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考作文的思辨逻辑链条是怎样“焊接”起来的?——以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一)

2023/5/11 18:04:58  阅读:105 发布者:

高考考场优秀作文都有一些共同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优点就是“有严密的逻辑链条”。一篇作文之所以能在紧张的快速阅卷中脱颖而,关键是要让评卷老师一眼扫视就能看懂整篇文章的逻辑。

什么样的作文最有思维上的冲击力?当属富有思辨色彩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是怎样建立严密的思辨逻辑链条的?下面以一篇考场优秀作文来谈。

【佳作展示1

空谷的真相

一提到空谷,有些人便想起了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却想到了栈道桥梁,但空谷明显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为什么会派生出这么多不同的认识?

原因便在于人们对空谷是什么这一问题答案的渴求,总是希望可以尽早认清一样的事物,也因此使他们在还未眼见为实之前便已盖下了“身份确认”的印象,而这个被确认的身份便是悬崖峭壁,或是栈道桥梁。然而事实真如那被确认的身份一样是悬崖峭壁,亦或是栈道桥梁吗?

我看未必,空谷可以是空旷的,时不时鸟儿啼叫,鸟鸣山更幽;空谷可以是清幽的,游人来说嚎叫两声,余音袅袅;空谷更可以是一览无余的,从高处看可以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天地。

因此,我们固然可以想象,但不能让这种想象决定了我们所有的认识。我们可以积累一些经验,形成一些固有思维,但不能让这种固有思维桎梏了一切思考。

反观当下社会,这样“未见其人,先知其面”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地方保护政策盛行的今天,地区歧视的氛围弥漫在大小城市,我不认识你,但你不是本地人,那我便歧视你。那些被歧视的外地人啊,便如那些空谷一般,还未能展示自己柔美的一面,便已被强贴上“悬崖峭壁”、“栈道桥梁”的标签。

为了摆脱这些妨碍我们真正认识一样事物的固有思维,首先我们要有不受其限制的潜意识。在思想中便有天生的反骨,坚信“不见其人,不识其面”这样一种真理。而这种反叛,不是为反叛固有思维而反叛,而是一种确实有据的反叛。

再次,亲身经历一样事物再盖棺定论是认识一样事物必经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可以在闲暇之时游览一下那个空谷,亲身把握一下山谷中的柔美亦或雄壮,等旅途归来你便可自信地说:“我去过那座山谷,它是柔美的。”

空谷在呼唤,呼唤游人来探寻其中的真相,空谷可以是悬崖,有栈道,亦可以有空旷,有宁静,请不要被固有的认知破坏了享受这一事物的曼妙,不要被它们左右了我们真真切切的认识与评价。

【评析】

评卷老师高速阅卷中,往往先快速扫描每段的开头句,然后将各段开头句在脑海中串联成一段“心理小短文”。按这个阅卷思路,将这篇文章各段分论点句连贯就形成了下面这篇“微型议论文”:

一提到空谷,有些人便想起了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却想到了栈道桥梁,但空谷明显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为什么会派生出这么多不同的认识?原因便在于人们对空谷是什么这一问题答案的渴求,总是希望可以尽早认清一样的事物。

然而事实真如那被确认的身份一样是悬崖峭壁,亦或是栈道桥梁吗?我看未必。因此,我们固然可以想象,但不能让这种想象决定了我们所有的认识。反观当下社会,这样“未见其人,先知其面”的现象并不少见。

为了摆脱这些妨碍我们真正认识一样事物的固有思维,首先我们要有不受其限制的潜意识。再次,亲身经历一样事物再盖棺定论是认识一样事物必经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请不要被固有的认知破坏了享受这一事物的曼妙,不要被它们左右了我们真真切切的认识与评价。

全文读下来,没有思维跳跃和断层,俨然是一篇逻辑严密的小论文。这就是考场作文在构思阶段要追求的效果,构思阶段以关键词切入,考虑一个问题:当我们扩词成句之后,将各段句子单独抽出相连,是否可以成为一篇完整的小论文。如果可以,就在结构设计上成功了。

现在我们将上面的“小短文”再缩减一下,单独抽出“问题”和“回答”就会变成:

为什么派生出这么多不同的认识?

因为希望可以尽早认清一样的事物。

然而真如那被确认的身份一样吗?

并不。因此,不能让想象决定了我们的认识。

为了摆脱固有思维,

首先要不受其限制的潜意识。

再次,亲身经历。

所以,请不要被固有的认知破坏了享受,左右了认识与评价。

请注意上面注意每一个“回答”所产生的关键词或短语:认清事物—不让想象支配—摆脱固有思维—不受限制—亲身经历—不被固有认知左右。

这是一个富有思辨色彩的严密问答,在不断追问中将核心概念一步步逼向深层,在不断回答中生成新的中心词,每一次回答的中心词都牵引着文章走向问题更加本质的层面。

总结一下,建立富有思辨色彩的逻辑链条要做到:

1、 确保每段开头的分论点句连句成段后组成一篇严密的小论文。

2、 对每一个分论点中心词追问,形成比前一个层次分论中心词更加深刻的词语,让文章形成立体深化的逻辑结构。

转自:“余航老师谈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