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大单元作业(常规作业、创新作业)设计的策略——以语文学科为例

2023/5/11 14:10:47  阅读:171 发布者:

一份作业设计的优劣,对于学生有非常大的影响。作业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连锁反应,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良影响。大单元作业设计究竟该怎么做呢?本文围绕“常规作业”与“创新作业”设计,为教师优化大单元作业设计提供参考。

 

我们关注到,有一个省市调研了学生不喜欢的语文作业是什么,有学生明确表示,他们不喜欢阅读作业。

 

我们可以看一个语文作业案例。

这份作业里第一道题目要求“简要说明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第三道题目是问“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这样的作业设计完全是从文本本身出发的一种模式化的命题,难怪学生不喜欢。

 

再看一份名著阅读类的作业。

包括有些老师在让学生读《昆虫记》这本书时,出了很多作业让学生记忆关于昆虫的各种知识。看到这样的题,我们不禁想追问:名著阅读是为了记住书中内容吗?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无论是课堂教学设计还是作业设计,我想,老师可能真正需要去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01

常规作业:突破被动与枯燥

作业改革绝对不是颠覆式的,我们不能全部否定传统基础性作业,不要知识和技能类的常规作业。必要的记忆背诵类、运算类书面作业依然有它们的价值。关键是如何突破被动与枯燥。

作为一名专业的老师,我们心里要有一个常识,要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作业。

1.预习类作业

可能每位语文老师都布置过这样的预习类作业:读课文、查字典、思考课后问题。

与基础型自主预习卡相比,提高型自主预习卡重点强化了“悟”和“问”。这样的作业设计整合了很多内容,包括生词抄写、理解词义、资料积累,整体指向了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做完作业后,老师也能了解学生学习的信息,整合多项作业,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

 

如何布置抄写生字词类的作业?先看一位老师布置的作业:

认真读一读第二单元的生字。

按照结构的不同进行抄写,把相同部首的字写在一起。

左右结构__________                    

上下结构__________                 

单一结构__________                  

其它结构__________                  

把容易写错的字用红色的笔描一描。

 

这是比较常规的抄写字词的作业,但是它里边暗含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增加思维含量,激发学生兴趣,形成理解性记忆。

再举一个例子:

班级开展“我用一字评赏《与朱元思书》”的读书活动,让大家选择一个字来评赏文章中的奇山异水。要求既联系文本,又言之有理。仿照示例,在(1)(2)小题中选做一题,与同学交流。

 

【示例】我用“融”这个字来评赏《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水为什么是浅青色的?因为江水清澈,倒映青山,山水相融才能有“缥碧”这样美丽的颜色。此外,“游鱼细石”,是区别于江水的另一种景物,但它们又与江水融为一体。这都写出了江水的清、静、趣。

(1)我用“动”这个字来评赏《与朱元思书》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用“_____”这个字来评赏《与朱元思书》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作业立足基础知识,能让学生获得一种高阶的认知进步,建构并运用知识。

2.口头识记类作业

有一位小学低年级的老师,以往他总给学生留背书的作业,背完之后第二天检查,效果非常不理想,而且浪费了大量时间。后来这位老师就进行了反思,比如,在让学生背诵《南极风光》课文第二节和第四节时,他是这样做的:

课上,我始终把背诵这根线牵着。以第二节为例,这节三句话主要讲了南极的风雪。教学前,我就告诉学生课后要选择背诵这一小节。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逐句认真准确地进行朗读,把字词读准了,把句子读通了。

接着,我根据此节的特点,把背诵内容转换成画面。我抓住“雕塑家”一词进行解释并引入,借助课件指导学生把文字转换成各种形状,如“雪浪、隧道、悬崖、宫殿”,并抓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排比句式训练,把各种形状串成一幅画面。

随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我背诵,让学生感受画面的美丽。“你们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美吗?”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唤起了他们背诵的欲望。

 

这位老师让学生做出自主选择,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阅读指导和形象化策略。

 

背诵完的第二天,这位老师这样做:

我让学生先读,让他们与文字再次面对面,从视觉上唤起学生的回忆。接着,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我背一遍,让学生回忆画面。

然后,我请一个愿意背给大家听的学生背,让其他学生看书帮他检查。大伙儿“找茬”的劲头可高啦!“找茬”的过程实则是巩固的过程。顺水推舟,学生相互背,相互“找茬”。“能默下来了吗?”“能!”大家兴致很高地翻开了默写本。

默完了,我也不像往常一样急着收上来。让学生打开书,再读再背,合上书,对自己的默写进行修改。这时,我再收上来,立刻批改反馈。因为人的记忆是有梯度的,我更注重记忆的过程。到最后的记忆是最关键的,好比高楼的最后一块砖,一定要抓住时机让学生自己把背诵的内容夯实。结果,默写的情况大有好转。

这遵循了遗忘规律进行反馈。

 

为了避免粗糙的记背,有老师选取了几个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成语作为迁移运用的对象,如题示:

《卖油翁》一文中“睨之,久而不去”的“睨”字,属“目”部,汉字中以“目”为部首的字义多与视觉有关。请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从参考选项中找出最恰当的字填入(   )内。

参考选项:盯、盼、睨、睹、瞥、眺、瞩、瞻、瞰

①视若无(     );②左顾右(     );③(     )前顾后;④众所(     )目;⑤惊鸿一(     )

 

3.动手抄默类作业

有老师把以书写方法指导为目的的抄写,调整为以积累词汇、句子为目的的抄写。布置的抄写类周末作业是,让学生读课外书的时候摘抄一句喜欢的句子。

 

有老师取消了统一抄写,根据三类学生的特点,把默写作业进行了分层。

1)新课学完以后,学生回家抄默。

2)第二天课堂默写。三次连默100分,第四次免默,并可批改全班默写作业。

380-99分的学生,在默词本上订正;60-79分的学生,在默写本订正,在抄写本上抄写;不合格的学生,在默写本上订正,在抄写本上抄写,并重新抄默。

 

有老师让学生主动负责,自主注拼音,自己写词语。还有老师让学生把寒假读书时看到、学会的字整理成一本小书,开学后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识字书》进行交流。

 

事实上,对于动手抄默类的作业,首要原则是让学生先理解,然后自己主动负责。

 

 

02

创新作业:素养立意、指向高阶

作业的现状是以纸笔类作业、短作业、个体独立作业、收敛性作业、本学科作业为主。当下,我们要从这样的作业,走向体验实践与表达表现作业、长作业(体验+研究)、团队合作作业(协作+沟通)、开放性作业(程序+策略)、跨学科作业(综合)。

既然如此,作业创新设计应该注意什么呢?

1.长程作业

这是我们团队带着基地校老师做的一个作业设计。

 

老师在设计的时候说:

在本单元教学设计时,设计贯穿单元教学的长程作业,即‘情绪收纳盒’的整理与展示。同时,在每课时作业的设计上也力求做到紧贴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和目标维度的细化。

例如,在第2节单元启示课中,我们引导学生根据心情主题分类整理和归纳关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词语;在第345课时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心情片段地撰写;在第7课时习作教学中,作业难度提升到写一篇完整的心情故事;第910课时则设计了口语交际、制作成长之树等不同形式的作业展示活动。

这样,从词语到片段到成文再到展示,逐步落实本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考。

这是一张语文四年级上册六单元的单元教学结构图。

大家会发现,从“打开心情收纳盒”到“丰富心情收纳盒”,再到“展示心情收纳盒”,整个单元是以“情绪收纳盒的整理与展示”这一大任务作为明线。

 

大单元设计追求持久理解、迁移应用,所以我们要特别注重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加强表现性评价的应用,也是当前我国中高考命题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评价科学发展的共同趋势。

长程作业设计,实际上也是整个单元大任务的设计,而且也是一个表现性任务。对于大单元视域下的作业,我们更多将它视为课程的一个环节;更强调功能上与教、学的一致和互补关系;更强调作业对课程目标的诊断及对教学的改进作用,强调系统思考“课程目标—作业—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按照刚才说的长程作业的、理念,把作业和教学融在一起,是不是作业都可以设计成整个单元的大任务之一?

 

就像卜庆振老师做的作业设计,有周期为20分钟的作业,还有周期为一周、两周、一个月的作业。大单元作业、表现性任务甚至大任务的设计,都可以参考这种设计方法。

上图是确定挑战性学习任务的一个参考流程。我们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不同版本教材、学情分析来规划任务结构,把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都融在里面,和课堂教学的任务整合在一起。

2.假期作业

先看来自北京十一学校的一个案例。

 

以下内容五选一(这里只列举其中的三条内容),上交活动记录一篇,字数不限,可配

。其中“优秀”等级包含“合格”等级的要求。

 

1)编发三条拜年短信。

发送拜年短信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请为自己的亲友、都同学编写不少于三条短信。

评价等级——合格:短信内容原创,感情真挚。优秀:切合对方身份,语言生动。

 

2)发表一段感恩演讲。

在年夜饭上,请你以“感恩”为话题说一段话。

评价等级——合格:围绕“感恩”这一主题演讲,并记下家人的一些反应。优秀:情真意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3)尝试做一道年夜菜。

吃年夜饭,是除夕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请你通过家人的指导或自我们己的学习,给全家的年夜聚餐做一道年夜菜。

评价等级——合格:给菜起个个性化的名字,写出做菜的具体过程,适当引用家人的评价进行侧面描写。优秀:对菜进行色香味的描写。

 

这份作业在选择上区分了不同层次、学习风格,而且有智能倾向。它设置的都是真实、有用的生活情境,评价等级也有诊断、校正、促进、指导的功能。

 

具体看“尝试做一道年夜菜”“给菜起个性化的名字”是高度凝练的概括训练;“写出做菜的具体过程”,是清晰、具体的叙事训练;“适当引用家人的评价”,是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训练;“对菜进行色香味描写”,是多感官的立体描写训练。

 

这里我想给大家强调评价量表的设计和使用。

 

表现性评价区别于常规评价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它要有评分规则。表现性评价往往要求学生生成些什么,而不是选择一个答案。它代表了学习的目标或标准的成就,而这些成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需要通过观察,基于评分规则来进行判断。

 

开发评分规则有五个步骤:

1)围绕学习目标,评分规则就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

2)确定期望看到以及不期望看到的可观察的具体维度:确定期望看到的特征、技能或表现,以及不希望看到的常见错误。

3)罗列体现每一个表现维度上不同表现水平的具体指标。

4)对于整体型评分规则,整合所有方面的维度来详细描述最优表现和最糟表现的特征;对于分析型评分规则,分维度来详细描述最优表现和最糟表现的特征。

5)对于整体型评分规则,根据两端的描述来补充其它水平的描述,这些描述要整合所有的维度;对于分析型评分规则,根据两端的描述来补充其它水平的描述,这些描述只针对特定维度。

在编制量规(评分规则)时,要注意四点。

第一,量规各个维度等级下应该是对学生学习过程或结果的具体描述。

第二,量规的设计要围绕学习目标。

第三,在学习单元的开端就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清楚达成学习任务的标准,从而知道自己的水平和努力方向。

第四,量规的设计要服务于核心任务,贯穿整个单元学习的始终,持续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成长轨迹”。

 

量规就像一座桥梁,将老师所观察到的(学生作品,学习证据)和对学生学习进程的判断连接起来。

再看一个例子:

阅读《三国演义》第7585回,要求学生模仿诸葛亮吊孝时的悼词,从关羽曹操、张飞、刘备等人中选择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评价人物,创作一份悼词:

1.遴选一份优秀悼词,分析优秀悼词的条件要素;

2.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制订悼词的“评分规则”;

3.选择人物,按“评分规则”要素创作悼词;

4.小组交流,按“评分规则”评价悼词:5.学生自己按“评分规则”修改悼词。

 

它要求学生自己制订悼词的“评分规则”。可以看到,评价设计是先于教学设计的,评价持续于教学、学习过程中,而不止在教学、学习终结之后实施。

3.名著阅读作业

阅读作业是让学生记住书里的内容吗?并不。

 

在读鲁迅的作品时,既可以把《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对鲁迅童年有所提及的文章联系起来考察,更全面地认识鲁迅的成长经历?

 

也可以把鲁迅作品中涉及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章连起来研读,思考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些什么体验和看法,并联系实际,看看鲁迅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做《简·爱》的专题探究时,可以探究简·爱的形象,比如从多个方面对她的形象进行探究,为她写一篇人物评传;也可以思考爱情的真谛,思考如何理解主人公的爱情选择——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进行思想的交锋和口才的锻炼);还可以进行欣赏与排演,如讲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改编为话剧,同学们自行组织,进行表演。

通过作业研究发现,作业量与学习成绩之间并不呈绝对正相关;与作业量相比,作业质量对学作业动机与行为以及学业成就产生的影响更大;许多研究还发现,重复性任务及过于容易的作业内容与学生成就之间存在负相关,学生更愿意完成认知参与度高的作业。

说到底,作业布置仅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有所收获、学会坚持。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作者系华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刘术红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