课时,不断丰满具体,最终生成的思维导图,在第四节课时复习课上,学生之间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口语交际,然后进行互评和互赞。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欣赏。教师也参与其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和点评。

2.单元主题任务:北京四季知多少,口语交际

 

批与评:

①课堂同伴互查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口语表达训练。

②课堂老师抽查掌握学生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③师结合学生分享的作品,选取优秀范例展示,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和优势。

 

教师微信群点评和课上分享:个人展示环节,孩子们借助任务单语言支架,化身小记者,声情并茂展示和介绍北京天气,代入感十足。

 

教师微信群点评和课上分享:

1)访谈展示环节,孩子们创意十足。有的借助玩具,一人分饰2角,借助任务单语言支架,声情并茂展示和介绍北京夏季天气,将rainrainyraining迁移应用到对话中。

2)有的是和小伙伴一起,合作表演,充分利用身边道具,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外国友人和北京小朋友对话的语言环境,非常有创造性。

3.学生朗诵诗歌或吟唱诗歌,感受四季之美

 

教师微信群点评和课上分享:

1)朗诵环节,孩子们口语清晰、流畅准确,声情并茂,融入肢体语言,富有感染力。通过孩子们的朗读,能够感受到四季之美,各美其美,比如spring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summer的炎热、漫长;winter的寂静寒冷,打雪仗堆雪人的欢乐。

2)吟唱诗歌环节,孩子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借助耳熟能详的旋律吟唱诗歌,比如winter部分以铃儿响叮当为基调,改编创造;spring以两只老虎为基调,改编演唱;summermonster为基调改编,歌曲旋律与季节特点完美融合,不仅是一种跨学科的融合,更是一种发现美、创造美的熏陶,让诗歌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

4.原创诗歌作品 (习得韵脚,感受韵律美)

 

5.课程目标下的学生个性化作品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观,作业设计注重分层,鼓励学生个性化设计。体现素养性、层次性、多样性和个性化。以上为部分学生作品:原创诗歌,手绘季节绘本,自制季节诗歌思维导图等。

本单元作业设计特色

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推进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聚焦主题,单元“主题化”,单元整体设计增强不同课时之间的结构性、衔接性、递进性,内容知识“结构化”和“教学评一体化”,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落实核心素养。

整合设计实践性作业,落实核心素养:课上课下作业,一脉相承,与单元主题紧密相关,逐层递进。巧妙设计单元综合实践作业,分解到每课时完成,在作业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智慧”,形成“结构化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单元主题意义下的综合实践类作业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创设了英语学习的环境,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英语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将听说读写各自相对独立的目标串联起来,促进学生巩固、运用学习内容,探究话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感悟和驾驭语言,在动手动脑中提高发散思维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

作业设计人文性强,助力实现单元主题:作业设计有梯度,弹性分层,弹性跨学科,同时每课时作业都有支架范例支撑,设计趣味性强,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实现“项目式”学习和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实施“教--评”一体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大量实践活动,开展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主体多元、自评、师评、同伴互评相结合,方式多样、以素养为导向。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王月芬.重构作业[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

张继红,英语师范专业,教育硕士。扎根一线教学,以生为本,有趣的课堂设计,幽默亲和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教科研能力突出,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在2021-2022年度北京市单元作业设计中荣获一等奖。在市区级各项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比赛中,表现优异,斩获佳绩。

转自:“明师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