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潜心教研勤探索 扎根教学促提升 |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主题研究活动

2023/5/11 15:04:36  阅读:114 发布者:

潜心教研勤探索

扎根教学促提升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主题研究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浦外高新小学语文组开展了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主题研究系列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教师自我风采的舞台。

单元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下第七单元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课文《文具的家》和《一分钟》,是以学生真实生活为素材的儿童故事。《动物王国开大会》和《小猴子下山》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创编童话。

本单元文本反复结构很多,帮助孩子掌握语言的奥秘,也是为训练孩子说话和写话,续说故事提供范本。在学习《文具的家》时,尝试用课文中的“一……就……”说一说自己如何爱护自己的文具,进行正面的引导。在学习《一分钟》时要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推断前因后果间的紧密联系,之后用感慨的语气读出领悟。

人文主题

本单元贯穿的主题线索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隐含的核心要素根据课文信息作出推断,独特的典型意义为长课文的学习策略。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关注:

02

关注关键句式,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02

关注课文插图,发掘多元教学价值。

03

关注语言积累,提升学生表达素养。

04

关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逻辑思维。

语文要素

一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这是延续一年级上册和本册第二单元“找出课文中的信息”的要求,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本单元的教学要循序渐进,体现学习的层次性。《一分钟》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运用“要是……就……”的句式进行推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动物王国开大会》由4个相似的情节构成故事内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已知内容对后面的内容作简单推断,树立信息完整的意识,继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提高,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整合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做简单推断。

二是朗读教学,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中出现了疑问句和祈使句,要让学生在分清角色的基础上,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祈使句号召、命令的语气,读出疑问句思考的语气。

课例展示

NO.1

《文具的家》

孙丽雯老师执教《文具的家》,围绕“习惯”这个主题,课堂渗透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读妈妈和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培养学生养成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记”的好习惯。同时引导学生,要从联系生活说明理由进阶为从文章中找到关键词句作为理由来证明观点。

《文具的家》

NO.2

《一分钟》

余茜老师执教《一分钟》,根据单元要素“联系上下文,整合信息进行推断”,巧妙设计两个学生自主学习任务,从关注行为表现,梳理元元上学路上经历,回顾事件、借助句式三个方面推断元元迟到的原因。课堂融合“好习惯”这一人文主题,让学生初步学会管理时间,领悟时间的宝贵。

《一分钟》

课例反思

01

孙丽雯老师

师:贝贝弄丢了文具,她该怎么办呢?

生:回家找妈妈要。

师:课文中说贝贝一回家就问妈妈要什么?

生: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师:“一……就”是立刻、马上的意思,你一回家就做什么?

生:我一回家就写作业。

师:那你妈妈肯定很开心。贝贝一回家就问妈妈要新的铅笔和新的橡皮,如果你是贝贝的妈妈,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生气。

师:请你用生气的语气读一读妈妈说的话。

生:“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

反思

思维能力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节课在让学生分析贝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的时候,不是让学生盲目猜测,而是通过朗读,提取关键词句,合乎逻辑地论证观点,凭证据讲话,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单元的文章适合结合故事情景朗读和表演,读好人物对话和祈使句。可以用情境朗读、表情朗读、表演朗读几个层次递进。需要教师情景的创设、关键词的体悟和音乐等匹配内容的落实。多种形式的朗读非常必要,有利于激发孩子多种兴趣。

02

余茜老师

师:元元不想起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师:你有过赖床,不想起床的经历吗?那时候的你会怎么说这句话呢?

指名学生朗读。

生评价:我觉得这个同学读书有进步。因为他强调了“再”字。

师:表扬你们不仅读得好,听得也很仔细。数数这句话里有几个一分钟呀?

生:2个。

师:第二个一分钟在读的时候语速要慢,语气要重。谁还想试试?

指名学生朗读。

师点评:你的眉头都轻轻蹙起来了呢!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元元的不愿意。

反思

一年级的孩子阅历有限,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或联系生活、或创设情境、或启发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生发朗读的情趣。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给与学生更多的等待和帮扶,尤其是接受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除了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重要的问题放慢语速、夸张的表情、肢体语言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外,有些问题提出后,不急着请积极举手的孩子,总是等等那些慢热型的孩子,并给与每个发言的孩子正面的鼓励。

专家点评

精彩的两节教研课结束后,低语组语文老师们集中在一起聆听了周婷特级对课例的深入点评。周特从教师的教姿教态、内容梳理,到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和课堂的环节设计都做出了细致点评。周特指出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回答很重要,且引导的方式更加重要,如何“不去琐碎的引导”是老师们都要思考的问题。老师引导的应该是学生的聆听、补充和评价,而不是反复引导回答的方法,让学生在回答过程中领悟,做到“扶放结合”。参与听课的老师也针对执教老师的课堂,围绕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精彩纷呈,收获颇多。

春日繁花开满墙,点缀语文大课堂。本次主题研究活动,呈现了两节完整、有价值的课例,助力每位老师追梦前行,一路成长!

转自:“浦外高新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