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思明辨 通达于道 着力推动教学改革 ——济南市燕柳小学思政教学改革项目开题论证会
2023/5/12 9:38:09 阅读:153 发布者:
济南市燕柳小学
笃思明辨 通达于道
着力推动教学改革
济南市燕柳小学思政教学改革项目开题论证会
学校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为更好地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让科研助推学校发展、引领教师成长,我校积极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2023年3月,在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评选中,我校的《“融合∙内省∙共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样态的建构与实践研究》课题脱颖而出,获得省级立项。
研中思变,不辩不明,为进一步明晰改革项目的价值内涵,深化项目研究的内容,拓宽项目的研究思路,稳步推进项目的各项研究工作,切实提升课题“促教聚研”的引领效能。2023年4月25日我校组织开展2022年度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开题论证会。
本次特邀,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张彩霞主任、济南市教育局思政处王翔宇处长、山东师范大学冯永刚教授、济南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战老师,参与本次开题论证会。课题组成员郑斌主持会议,课题负责人李红校长进行开题汇报,同时参会的还有本项目研究组成员历下区教育体育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李玉华老师、房世雪副校长。新疆喀什名师名校长也与会参与其中。
一、细致汇报阐明研究思路
项目主持人李红校长做开题报告。李校长分别从相关研究已有现状、选题意义、项目内容、项目分工、项目实施路径、预期成果等八个方面作详细汇报,并提出本项目“力图突破原有的重知识轻品质、重学习轻应用、重课堂轻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学实施平面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样态;在校内外教育场域深度融合的场景中,通过统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融通教学资源,融汇育人结构,实现共同提升师生内生力、再发力、生长力的教学愿景;以此建构新课程标准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与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体系,孕育融合∙内省∙共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样态”的最终研究目标。
二、智囊团队分享引思辨
智囊团核心成员李玉华老师针对本课改项目选题依据、重点研究方向做出阐释:强调本项目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科内知识整合为依托,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自主建构知识,产生共鸣、升华情感,同时通过学习过程中科学有效的“自省”流程实现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三、专家精准点评赋新能
随后,应邀到来的四位专家对我校思政课改革项目进行精彩点评。
张彩霞主任首先对我校获得山东省思政课改革项目表示了祝贺,随后张彩霞主任对李红校长的汇报非常肯定,指出本项目的研究十分贴合国家的方针政策,研究聚焦时代育人要求,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开题报告很规范、全面、有较强的逻辑性。于此同时并对课题的具体实施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样态与原有样态有什么不同,要厘清“融合”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样态的内涵外延具体指什么,思考如何将力求实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样态与省教育厅提出的“全环境立德树人”重点教育项目做好有效的关联与衔接,搭建好思政课程更广泛育人实施框架。
王翔宇处长指出本项目的研究紧贴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将现阶段倡导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落地,使得项目有较强的前沿性。以“内省”作为项目的研究核心要点,直指学生道德生发的关键形成方式。但同时应该注意对于课题研究中提出的“融汇育人结构”应该有更为清晰的界定,明确外在的指向性。
冯永刚部长认为此选题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作用,项目组成员由区教研员、校级教育管理者、骨干教师组成,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力。同时应注意理清思路即厘清“融合”“自省”“共生”三大关键词的内在逻辑;强化问题意识,优先从三大关键词中找到具象化的切入点,形成基于改进现有问题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新样态的研究;明确研究对象,面对现阶段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师兼职人员较多的情况,还应着重分析不同学科教师如何充分借助学科优势,找到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样态的有效路径。
王战老师提出课题组应强化对“核心概念”的再认识,包括充实对“融合”“自省”“共生”核心内容的概念界定,明晰概念界定的依据、对概念的分解与再建构;还应该厘清各细目要点的逻辑关系,建议通过可视化的结构图直观呈现,利于分析其中的逻辑关联,让之后的行动研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本次省级课改项目开题工作会,让项目组成员们明确了研究的思路,增强了开展课题研究的信心。相信在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思政课改革项目将上一个新台阶、新高度!我们将以此为锲机,努力使我校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充满活力,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直观、更生动,深入孩子心灵。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转自:“历下区小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