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增见识,汇报促思行——广东省初中化学教研基地(中山)参加全国培训与成果展示活动
2023/5/12 17:27:04 阅读:108 发布者:
为进一步推进202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和“落地”,交流使用人教版教材的经验和体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于2023年5月9-1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了人教版化学教材经验交流暨培训会,来自全国各地市的400多名初中化学教研员齐聚杭州,共享盛会。广东省初中化学教研基地(中山)部分成员参与了学习培训,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邱惠芬老师应邀在大会上作了教研基地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汇报。
培训内容“干货满满”
培训会“大咖”云集,多个重磅讲座接续登场,其中的“重头戏”是东北师范大学的郑长龙教授作题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重大变化》的专题讲座。郑教授从“课程观、学科性质阐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引入大概念”这五个方面的变化进行了系统而权威的解读,同时对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强调要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国本”课程观,从物质科学的角度看待化学,建立核心素养与学科问题解决和实际问题解决的关系,应用学科理解理论提取主题大概念。同时,在开展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时,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进阶性和特质化,注重问题导向,发展高阶思维,注重开展过程性评价。在郑教授的引领下,从更深的层次认识新课标,更好落实课标要求,贯彻新课标理念。
浙江大学的徐端钧教授的讲座从《正确理解化学教材中的热力学概念》出发,以“化学平衡/平衡移动”与“焓变熵变/反应自发”之间的联系为例,说明实验观测容易受时空局限,因此在讲解概念时要避免科学性错误,需要将经验理论上升到科学理论进行说明阐述;又如在教师在教授质量守恒定律时,也不能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推断出“物质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来得出概念,因为在化学反应过程必然存在能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势必会引起质量的改变,需要引导学生从原子分子理论的科学角度进行解释。徐教授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性认识的纠正,使教师们在理解概念上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提醒教师在教学中要在观念认识上进行思考,认识化学反应一定要强调条件,体会从经验到理论的重要性,展现科学的发展性。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的杨剑春老师受邀主讲《跨学科素养培育对化学教学的启示》专题讲座,从“研究课程方案,贯彻育人为本的理念”“依据课程标准,探索跨学科素养培育的新途径”“研究教学内容,设计基于问题解决的化学教学”三大方面进行阐述,认为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视域应扩展到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通过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需求,确定跨学科实践学习目标;要在任务驱动模式下,设计完善实践方案,小组合作实施探究;立足评价展示成果,推进对知识的科学理解和再建构,强调以跨学科、实践性、综合性学习深化教学方式变革,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杨剑春老师建议教师在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中,要学会根据学习内容,设置真情境、发现真问题、挖掘真证据,使学生经历必要的探究活动和基本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通过跨学科素养的培育,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全面育人功能。
成果展示“收获满满”
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邱惠芬老师以《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的“中山求索”》为题,汇报了广东省初中化学教研基地(中山)在跨学科实践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果。在讲座中,邱老师首先提问什么是跨学科实践活动?并从课程思维出发,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六个方面整体理解跨学科实践活动,通过《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制氧机——为小鱼供氧》和《基于碳中和理念认识低碳行动——二氧化碳的物质认识模型》两个案例介绍中山在初中化学跨学科方面的探索,并指出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过于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参与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邱老师以中山化学同仁在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探索中的典型案例为例,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四要素”逻辑概念,即在教学目标(学会什么)的统领下,追求教学内容(学什么)—教学实施(怎么学)—教学评价(学到什么程度)的一致性,明确跨学科主题的学习定位,通过设置前置性学习任务、情境性课堂活动等途径让学生真正去参与调研、设计、实践等,将知识内化在课堂中。邱老师通过丰富、真实的课例研究展示,体现中山基地在跨学科实践活动方面所做出的大胆尝试,指出跨学科实践教学一定不能“为跨而跨”,而是要让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成为核心素养“落地”的“催化剂”。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编辑室乔国才主任对中山市在跨学科实践方面所作出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赞赏,同时也提出了诚恳的建议:一是在教材处理上要保证科学性和中学化处理;二是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要落实核心素养。强调在进行跨学科实践活动时,要立足本学科,体现跨学科,注意控制难度,关注可行性,进行多资源整合,体现地方特色等。
本次杭州之旅很好地展示了中山化学人在新课标“落地”上所做的重要探索,相信通过此次培训与成果展示,基地成员在跨学科实践活动方面有了更系统深入的思考与认识,有助于加快新课标在中山“开花结果”。
转自:“中山初中化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