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 |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教学研讨活动

2023/5/12 9:53:42  阅读:149 发布者: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跨学科学习”是一直被强调的高频词,在发达国家则被称为“项目式学习”,西方国家已有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成熟经验。新课标设置该任务群,旨在突破单一学科教学的局限性,强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通过训练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现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

但跨学科学习在国内的学校教学中,则面临课时、场地、工具、评价和师资等一系列难题。如何立足现有的条件,破解跨学科学习的实施难题,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推进学科融合,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为一线教师提供跨学科学习的借鉴案例,2023414日下午,由李沧区承办的青岛市小学语文“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任务群教学研讨活动”如期举行。全市1000名六年级语文教师在线观摩和研讨。

本次研讨活动主要围绕跨学科任务群的设计与实践,以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为内容展开。在市、区教研员不同形式的指导下,磨课团队的老师们反复修改,多次推翻重建,力求探索跨学科教学有效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课例展示——精心打磨·踏浪而行

青岛枣山小学王琳老师执教了《六下综合性学习·回忆往事》。她基于综合性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整体发现,在学习结构上打通与其他结构和其他课程的勾连与整合,在学习方式上,更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整体提升。这节课以制作成长纪念册为载体,勾连课堂内外,打通语文、美术、信息等学科壁垒,通过回忆生活、收集素材,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分享难忘回忆,感受交流的快乐,通过联结阅读、口语交际、表达、绘画、创作等综合能力,促进知、情、意、行的发展。

青岛重庆中路第一小学宋健老师执教了《六下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这节课秉持对新课标中“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基于“举办毕业联欢会”学习情境,创设了“毕业联欢会竞标会”这一活动。在任务驱动下,宋老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最终学会“如何写好毕业联欢会策划书”。同时,她基于学情建立生长点,用“毕业元素+主题元素”等方法搭建“创意主题”,提升创新能力;巧用mind+、大数据、美术等跨学科知识与方法,助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论坛分享——凝心聚力·研思同行

青岛市李沧区磨课团队以《基于“新课标”的跨学科任务群教学集备反思——以六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为例》为题,从单元整体解读、学习任务架构、学生活动设计、教材的合理使用、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分享了跨学科任务群的磨课反思。通过磨课实践,老师们转变了教学观念,明确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基本路径、实施原则、评价策略等,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智慧课堂,让学习真实发生。

 

经验交流——“研”之凿凿·乐享而行

青岛大枣园小学王霞老师以《任务驱动 学科融合——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究与实践》为题进行了经验交流。王老师从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本质出发,对统编本语文教材中各年级便于开展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梳理。她立足教材,联结课堂内外,创设情境,注重解决生活问题。在任务群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实践的主体,主动经历跨学科学习过程,用语文做事,切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青岛市李沧区海诺学校陈琳老师进行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让学习真正发生》的经验介绍。陈老师围绕“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实施”“基于项目学习任务的尝试”“基于网络学习平台任务的学习”三方面展开,向我们呈现了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主动去思考,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仰高笃行,知新致远。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对新课标下跨学科任务群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在深入实施新课标过程中,老师们的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师自信笃定,能继续守正创新,勇于开拓,在教学教研生涯上激起朵朵美丽的浪花,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附:培训感言

发现学生生长点 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青岛枣山小学 卞敏

王琳老师和枣山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孩子一起进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展示了新课标实施以来学校语文课堂的新研究新变化,王老师将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引入学习进程,与孩子们品味美好的回忆,记录下花一样的童年时光。一本本图文并茂的纪念册,体现着孩子们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对小学生活的不舍与眷念。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课前填写时间轴,回忆往事

小学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回忆很多,但同时也是散乱的。王老师通过课前,搭建“时间轴”这个支架,让回忆脉络更加清晰,更有序地呈现我们的成长轨迹。同学们各自查找小学六年来的各种照片、奖状等资料,回忆无数难忘的场景。通过制作各种形式的创意时间轴,有序整理成长过程,感知从“素材整理”到“形成成果”的过程。在上课时,学生可以直接使用手头上的素材。

二、课堂展示内容丰富

同学们把对自己而言最有意义的东西带到学校,有照片,有奖牌,有一张小纸条等,与同学分享过后,我们要用文字记录下每段难忘的回忆,为成长纪念册的制作铺好路。而这些瞬间也正是同学们最值得记录到成长纪念册中的。学生通过课前已经制作了一部分的成长纪念册,在前两个任务基础上,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收集、筛选、分析、整理资料的方法,学生自己梳理的难忘事件往往有重叠的地方,大家首先对重叠的材料进行了删减合并,做初步筛选,然后尝试用“编年体”、“栏目式”或者思维导图对资料进行分类。筛选过程中,学生借助具象的思维工具,经历了从发散走向聚合的思维转换。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同学们开始着手修改成长纪念册啦。就是这节课我们所看到的内容。

三、 展评纪念册,交流总结收获

孩子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谈出自己对成长纪念册的修改建议,并当堂修改,进行分享,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纪念册,欣赏彼此的成长纪念册,并写下推选理由,孩子们又得到了一次收获、学习的机会。开展这一系列有意义的项目化活动,是在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在即将毕业的时候珍藏记忆、祝福未来,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恩,热爱生活。

优化设计 体验有广度的语文生活

青岛书院路小学 苏海峰

今天我观摩学习了青岛枣山小学王琳老师的课例,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善用教材,文本引路,贯通阅读材料。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将学生置于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中,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节课正是基于此进行的整体教学设计。

二、统整重组,建构关联,优化活动过程

王老师这节课用“减法”重组活动任务,打通模块之间的关联性。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突破文本,发现文本的潜在内涵。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恰当整合,使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每项任务更为有序,指向更为集中。“难忘小学生活”虽有五个任务活动,但其中的“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制作成长纪念册”皆用以支撑“回忆往事”模块,在编排成长纪念册正文内容时,引导学生为每个部分配以个性鲜明的小标题,为每张照片撰写有趣生动的文字,丰富纪念册的内容。

三、尊重个性,善用评价,肯定活动成果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只有让活动的涉及者成为评价者,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这次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是本课的亮点,学生通过最后在评价卡片上写下自己的评价,对本节课的所得有了新的认识。不但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更从正向肯定学生的活动成果。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依依惜别》评课

青岛重庆中路第一小学 赵颖莉

此次执教宋老师的《难忘小学生活——依依惜别》学写策划书,是综合性学习。新课标中对“综合性学习”的描述是:“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秉持以上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着重关注与凸显以下:

一、创设学习情境,凸显语言文字运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

教材中为学生创设的“举办毕业联欢会”这一学习情境,正是毕业季真实的情感所需。从资源的获取,人员的沟通,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都置于真实的校园生活中。学校、班级这个微型社会,就是这项学习活动的真实“课堂”。

在这一真实情境下,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分解“如何写好毕业联欢会策划书”的知识点,创设了开展“毕业联欢会竞标会”这一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情境。意在通过策划书竞标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在汇报过程中,学生会自然产生疑问:什么样的策划书才是优秀的呢?如何才能获得金牌策划团队?我则根据学生的预习进行点拨,在小组汇报中及时发现亮点,将亮点汇聚出优秀策划书评价标准,形成教--评的授课闭环模式,对学生思维的提升又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基于学情促生长,搭建支架催创想

教师的一些教学决策和教学行为都必须从学生出发。根据前后关联性的语文综合实践学习及校园内丰富多彩的项目式主题学习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课外拓展能力的极限在哪里呢?团队设计了课前导学单,通过预习自学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时的思维碰撞与语言补充,已经完成了策划书基本写作模式的初次训练。如格式规范、主题鲜明、职责分工明确及节目单的设计,学生已有较为明确的认知和模仿能力。

基于此学情,我着重引导学生敢于继续向上攀登,如:知晓活动名称不仅要鲜明,而且要有创意还要有内涵,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在搭建了两种方法的“支架”后,小组讨论出了“把未来折成纸飞机,载满自由驶向希望”和“聚是一团火,散是漫天星”这样充满创意的主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借助支架,自然生长出藤蔓,与旧知识点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最终通过联想想象、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以进行自己独特的创意表达。

三、以学科为本,跨学科任务群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学习更注重综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这一模式实现了语文学科从单一到多元的飞跃。在设计节目单时,学生发现从数量、穿插、开头结尾、节目提报等多方面不是自己个人或小组能解决的,而要基于全班同学的特长、喜好和需求。顺势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如:对全班同学认为节目合适数量和喜欢的节目形式的数学大数据统计;征集节目并做好归纳;梳理哪些节目可以用在毕业联欢会上表演;现场投票用到的mind+电脑程序设计等综合运用过程中采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此不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探索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执行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和知识资源统筹能力,实现全学科综合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值得再思考、再改进的地方,对于综合性学习这个新课题,我们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研究的地方,会继续行走在综合性语文学习的探究之路上。

转自:“青岛市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