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校本教研展示 | 精研课堂展风采 习惯养成促生长——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海城小学专场)展示活动

2023/5/12 10:05:12  阅读:112 发布者:

精研课堂展风采

习惯养成促生长

春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落实宝安区教育局关于教研工作“四化”要求,积极响应区教科院提出的“万名教师晒好课”工作目标,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水平,2023425日下午,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教研展示活动在海城小学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包含课例展示、专题讲座、专家点评与总结三个教研环节,采用“现场展示+腾讯会议直播”的方式进行。西湾小学、上合小学、航城学校、径贝小学、坪洲小学、西乡实验学校、汕头市下蓬中心小学等学校的100余名数学老师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

聚焦课堂

精彩纷呈

在课例展示环节,来自海城小学的曹冰和陈烨两位年轻教师,分别执教了研讨课。她们在教学中尊重和相信学生,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思考与表达机会,展现了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精彩课堂。

01 海城小学曹冰老师教学课例展示

《什么是面积》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始,曹老师结合新课标理念,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孩子们从课件出示的“面积”一词提出了2个方面的探讨问题:“什么是面积?”、“如何比较面积的大小?”。整节课的思路也是顺应孩子们的两个问题来展开的。

“面积”量感需要借助活动经验建立。在教学中,曹老师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的基础上,再来理解面积的本质属性。认识了面积之后,通过比较面积大小的活动,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比面积大小,最后一组图形的比较过程为学生设置了认知障碍,需要进一步的思考探索,从而激发起用图形来测量的需求。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中,体验用图形测量面积大小的过程,感受用正方形作单位最合适,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02海城小学陈烨老师教学课例展示

《字母表示数》

在本课教学中,陈烨老师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青蛙儿歌情境串联课堂,调动了孩子们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简单的传统的儿歌题目,因陈老师独特的处理方式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几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学生思维从未知数可以用相同或不同字母表示,再到同一情境中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再到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字母表示数的三个层次呼之欲出,学生思维的过程在真实中处处留痕。方法由学生想,问题由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由学生辨析,学生的思维恰好印证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引领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整个教学过程,陈老师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浓厚,真正做到学教评一致性。

聚焦习惯

养成教育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良好的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要内容。在专题讲座环节,海城小学的邢楠老师以《“双减”背景下习惯养成与素养发展的内在联系》为题作了专题讲座,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深入阐述。

03海城小学邢楠老师讲座分享

“双减”背景下习惯养成与素养发展的内在联系》

邢老师认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孩子的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具体而言,可以结合新课标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习惯。

由知到行,实现学科育人。基于杜威“教育即生长”的理论,生长可以从学生的习惯培养出发,在实践操作层面以及教育价值层面,对习惯进行分类和细化,分为预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复习习惯、做作业习惯这四个维度。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习惯又可以从这四个维度进一步进行拓展和细化。

从养到成,实现习惯养成到素养发展。海城小学数学科组以“大单元”教研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促进教师教研发展教师钻研提升,通过习惯养成教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依托素养表现型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及素养,落实宝安区小学数学“深度理解 多元表达”这一教学主张。

以结构化板书为抓手,落实素养表现型课堂,培养学生结构化梳理知识的习惯。以学力强基为驱动,促进学业质量与分析,培养学生书写习惯与应用习惯。

从养到成,实现习惯养成到素养发展的自然生长;由知到行,落实“双减”要求的学科育人培养任务。

专家指导

优化提升

04宝安区数学教研员张维国老师指导发言

在活动总结环节,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张维国老师首先对两节课例进行了细致精要的点评,并对参与本次展示的海城小学教研团队以及海城学子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接着,张老师围绕如何深入开展习惯养成这一课题的研究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实用建议。

一、关于开展“习惯养成”这一课题研究的建议

1.通过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习惯养成”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使自己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研究,实现“微创新”和新突破。

2.在开展研究时,不用面面俱到。可聚焦习惯养成的两三个方面,做深入地研究,力求有所突破,比如:选取课堂分享的习惯、书写的习惯、倾听的习惯来进行研究。

3.要重视研究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比如,可以借鉴solo分类评价的方法,根据学生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不同行为表现,进行行为分析与量化评价,使抽象的习惯养成能够“可视化”、“可测量”。

二、关于转变课堂学习方式的建议

1.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2.要重视学生亲身体验式的学习,让学生在“做数学、说数学、玩数学”的过程中,达成对数学内容的深度理解与精彩表达。

3.要努力创造思考与分享的课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教会别人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提高教学实效。

4.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与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可以按用耳朵听、用眼睛听和动脑筋听这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要求和训练。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习惯时,不仅用列算式的方式,还可以用画示意图、结构图或者写文字等方式,进行书写方面的表达。通过这些多元表达方式之间的沟通与转译,促进学生达成高质量的学习。

在活动的最后,张老师推荐老师们认真阅读《费曼学习法》,并将此书中的“以教代学”“简化”等学习策略应于用教学实践,努力践行“问题引领”的教学,用最少的设计干预,创造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使学生的综合素养获得整体提升。

本次教研活动聚焦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为探索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路径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活动结束后,我们收到了西湾小学、上合小学、航城学校、径贝小学、坪洲小学、西乡实验学校和汕头市龙湖区下蓬中心小学老师们的反馈与评价,92%以上的老师都对本次教研展示活动给予了好评,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

期待更多的老师一起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和我们共同携手,实现精彩生长。

转自:“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