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并茂,唱演经典
——核心素养导向下艺术融合教学专题 高中音乐课例展示交流会
春深四月去,夏来五月新。告别桃李芳菲的仲春,在初夏到来之际,为全面落实艺术新课程标准素养导向下的音乐课堂,促进新课程教育改革教学评一体化发展,深入区域间联动教研,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开展了系列高中优秀课例展示交流研讨活动。2023年4月28日下午,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广州市荔湾区和从化区两地教育发展研究院协办的,以“‘声’‘情’并茂,唱演经典-核心素养导向下艺术融合教学实践高中优秀课例展示”为主题的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在广州市从化区流溪中学举行。两区积极落实联动教研,手拉手共建地市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化区流溪中学教研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现场教研活动的有本市各区中小学音乐教研员、广州市第十九届特约音乐教研员、广州市中学音乐中心组成员、市直属高中全体音乐教师、广州市各区音乐骨干教师等。各区、校单位,贵州安顺、毕节、梅州、清远等共建地区参与线上观摩。
本次教研活动由从化区中小学音乐教研会副会长张艳老师主持,活动流程分为:
一、两区优秀课例展示;
二、广州市从化区流溪中学艺术特色成果专题汇报;
三、课例展示教师互动交流;
四、两区教研员点评课例;
五、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音乐教研员陈锦莹老师教研专题总结。
一、两区优秀课例展示
课例一:《用声音和语言绘画—情感的投入与表达技巧》——荔湾区真光中学范雅妮老师
范雅妮老师执教
荔湾区真光中学范雅妮老师展示的课例为高中戏剧模块课,她以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作为导入,逐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并实践语言表达的四大基本技能,通过多重体验与感受品味语言表达的魅力。范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切,具有扎实的朗诵基本功,示范到位,善于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象力与表现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戏剧学习的兴趣。
课例二:《纯四、纯五度音程的听辨与构唱》——从化区从化中学的董光婷老师
董光婷老师执教
从化区从化中学的董光婷老师展示的课例为视唱练耳课,作为一门技能训练课程,其教学形式容易趋向传统化、机械化。而董老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从音程概念、音程构唱到音程性质、色彩的听辨,循序渐进,使视唱练耳这一技能训练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广州市从化区流溪中学艺术特色成果专题汇报
流溪中学音乐科组长陈林林老师专题汇报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从化区流溪中学音乐科组长陈林林老师以“广州市从化区流溪中学艺术特色成果”为题做专题汇报。陈老师首先向参加现场教研活动的教研员及老师们表示热烈欢迎。接着向线上线下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们展示了流溪中学秀丽的校园风光,并对学校音乐科组的构成、特色艺术团队的建设及成果做了详尽介绍。现场参会教师纷纷为流溪中学的教学硬件配套、师资配备、教学成果点赞。
三、课例展示教师互动交流
活动的第三环节,由两位执教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例进行教学思路与教学反思的分享,使参会老师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本课的教学理念。
范雅妮老师教学思路分享
范雅妮老师表示,本次课程的所选单元紧密围绕着朗诵艺术,讲授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朗诵的艺术水平。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在前期关注学生的朗读问题,经过简短的诗词散文基础的铺垫,再进入情感表达的教学。学生能够从教师的启发中,理性分析有难度的作品中的思想内涵。本课注重以艺术实践为核心目标,通过“生活实践—鉴赏—表现—再表现—升华”的过程,着力在“有情、有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通过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从表面认知层面上升到敢于用语言表达文章画面,更重要的是能够掌握基础分析文本、处理文本和处理语言表达技巧的方法。
董光婷老师教学反思分享
董光婷老师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通过分析学生能力,在解决音准、节奏问题后,逐步渗透旋律、调式、听写、和声、乐理等内容。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大量的音乐鉴赏中的作品主题进行授课,在提升学生视唱和听辨能力的同时,为音乐鉴赏的教学做准备。但在课程中,音准问题的解决、技能训练的趣味性以及文化理解的渗透,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难题。
四、两区教研员点评课例
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中教中心-中学音乐教研员董燕老师和从化区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会会长温育鑫老师随即对两节课例进行了点评。
董燕老师进行课例点评
董老师表示,范雅妮老师戏剧课的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步骤严谨。范老师在教学中遵循了趣味性和渐进性的原则,通过观赏、感受、体验、实践、理解、比较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朗诵艺术中真情投入与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性。整节课通过由浅至深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朗诵艺术的积极性,抒发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董老师建议如果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加上身体语言,配合语言表达,以此能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立体感,做到“既共鸣,又共情”。最后,董老师强调为了更科学地构建具有音乐学科教学与音乐艺术特点的课程评价体系,老师们需在教学中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温育鑫老师进行课例点评
温老师提出,视唱练耳模块课程会对学生感知、理解音乐产生影响。在董老师的课中,做到了专业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在技能训练当中融合了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对学生的内心听觉起到指导作用;利用熟悉的作品学习本领,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在准确把握这些音乐知识之后,再回归到作品,过渡到、升华到音乐鉴赏模块,完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这一过程体现了知识的衔接和延续。同时,董老师较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耐心引导学生,避免学生在初步接触视唱练耳就产生自我质疑。当面对学生,教师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用多元的、富有变化性的、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除此之外,教学中也可以多关注到音色的多样性,丰富学生的听觉感受。
五、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音乐教研员陈锦莹老师教研专题总结
活动最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音乐教研员陈锦莹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
陈锦莹老师进行教研专题总结
陈老师指出,广州市在2023年迎来了教育的全面复苏,也是高中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探究成果逐步展现的过程。今天的课例展示,从各个层面去展现了各个区域高中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优秀成果。
其中,荔湾区的戏剧课紧扣主题,体现以“情”表达艺术,用画面感来刻画、展现艺术魅力。从化区从视唱练耳的角度,开辟了新的教学课堂展现点。这些课例不仅仅只是从技术层面上的呈现,而更多地聚焦在新课标的素养导向下,探讨如何更好地体现情感的表达、依托作品如何从技术的层面发展到感受和体验的双融合。教师依托音乐本身,重构音乐课堂,让课堂更加有生命力的同时,不放过扎实音乐基础的沉淀。核心素养的体现,更多的是探究新课改后,如何从原来知识性的导向向核心素养学习的导向转变,做一个引领和示范。
本次教研中,无论是创造性的探究还是尝试性的实验,都体现了广州音乐教育的创新精神。课堂避免不了问题的出现,我们勇于露怯,而紧接着便是思考如何更深入地研究、实施新课程导向所带来的变化,在全市所有课堂中进一步的创新、改进、反观、提升,从而一步步地走向更加契合目前新课标理念中的核心素养导向。各位教师不单只是探究、实施、研究一个领域,而是做了很多多元的尝试,这种精神就是广州音乐教育人的精神。
最后,陈老师也提出了对如视唱练耳的多元领域植入音乐课堂的期待,希望全市各区共同探究、学习,碰撞出更壮丽的思想火花。
同心合力,筑梦远航
此次跨区域联动教研活动不仅使音乐教师们更清楚地理解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也拉近了全市各区音乐教育交流的距离。为了加快新课程改革的创新,推进多元模块走进课堂的探索,相信广州市音乐教育大家庭将继续深度研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国家赋予新时代音乐教育人的使命不断前行、不断奋斗,营造朝气蓬勃的风气,共建浓厚的研讨氛围,锐意进取、团结互助,让教育更有意义!
转自:“荔湾区中学音乐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