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 傅敏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优化命制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4期,第61-65页
【摘要】新时代的教育与评价改革对高考命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针对考查形式、主题、体裁、阅读技能、情境载体中存在的问题,以原创试题为例,提出试题命制的优化方法:围绕语篇情境设计选择题和匹配题,优化试题的情境性;增加议论文语篇的选材,丰富试题的语篇类型,加强思维能力的考查;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创设可视化的试题任务,提升考查的综合性。
【关键词】高考;阅读理解;试题;优化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
【单位】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深化考试命题改革”提出,“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国务院办公厅,2019)。2020年10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也提出,“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两个文件对命题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改革的总体要求,意味着命题需要更加注重能力考查而非强调单纯的知识记忆。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学科的核心考查内容,但近年来在命题形式、主题体裁、情境载体、阅读技能等方面累积形成了机械固化的问题,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全面考查。本文基于2019至2022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旨在探索阅读理解试题命制的优化方法,提升阅读测试效度。
二、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1. 试题的形式
2019—2022年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以下简称“样本”)主要为多项选择、句子还原、任务型阅读3种形式,其中任务型阅读仅出现在江苏卷中(参见表1;2021年后江苏省不再自主命题)。前两种选择题型由于其评分客观、信度较高,长期在高考阅读理解中占据主导地位,出现了相对固化的现象。
目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试题形式是以分离式、分项技能测试为主的客观选择题,客观题虽能保证测试结果稳定和阅卷便利,但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测试效度和真实性。这种选择题没有体现语言运用的实际特征,“基于考试分数很难准确恰当地评判考生在非测试环境下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韩宝成、梁海英,2021)。另外,以选择题为主的阅读测试模式,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建构答案的要求较低,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一线教师指出,“在以选择题为主导的阅读检测模式下,评价的标准是结果而非过程。特别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困惑和阅读策略不能得到体现,不能给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张世建,2014)。
2. 试题的主题和体裁
样本语篇覆盖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提出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这三大主题语境(其中人与社会主题语境类占比高达62.1%,人与自然类仅占总篇数的9.1%;见表2)。在阅读主题上,除人与自我的主题占比相对均衡外,其余两者均处于失衡状态,而主题的失衡又叠加了体裁的失衡,使得阅读理解的测试重心偏离严重。
样本语篇体裁包括了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但其中半数以上为说明文;此外,记叙文占21.2%,应用文占16.7%,议论文仅有8.3%(见表2)。体裁影响了试题的命制。目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考查“比较人物、事物或观点间的异同、区分事实和观点……等类型的题目还比较少”(陈则航等,2020)。议论文的特点就是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观点。作为重要文体的议论文占比不足一成,显然不利于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全面考查。
3. 试题考查的技能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技能的考查主要包括“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6)。表3显示,样本的多项选择题中47.7%考查细节信息理解,28.6%考查推理判断,9.5%考查主旨要义,词义猜测和意图态度仅占6.5%和5%,而对文章结构的考查,如判断语篇类型和代词指代类的试题最少。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解答能够体现思维能力的高低,细节理解类试题通常指向记忆、理解和应用的低阶思维,学生可以通过获取、理解和转换文本信息得到答案。相庆地,分析、推理、评价是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对细节理解类试题考查较多意味着低阶思维考查较多,不利于选拔优等生。有研究提出,“根据语境分析作者深层含义或意图、判断段落间的结构逻辑关系以及整合信息等逻辑思维能力考查仍然需要更多的重视”(梅勇、彭依,2021)。另外,对语篇知识考查较少,无法充分体现“语篇类型”作为课程六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
4. 试题的情境载体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规定了考查内容和要求“是通过情境与情境活动两类载体来实现的”(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b:36)。情境承载考查内容,试题任务要尽可能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常见的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设问表述(如: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text?)没有体现“问题情境”。“这些带有浓厚模板痕迹的‘问题’,会导致学生的作答表现大多指向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在理想情境下的直接应用,难以真正地触发和启动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表现”(赵连杰,2021)。“目前的英语考试命题中,基于问题情境的命题理念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基于问题情境的试题使用频率还比较低”(程晓堂,2018)。因此,试题命制者应评估、研究和改进现有考试题型,提高基于问题情境的命题技术。
基于目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客观题占比过高、试题形式比较单一固化、议论文体裁语篇较少、能够体现高阶思维的试题不足、试题任务缺乏情境等现象,本文以原创试题为例,从优化试题的情境性、丰富语篇类型、增强试题开放性三个方面,探索阅读理解试题命制的优化方法。
三、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优化命制实践
1. 优化试题的形式和情境性
《课标》指出,“笔试试题中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的比例要适当。所采用的题型应以综合性测试为主,分项测试为辅”,阅读理解的考试形式可以包括判断题、句子还原题、段落与信息匹配题、简答题、信息匹配题(教育部,2018:100、105、106)。笔者建议采用《课标》提到的其他题型,以改变题型固化的现象,同时加强题目情境设计,优化选择题的提问情境。下面结合具体的阅读文本,将“情境”作为考查载体,说明如何优化试题的情境性。
该题是阅读理解常见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本细节的理解,但其任务设计不能体现交际情境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体现阅读材料的意图和目标读者的阅读目的。该材料的原始语境是提供多种电话卡为不同需求的人选用,而上述提问只单纯考查文本细节理解,仅实现了语言水平分项能力的单一评价,缺乏任务情境性和交际性。
其实,我们可在试题任务中创设交际情境,如设计多项选择题:Jane喜欢旅行时做直播,哪一种电话卡适合她?还可以设计信息匹配题:根据Jane、Alicia、Tim、Alex、Helen、Carl的需求,找到他们各自适合的电话卡,进行信息匹配:
这两个试题加强了情境设计,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了应用性能力的考查。学生通过分析任务中每人的需求,阅读文本解决该问题,实现在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考查核心素养的目的。
阅读任务情境的设计,首先要以阅读材料的目标读者身份来判断阅读目的,形成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的意识;其次应基于阅读材料的情境,考虑解决问题所需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应用,确立考查的阅读微技能和相关语言知识;最后要创设一个具体的交际情境,在该情境中融入需要解决的交际问题。这一过程,经历了探究阅读材料意图、确立考查内容和要求、创设试题任务交际情境,通过情境和情境活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
2. 丰富语篇类型
目前高考英语阅读语篇的文体多是说明文和记叙文,议论文占比较少,直接影响了阅读理解技能的考查。从表3可以看出,对理解文本显性信息的考查,包括细节理解和主旨大意概括,占了近60%,而对隐性信息,尤其是写作意图、作者观点或态度等方面理解的考查较少。不同文体语篇的理解对思维方法的要求不同,因此,适当增加富于逻辑性和思辨性的议论文语篇,有利于考查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思辨性和批判性。另外,议论文承载着作者对事物、现象或问题的分析与评论,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并唤起读者共鸣,增加议论文语篇有利于考查“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a:14),更好地体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核心价值”这个考查指标。
下面这段阅读材料是一篇辩论型议论文,本身就含有问题情境“青少年是不是应该租借玩具”,讨论租玩具与减少浪费和保护环境的关系;论辩正反观点并无绝对正误,论据阐释都言之有理。学生都有玩玩具的体验,阅读中易于唤醒已知图式,跟随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进行辩证思考。
议论文逻辑结构严谨,行文组织严密,使用较多的语篇标记、词汇和语法衔接手段。因此,针对目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考查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方面试题较少的情况,可以基于议论文设计理解文章结构的试题。如:
不同文体对阅读测试成绩会产生影响。有研究显示,“说明文成绩均值显著高于叙述文和议论文,议论文的成绩均值最低”(陈纪梁、施雅俐,2007)。因此,命制整套阅读理解试题时应考虑体裁形式对难度系数的影响。议论文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主题与考生生活的贴近度、考生对内容的接受度和认知程度,从而有效激发考生真情实感的反映,提升考查效度。
3. 增强试题的开放性
开放性试题属于主观题,考查结果能够直接反映考生语言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建议在阅读理解部分尝试增加半开放性的主观题,如设计阅读笔记类的试题,考查学生对所读信息理解、分析、梳理、提取、概括表达的能力。
例如,将上述议论文的观点和事实分层梳理,空出部分信息,要求考生填空。试题采用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图1)。文本围绕一个问题,分析不同观点;鱼头向右的鱼骨图就是针对该问题进行分析;鱼骨两侧是对立观点、支撑信息的摘要,暗示了语篇的结构,用项目标记符号突出观点与事实的差异,将抽象的概念以放射性的思维图式呈现出来,体现出了思维的层次性。
该题考查了考生比较两种观点异同、区分观点与事实、辨识论点与论据、把握议论文语篇结构,以及提取、归纳和概括表达的能力。第(1)(2)两题侧重考查对论点和论据的辨识和提取能力,学生可以从文本第二段“fewer toys have to be made”和“share toys”提取信息并组织语言“fewer toys made”和“share toys”完成答题。第(3)(4)题侧重考查归纳和概括论点的能力。学生要理解并推断第三段开头两句作者的意图(拥有最喜爱的玩具有特别的意义,会对玩具产生拥有感),概括出第(3)题答案“sense of ownership”。第(4)题的作答需要学生理解第三段表达(将租借玩具送回公司很费事,需要快递运送,耗费资源造成污染),归纳出答案“energy consumption”。
利用思维导图呈现试题任务的命题设计,融合了“读”“看”“写”等技能的考查,考生需要观察图示结构,理解符号传递的信息,结合“读”与“看”中获取的信息,通过“写”完成试题的表达任务。因此,该设计是“综合性测试”的一种体现。
这种阅读笔记类试题的命制,形式上可以采用图表或者思维导图填空;内容上,应考虑到文本中哪些信息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意图、人或物的情感特征、事件发生的线索、文本结构框架以及推断文中未尽之意等,围绕这些信息的表达设空。试题任务应尽可能体现笔记记录的提纲、提要和评注的特点,体现思维导图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利于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梳理和概括思考,以及考查对问题的分析、归纳和评价的高阶思维能力。
做笔记和画思维导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真实有效的行为,是阅读课堂教学常见的活动形式,将其纳入考试题型,易于与课堂对接,对教学有较好的反拨作用。另外,采用笔记填空这类半开放的形式考查阅读理解,所填信息需要学生经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甚至评价的认知加工过程,能够有效避免机械刷题的现象。
四、结语
试题命制是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提出围绕语篇情境设计选择题和匹配题,以优化试题的情境性,增强试题的应用性;增加议论文语篇的选材,丰富试题的语篇类型,以强化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创设可视化的试题任务,增加“读”“看”“写”综合性技能的考查,使测试结果更加真实有效地反映考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测试对教学的引导作用,从而更好实现教育和考试改革的目标要求。
[1]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句法发展的基础学段英语写作教学干预研究”(立项编号:22BYY09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纪梁、施雅俐 “文章类型和考题类型对二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的影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 陈则航、陈曦、邹敏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及其启示”,《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年第11期
3. 程晓堂 “基于问题情境的英语考试命题理念与技术”,《中国考试》2018年第12期
4.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2019-06-19
5. 韩宝成、梁海英 “我国基础教育外语考试存在的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年第1期
6.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7. 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
8. 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
9. 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考试题分析(英语分册)2020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10. 梅勇、彭依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英语题型和内容改革研究”,《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11. 张世建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测试方式的评析及策略思考”,《基础英语教育》2014年第5期
12. 赵连杰 “指向问题解决的英语原创试题设计与解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2020-10-13
转自:“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