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多文本阅读】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3/5/11 17:38:47  阅读:239 发布者:

一、 探究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群文阅读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深入一线课堂教学。从小学到初中直至高中语文教学,都在逐渐地探索群文阅读,无论是理论的建构还是教学实践,都在从单篇阅读教学向多文本阅读教学转变,逐渐形成1+X”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从议题出发探究文本,紧扣“情境”,探究文学的现实意义,重视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景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及从复杂的语言材料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虽然教学讲究“教无定法”,但在群文阅读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的理念之下,也可以从系统的角度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多文本阅读的难点在于建构起“多文本”之间的有机架构,并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形成理性认知。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施行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撑:阅读量、课时量、学校管理模式等。在低层次学生中如何高效率施行群文阅读教学,教学模式的探索极具必要性。

1+X”的阅读设计,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同主题阅读”“同题材阅读”“比较阅读”等,致力于探究“多文本”之间的“贯通性”和“差异性”。群文本的呈现以主题聚合、打破文体、单篇加多篇的方式组合成单元教学资源,极具整合性质,也更接近真实的阅读生活。

二、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立、设想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致力于群文本的研究,深入到文本之中,以学生的现有能力进行具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探索:“前置学习”-“课堂探究”-“课后延展”。限于县级学校的学生基础、课时量及管理模式,教学模式的设想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方式的引导和阅读课时安排,以建构起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研究文本的能力。

1、“前置学习”

群文阅读的1+X”阅读,则需要师生在文本的钻研上共同努力。多文本激发了学生在课堂探究之前的“前置学习”,对文本进行整体的细致的阅读。在“前置学习”的阶段,主要从“内容”和“方式”两个角度来探究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

1) 内容角度

群文阅读教学涉及“多文本”,需要在“内容”的角度对一组文本进行详细的“前置学习”。这大致可以从以下方向进行:①粗读略读,整体感知。在群文本的“前置学习”阶段,对“一组文本”必须要进行第一阶段的粗读略读,整体感知。对文本中涉及的内容(文本内容、作者、创作背景)有所了解②以议题为指向,精读文本。在“议题”的基础上,精读文本。跟随“议题”的指向,有针对性地阅读文本,提炼关键性信息,为“整合”打下基础。③构建知识架构。在精读的基础上,建构知识架构体系。知识架构体系的构建可以是学生自主探索(这针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以教师构建,指导学生在这个知识架构的基础上进行文本探究。无论方式如何,都致力于提升学生从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提取信息的能力。④延伸性文本填充。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主进行延伸性文本的补充阅读,以辅助“议题”的深入探讨。这有助于深化“议题”的研究,扩展学生的阅读面与发散思维。延伸性文本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议题”与文本内容进行恰当的筛选,需要注意文本的品质。

2) 方式角度

“前置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到“多文本”中,从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提取重要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并形成具体的语言“情境”。在“前置学习”的“方式”层面,根据学生的具体知识体系与能力层面的不同,可以采用:①个体阅读,勾画圈点,自主构建多文本的“知识架构”(第一层次学生)②小组分工,整合成果(第二层次学生)③教师建构“知识架构”,引导学生有指向性的阅读探究(第三层次学生)④学校提供相应的阅读资源与时间的支持。

2、“课堂探究”

群文阅读教学的重点环节在“课堂探究”。“前置学习”的成果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于课堂上形成体系并让学生在“议题”探究的基础上学会从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提取关键信息,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探究”部分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之下形成体系。

1) 内容角度

从内容角度来探讨群文阅读“课堂探究”的具体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①高层次学生:在学生自学形成的“知识架构”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按照先后顺序展示各自的“知识架构”,在此基础上,班级围绕每个小组的“知识架构”进行探讨。一个小组率先发言,其他的小组围绕这个小组的“切入点”进行探讨,以文本为基础探究。以此类推,每个小组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均1课时),最后在学生的“众多”的“知识架构”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整合,总结。②中层次学生:需要加入教师所整理的“知识架构”,与学生的展示成果形成比较之势。具体操作:教师根据“议题”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形成“知识架构”;学生分工合作形成一个以他们的“切入点”为基础的知识架构,分别给予1课时进行展示,最后,两个“知识架构”进行比较研究,形成小结成果。③低层次学生:在学生“前置学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深入研究“议题”与文本内容,建构多文本之间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架构”之中,以文本为佐证,深入探讨文本。

关于“知识架构”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以文本为导向,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指向“议题”的深入内涵。②分类整合,研读文本:“同向”(主题、体裁)文本,寻找共同点;“异向”文本,寻找不同点;分析原因、背景、影响等。③“议题”的总结和深化。

2) 方式角度

“课堂探究”部分,方式和时间的安排十分重要,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质量。探究的方式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创新,还需要安排好时间。

“情境”方式的设想:①导游讲解词:针对历史遗迹类的议题或《林黛玉进贾府》之类的文本。②发言稿(班会、读书会、):针对文化类或观点类文本。③辩论赛:分小组探究,以“观点争锋”的方式进行探究,形成小组之间思想的碰撞。④游记: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加以理性的认知,如《游褒禅山记》之类的文本。

时间安排方面,重视学生探讨的部分的用时,教师指导部分用时需要缩短,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拟定学生与教师用时的比例。

“课堂探究”这个部分,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文字落实”,以锻炼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后延展”

“课堂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课后延展”。这需要学生在“议题”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究,延展部分要根据“议题”的中心部分及具体操作指向进行文本泛读,文本的选择要凸显其质量。也可以针对“议题”进行“反驳式”的理论与文本印证,寻求“异向思维”的延伸。

三、 探究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探究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深化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进程,让群文阅读在一线课堂得到实际的课堂操作,并逐渐推广。1+X”的知识体系从理论的研究到实际的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探索的初期,对一线课堂而言极具难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能够让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有路可循,更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为后期更广泛的阅读和更深入的思考奠定基础。

转自:“高中语文王亚飞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