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地市报道 | 宁波余姚:乡村教研 课堂深耕——记余姚市第一区域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暨余姚市乡村骨干教师工作点活动

2023/5/12 15:37:38  阅读:107 发布者:

乡村教研

课堂深耕

余姚市第一区域小学科学教研活动

余姚市乡村骨干教师工作点活动侧记

立夏时节,细雨绵绵。为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共享,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55日在余姚市大隐镇中心学校举行了余姚市第一区域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暨余姚市乡村骨干教师小学科学工作点研讨活动。

动员讲话

活动一开始,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朱延芳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乡村骨干教师工作点的背景,对大家一大早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活动进行了肯定,同时又提出了建议和希望,为本次活动拉开了帷幕。

《温度与水的变化》

褚王杰老师

来自实验二小的褚老师为了解学情,提前一天下发了微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情况。课堂上带来了自制的测量水温变化的器材,带着503班的孩子探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水温变化。孩子们在褚老师的带领下,记录水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分析水在加热前后的热量变化。最后褚老师用干冰为大家演示了让水在短时间内结冰的过程。孩子们既增长了见识,又收获科学探究的方法,对科学进一步产生了兴趣。

《放大镜》

张哲盼老师

张老师同样来自实验二小。她先从生活中放大镜的运用引入,通过呈现五块大小、凸面、透明度不同的镜子,让孩子们发现放大镜“凸”和“透”的特点,在第二个活动中又通过三块凸度不同的透镜,带领孩子发现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大小和凸度有关。增强了孩子们使用放大镜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产生气体的变化》

毛婧尔

匆匆吃完盒饭,刚过中午12点,第三节展示课就开始了。大隐镇校的毛老师从趣味实验——瓶子吹气球导入,一下子把孩子们的兴趣带动起来。通过实验发现,在厨房中的小苏打和醋混合能产生气体。接着又带领601班的孩子一起研究了如何收集气体,验证该气体的助燃性和比空气重等性质。又巧妙运用了视频微课向大家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人类的关系,环环相扣,同学们讨论激烈,跟着毛老师一起有序汇报,认真倾听,整堂课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意犹未尽。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方文杰

来自余姚市实验学校的方老师从非遗传承——“糖画”引入,带领602班的孩子一起观察加热白糖过程中糖和蜡烛的一系列变化,区分哪些变化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现象,是否产生了新物质,从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该物质是新物质,孩子们都踊跃上台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

颁发证书

四节展示课后,朱延芳校长为四位老师颁发了上课证书并合影留念。

说课

四位老师从对大纲和教材的理解、教具的选择,上课的理念、执教以后的反思等角度出发,表达了他们的设计意图、存在的疑惑和改进的想法。

老师们评课

四节展示课后,符加浓、郑琦、徐晓虹和吴益锞四位老师分别对一节课进行了点评。他们有的认真做了PPT,有的先从理论高度解释了“基于学生核心的课堂实践”,又结合课中情境从不同层面、各种角度大胆亮明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朱校长评课

朱延芳校长从科学课程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什么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对四位老师进行了高度的肯定,又针对每堂课提出了自己宝贵意见,再一次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教研员总结点评

最后,余姚市小学科学教研员詹晓颖老师针对四堂课逐一作了点评,为了帮助老师们成长,开门见山,直接对课堂结构、设计思路、教具选择等提出了改进意见,为老师们指点迷津,同时对整个活动作了简单总结。

通过全体参会老师的努力,我们在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中,度过了一段精彩、充实又难忘的时光。

来源:余姚市大隐镇中心学校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