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道 | 金华永康: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探究与实践—— 永康市“雏鹰工程”小学科学教师能力提高班第四次培训活动
2023/5/12 15:41:25 阅读:108 发布者:
“教”无止境 “研”绵不绝
春季学期第四次培训活动纪实
5月5日,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雏鹰工程”——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班开展了以“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探究与实践”为主题的培训活动,雏鹰班全体科学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努力让思维生长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本次培训活动由专家引领,以短时高效备课的课堂教学呈现形式为载体,雏鹰学员们进行观摩、评课、讨论活动。
课堂展风采 教研促成长
由永康市教坛新秀李俊毅老师执教的《我们的地球模型》以探究为核心,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多样的材料供学生选择,激发学生的建模意识,引导学生以模型法进行科学探究,重视学生合作交流和评价。李俊毅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学生在探究体验到乐趣和意义,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
李俊毅老师执教的《我们的地球模型》
促进思维可视化
在金华市名师周敏老师执教的《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一课中,周老师引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热牛奶的事例导入本课,聚焦问题“热水是怎样使牛奶由凉变热的”,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热量的传递,体会科学问题源自生活。
以实验装置设计图为脚手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自主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预测,设计探究温度不同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变化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温度变化,理解热量在不同温度的物体间的传递。通过平板输入数据的方式直接呈现折线图,快速直观地显示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实验结论验证猜测。本节课通过观察热在温度不同的物体间的传递,思考热量的传递方向,从而建构“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衡”的科学概念。课堂上周老师关注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养成,在绘画、描述中将思维显性化,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观察与比较、归纳与演绎等科学思维以及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
金华市名师周敏老师执教的《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聚焦思维 团队共研
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展示之后,永康市小学科学教研员余书洋老师为此次的培训活动做了精准点评和深入指导。余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亮点,对两位老师扎实的课堂基本功,过硬的自身素质,用心的实验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余老师强调,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否正确对一堂课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自己教学有效性。余老师提醒老师们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老师这样做,我能学到什么?我哪些方面的素养得到了提升?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分节内容在整体教材中地位,基于大单元备课,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上出科学课的科学性和科学味道。
优质的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进步的扶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更是推动自我成长的源泉。此次培训活动为雏鹰班的科学教师们搭建了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拓展教学思路,更拓宽教学视野。课堂虽止,学习不止,“教”无止境,“研”绵不绝。
来源:科学与你有约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