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研修荟萃】依法行使权利——八年级下册3.2教学设计

2023/5/12 18:08:18  阅读:145 发布者: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生活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

本单元依据宪法,立足学生生活,是对第一单元中“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一内容的具体阐述。本节课在了解公民权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行使权利的界限、方式和程序,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

本框题由“行使权利有界限”和“维护权利守程序”两目组成,介绍了维护权利的方式和程序,阐述了行使权利的边界——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强调了公民权利既受法律保障,也受法律约束,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懂得通过正确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引导学生树立程序思维和法治意识,依法行使权利。

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初中生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比较淡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虽然对宪法和法律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一些公民基本权利,但是由于知识储备和阅历不足,在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如何依法维权方面知之不多,甚至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行使权利毫无边界意识,忽视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没有维权意识,不知道如何正确维权,甚至认为以暴制暴也是合法维权方式;对自己的权利不够珍惜,认为行使权利或不行使权利都是自己的事等。因此,澄清对权利的模糊认识,肃清错误观念,引导正确、合法、合理维权非常必要。本节课帮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加强对法律规则的理解和领悟,不断构建自己的价值观,逐步树立法治理念,引导学生依法参与社会生活,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学目标

通过热点新闻和查阅《宪法》条文,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让学生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要珍视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学会依法行使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

结合情景剧表演设置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增强程序意识,认识到维护权利要守程序,学会正确对待权益纠纷,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具有依法维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案例分析深化认识,掌握正确维权的方法,调动学生思维,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依法行使权利  

难点:学会维护权利守程序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归纳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课前调查:课前学生利用平板在问卷星上完成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20份,收回412份,有效问卷412份。课前出示调查结果:

对应调查问卷:

1.你认为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图1

   A.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

   B.依照自己的想法

   C.视情况而定

2.生活中你是否有权利被侵犯的经历?(图2

    A.有   B. 没有   C.经常

3.当权利被侵犯,你一般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图3

   A.忍气吞声   B. 找老师或家长

   C.以暴制暴   D.用法律维权   E.视情况而定

4.在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方面你有哪些困惑?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方面较集中的困惑有:不知道该如何利用法律维权;不知道协商是不是解决权利争议的唯一方式;怎样才能既不必大张旗鼓,又能从根本上解决侵权问题。

教师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大家对自己的权利非常关心。通过课前调查反馈,发现87%的同学认为应在宪法和法律范内行使权利,超过60%的同学曾有过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行使权利,当权利受到侵害时该如何维权,这是我们很多同学的困惑,今天我们就一起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展开学习。

【设计意图】承接上节课内容,呈现课前问卷调查数据,以学生的真实困惑和认识误区导入新课,采用问题导学方式,引起学生兴趣。

新知学习

Part1:明界限

  环节一:出示三个热点新闻

(一)广场舞大妈受到抵制

(二)女子阻挡高铁出行

(三)单某违法讨薪

教师提问:1.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

教师总结(行使权利有界限)P43-p44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案、步骤和过程进行。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于抛出话题性的新闻热点事件,表现“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让学生明了行使权利不能任性,不是无拘无束,明确行使权利的界限。

 环节二:查阅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将《宪法》小红本分发给学生,学生查阅宪法,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规定。

小组代表分享成果,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宪法意识和宪法教育结合宪法原文进行更显严肃性和权威性,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维权的边界,树立法律意识和边界意识。教师板书设计,呈现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界限,同时帮助学生总结。

Part2:守程序

你演我辨——教师给出四个情景,学生分角色表演,表演结束后,分组回答四个情景中分别采用什么方式化解纠纷、维护自身权利?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要求:小组内分工明确,表演结束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组内其他人相应补充。

情景一

小桐在淘宝上购买了一套四大名著。到货后,发现有一本书的序言页有损坏。于是,跟卖家沟通,希望调换。卖家态度很好,表示:序言页并不影响阅读,换货来回还需要运费,既然书有损坏,可以退还小明10元钱。小桐觉得,序言页确实不影响阅读,于是接受了卖家赔偿10元的方案。(和解)

情景二

小涵与小昊在学校操场玩耍时,小涵不慎致小昊受伤。双方家长就赔偿事宜协商不成,产生纠纷。包村干部获悉后高度重视,及时介入调解。协同学校老师开展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心结解开了,两名同学又能继续在和谐友爱的校园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了。(调解)

  情景三

马某于725日到某冶金公司工作,双方签订有期限自本年725日起至第二年724日止的《劳动合同书》。双方约定刘某的月工资标准为8000元。不久后该公司老板以马某在工作期间不服从工作安排、与上级领导冲突、影响公司工作为由,作出了因马某违纪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决定。马某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尽心尽力,不存在违纪行为。故此,马某以要求该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相当于1.5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为请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仲裁申请。(仲裁)

情景四

 汪嘉奥、常皓杰两人是生意伙伴,经常有业务往来,一直合作愉快。前不久,双方刚刚签订一份合同,由于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常皓杰未能及时付给汪嘉奥货款,汪嘉奥在多次讨账无果情况下一纸诉状将常皓杰告到了法院。经法院判决,常皓杰需三个月内支付给汪嘉奥尾款。(诉讼)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及时评价指正,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维权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及梳理每种方式的特点。

【设计意图】结合情景剧体验,指出错误——明确界限——提出解决方案,层层分析,在交流讨论中生成知识,明确侵权、维权方式,并对比每种维权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做到知行合一。

教师追问:维护权利要按法定程序办事,具体在选择这些维权方式时,有没有先后顺序?

 出示案例:小刘在某商场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两天后,发现这双鞋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于是小刘找到该商场负责人要求退货并给予一定的赔偿,但商场负责人表示可以退货,不会赔偿,双方僵持不下,随后小刘拨打12315,消费者协会到现场调解,但双方依旧各持己见,最后小刘将此店告上法庭。

 思考:小刘维权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设计意图】再次对话情景剧,引发思考,通过对各种维权方式对比,让学生在交流、补充、质疑中把握维护权利的途径和方式,培养学生用合法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理性维权,认识到选择合适、有效、理性的方式更有利于社会和谐。

 游戏闯关——利用希沃白板超级分类功能,采用小组PK的形式。

【设计意图】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学生发言,谈这节课自己在知识、能力、素养方面的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理、巩固,从整体上把握一节课,明晰重难点,为后继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

情感升华

  全体学生起立,在班长的带领下宣誓

 誓言誓词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宣誓振奋学生精神,增强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实现守法用法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

拓展作业

1.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收看或者亲身参与一次庭审活动,了解相关程序和法律规定。

2.搜集相关维权案例,最好是自己身边或者亲戚朋友的亲身经历,了解他们的经过、相关程序和结果。

(任选一项,记下你的思考和感悟,下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实践活动,以实践促内化,达到学以致用。

教师寄语

夜空因星星而美丽,生活因遵法而美好,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正确行使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在权利受到侵犯时懂得用正确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与本节课板书呼应,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启迪。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增强直观性,寓意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才能使自己的生活绽放光彩!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

1.教学结构清晰,环环相扣,过渡衔接自然;

2.精心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产生认同感;

3.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兵教兵、相帮扶、互检查作用,小组合作任务具体明确。

需改进之处:

1.应注重过渡性语言的艺术和提炼,评价更加多样化;

2.情景扮演和后面“小刘维权”出现知识性重复;

3.在问题设置方面多钻研,多揣摩,增强层次性和思维深度,注重时政教育。

作者简介

王亚静:昌黎县大蒲河镇裴家堡初级中学教师,中共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2019年参加工作。有教学热情,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在县级优质课评比、教学技能大赛、各项基本功竞赛中多次获奖。

教育格言: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

转自:“初中道德与法治郭红梅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