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雅升平 | 学科教研】思辨课堂放异彩,思维火花绽光芒 ——语文科“和雅·优质思辨阅读课”教学大比武(一年级组)
2023/5/11 14:47:14 阅读:132 发布者:
思辨课堂放异彩,思维火花绽光芒
——语文科“和雅·优质思辨阅读课”教学大比武(一年级组)
随着学校语文科组《基于统编教材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思辨性”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活动的开展,一年级语文“小学思辨性阅读”课堂教学大比武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老师们在课题主持人肖健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学习了课题内容,对培养学生思辨性的思维方式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了能真正落实学生形成善思明辨的思维方式,科组长陈可茵老师先给一年级的老师上了一节示范课——《文具的家》。陈老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还立足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条件,引出“你觉得同学读得怎么样?”“请你说说贝贝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有自己的家?”等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白了要养成“爱护文具习惯”的道理。
课后,老师们对陈老师的示范课进行了评课交流,对“思辨性阅读”课堂的研究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并陆陆续续上了个人的比武课。
潘楚媚老师执教的《小猴子下山》随文识字,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地学习了生字,还生动地还原了故事场景,课堂充满活力。
程敏君老师执教《咕咚》一课,老师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描述现场画面和通过带领学生分层朗读,体验现场动物一个接一个跟风跑的混乱状态。在分析野牛的做法时,老师设计采访的形式,让学生在“野牛,你为什么拦住大象?”“从野牛和其它动物的不同表现中,你看到了什么?”等话题,领悟“不能盲目跟风,要有个人思考”的道理。
何北燕老师与易琼玲老师同题异构《小猴子下山》。易琼玲老师采取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 找出关键词,配合动作理解词语,还以猴妈妈和老师的电话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刻体会小猴子心里的感受。在分角色表演故事环节,学生兴趣特别浓厚,而且表演得入情入境,既回顾了全文内容,又活跃了气氛,还懂得了道理,效果特别好。何北燕老师则使用迁移学法,结合插图,让学生读文填表,轻松简洁地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在学习用动词说句子时,让学生通过动作区别“捧”和“抱”,既生动又准确。
朱林玉老师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教学中,关注故事发展的脉络,利用课文配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故事内容。老师巧妙地运用短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长处,体会小壁虎的心情。
孙茂梅老师在执教《咕咚》一课时,从题目入手,学习“咕”和“咚”,感受形声字的特别,并把方法迁移到“吓”的学习上。老师还注重阅读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看插图、借助拼音、猜读音等方法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不同情绪。
为了让学生生动地体会《一分钟》,苏淑韵老师抓住“元元多睡一分钟却迟到二十分钟”这个过程,顺理成章地理顺了课文脉络,同时还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元元后悔、沮丧的心情,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认识到要做时间的主人。
梁凝香老师执教《棉花姑娘》一课时,以课文中相似的语句和插图入手,引导孩子推断故事情节,通过读好祈使句请求的语气和文中角色的对话,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动物消灭害虫“各有所长”。
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中精彩绽放,很好地把课题研究嵌入到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转自:“中山市小榄镇升平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