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项目化学习的虹口实践

2023/5/11 14:30:17  阅读:132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第一教育专业圈 ,作者弓 黄自敏

【摘 要】 为加强项目化学习的区域战略定位,推进义务教育教与学方式变革,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虹口区于20209月开启了区域性推进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和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步归结出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实践路径、从点到面分步推进的推进策略、构建体系化指导与服务体系的多元支持等区域推进项目化学习的有效经验。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区域性推进

当前,项目化学习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学界共同关注和研究的主题。在我国,素养导向的项目化学习应时而生。20209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要“深化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和探索”。国内外关于项目化学习的前期探索以及相关文件为虹口区中小学提供了一个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契机。为加强项目化学习的区域战略定位,推进义务教育教与学方式变革,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虹口区于20209月开启了区域性推进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和实践。

一、实施路径: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相结合

虹口区立足项目化学习的基本要素,依循区域基础教育实际,加强区域顶层规划,从区校联动的维度对我区义务教育阶段活动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的工作基础进行了考量。

1.基层自主实践:区域推进项目化学习的原动力

在区域层面,虹口区历来注重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并以行走的“虹”课堂为依托,积淀了“感知”红色文化的系列项目;以“指南针”项目为契机,积淀了“触摸”中华文明的课程化实践基础;数学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理念的不断推进和科学学科历来坚持的科学“大观念”教学,为学科项目奠定了基础……

在学校层面,虹口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实践中进行了蕴涵项目化学习要素的前期探索。如广灵路小学作为试点校积极参与市教科院普教所组织的“学习基础素养的课程培育行动”重点项目,对学校主题节活动进行改造,为项目化学习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前期的探索以学校自发性探索为主,这种自发性彰显了各个学校和区域对探索实施项目化学习的热情,也是虹口区域性推进项目化学习的重要基础。

2.区域顶层设计:基层实施项目化学习的推动力

在区域中小学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我们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谋划,将各校自下而上为主的探索转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探索。为此,虹口区在区域层面立柱架梁,制订了《虹口区教育局关于区域性推进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方案》,旨在打造一批有特色的子项目,形成一批项目化学习的典型经验和案例,循序渐进地培育一批区级项目化学习种子校、实验校,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虹口区以行政推动与专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区教育局和区教育学院建立虹口区项目化学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科研、教研、师训共同发力,并建设区级项目化学习资源库,为区域中小学推进项目化学习提供专业支持。同时,整合区、校专业资源,遴选项目化学习种子教师作为项目化学习的探索者、实践者和研究者,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共同为区域中小学项目化学习的推进提供支撑。

同时,虹口区结合义务教育发展特色,形成了区级实验校和区级子项目双线推进的路径。经过学校自主申请与评审,共遴选出7所区级种子实验校和28所区级项目实验校,区级实验校与虹口区入选的市级实验校组成区域实践共同体。区级子项目立足区域层面原有基础,孵化区级特色活动项目、学科项目和跨学科项目,目前已形成涵盖3个项目类型的区级子项目共10个。35所区级实验校以校长为引领,开展以学校为责任单位的项目化学习推进,孵化基于校情的特色项目。10个区级子项目以教研员为引领,旨在让区域原有基础在项目化学习推进过程中发挥增值效应,探索实施项目化学习的最优路径。

二、推进策略:从点到面分步推进

虹口区采取从点到面、分步推进的策略,在区域内形成项目化学习种子实验校与子项目先行探索、项目实验校积极跟进的分步推进结构。

1.“关键少数”先行探索,发挥引领作用

虹口区从种子实验校和子项目这两个“关键少数”入手,带动“绝大多数”协同创新。种子实验校全面推进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方案,探索开展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孵化出了一批基于校情的特色项目。如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开展了以“课间十分钟:我的活动我做主”为主题的数学学科项目,全校学生共同参与项目,以驱动性问题“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课间十分钟”展开,并将驱动型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1)噪声问题;(2)护导问题;(3)活动地点问题;(4)活动形式问题;(5)课间时间安排问题。在这一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们围绕问题自由组建学习团队,利用统计调查、计算等数学知识来深入探究,对问题进行个个突破,产生了课间活动调查表、活动形式方案等丰富成果。

区域特色子项目通过教研员引领,在基地校教师共同参与中,循着“如何让项目化学习落地实施”的目标思路,开展了项目化学习的案例实践与研究,形成了示范性样例。一是以行走的“虹”课堂、“指南针”项目为基础,融入项目化学习要素,引导学生增强问题意识,深度体验学习,培育学生创造性思考、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以数学、科学学科为试点,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学科核心知识相关的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像数学家、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三是以义务教育阶段研拓课、初中地理和生命科学跨学科为试点,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系统的思维解决真实问题,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案例、综合活动案例、教研活动案例等设计,建立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探寻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与中考改革的有效衔接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绝大多数”积极跟进,形成共进态势

在种子实验校的带动下,其他学校作为“绝大多数”也涌现出优秀的案例,尤其是项目实验校,锚定主攻方向,整合力量,积极模仿借鉴,有效推进了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如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围绕虹镇老街的变迁,开展了以“从老街到新城”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实践。学生在教师和社区工作者的带领下参观了老街变迁的展厅,一系列的文字、

、老旧物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的虹镇老街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智创共建宜居生态小区”等系列子项目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组成工农建设小组、生态小组等不同组别,通过搜集资料、思维碰撞、合作探究等,从不同视角为自己生活的小区设计改建蓝图。

三、多元支持:构建指导与服务体系

一线教师是项目化学习的重要设计者、实施者,而对大部分教师而言,项目化学习是相对陌生的。因此,通过夏雪梅博士领衔的上海市项目化学习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区项目团队自身的学习研讨,虹口区不断建立健全项目化学习协同推进机制。

一是开展区域集中指导和实验校定向指导。由市级专家、区教育局中小教科、项目化学习科研员等组成指导团队,共同根据实验校的基础,聚焦项目化学习内涵理解、项目案例优化、项目启动与实施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调研走访与指导。其中,对于种子实验校已实现全覆盖走访与指导。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区域项目化学习理论指引与经验积淀。在各级各类课题申报中,虹口区鼓励学校以项目化学习为主题进行申报,让教师在主动思考、寻求合作、不断质疑和持续实践的过程中,成为项目化学习实践与研究的主力军,以课题研究推动项目化学习主题教研,促进育人方式变革,实现科研、教研、教学的一体化,并传播与分享教师实施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三是通过对项目进行结构性设计推进区域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区域以专题教研活动的方式推进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与成果共享,不断提升教师在项目化学习的本质问题提炼、驱动性问题设计等方面的素养,通过教研协同共享项目化学习推进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真正在课堂落实。

参考文献:

[1]李泽林,王宜好.项目学习的课程话语和行动路径——兼论项目学习的中国化[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0(02).

(本文作者单位系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17AB《课程教学新变革专辑》,版权所有,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

转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